“别嫁穷酸小子,婚后不好过”,离婚后才明白,我爸说得没错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在感情之事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人们常说的爱情能否经得起现实的考验,讲的就是理想和现实是否相容的问题。

这种问题既可以有答案,也可以没答案,因为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同时存在,有经得起现实考验的爱情,也有经不起现实考验的爱情。

经得起现实考验的爱情,也不见得是理想和现实真的相容:有的只是在外人看来,某些夫妻的爱情经得起现实的考验,他们自己未必认同;有些爱情所谓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是因为做了妥协和让步。

真正能够经得起现实考验的爱情很少,几乎每一段婚姻都存在缺憾,这其实才是最真实的情况,因为人生本身就存在缺憾,非要追求完美,反而会事与愿违。

那些所谓没有经得起现实考验的爱情,则连上面讲的几种相对而言的条件都不具备,缺憾要么太大,要么太多,要么太明显。

虽然我们可以大致讲爱情分为上面两类,但有时候爱情还是会杂糅在两种情况之间,会呈现出一种未知的情况,比如:子女一意孤行要开始一段婚姻,父母坚决反对,这样的婚姻往往存在未知,由此会衍生出因人而异的结果。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相似的案例来具体聊一下。

离婚后才明白,我确实不该嫁穷酸小子。

朋友阿紫曾经深爱一个穷酸小子,并且决定结婚,结果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

她父亲明确告诉她:“别嫁穷酸小子,婚后不好过,这是肉眼可见的事实。他能给你什么?要房没房,要钱没钱,你图他什么?”

她认为有爱情就可以胜过一切,说自己不图钱,图的是人,图的是真爱。

她父母不认同她对真爱的定义,眼见好声好气劝不动她,就换了一种态度:“反正我不许你嫁,你如果一意孤行,我一分钱都不会给你,以后你也别进这个家了。”

而她还是选择嫁了,依然相信真爱可以胜过一切,觉得不拿父母的钱正好,这样自己就可以和男人一起白手起家,等到创造出幸福生活以后,一定会让父母刮目相看。

结果却没能如愿,因为婚后需要花钱的地方有很多,她想要白手起家创造幸福生活的愿望,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她渐渐对她老公有意见了,她婆婆也因此对她有意见了,如此卷来卷去,以离婚告终。

离婚后的她悔不当初,觉得自己之前不该不听父母的忠告:“经受不起现实考验的爱情,不该变成婚姻,否则注定不会有好结局。”

爱一个人,尽力了,就无憾了。

《史记》当中记述的卓文君的故事,跟阿紫的遭遇很相似。

在被司马相如的《凤求凰》打动之后,她开启了一段为爱痴狂的旅程,但在当时,新寡的她不仅面临着道德体制的阻碍,而且还有来自父亲的阻碍。

她的父亲卓王孙当然不希望她嫁给司马相如这个穷酸小子,先是搬出礼教教训她,接着警告她:如果她一意孤行,一毛钱家产都不会留给她。

她选择了一意孤行,当场与父亲决裂,和司马相如私奔了,而且并非天涯海角那种,而是在老家门口卖酒。

有的人将她的行为解读为反抗:一来反抗新寡的女人不宜再嫁的道德体制;二来反抗所谓门当户对。

但只是这样吗?她只是为了反抗才选择重新恋爱吗?

蒋勋认为她个人对自己的选择清清楚楚,即便司马相如最后变心了,她也无怨无悔。而且他认为司马迁本人的观点也充满包容:“他没有用道德去议论卓文君,他用真正自我的出走去歌颂这个敢作敢当的女子,至于敢作敢当是对是错,是她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

如果真的如蒋勋所说,卓文君秉承的就是“爱一个人,尽力了,就无憾了”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和前文中阿紫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阿紫所秉承的婚恋观看似很有主见,实际上还是在迎合群体文化,因为她没有愿赌服输的心理准备,她只想赢不想输,所以最后输了才会悔不当初。

这就又回到了我们前面提到的“理想和现实”的问题上,我们在对待婚姻的时候,围绕理想和现实相容的问题当然可以,但是非要苛求“理想一定能经得住现实的考验”,则显得不那么合理,因为这种事往往还存在其他干扰因素。

除了来自父母的阻碍之外,我们自己才是最大的干扰因素,因为深究之下,就会纠结爱情到底能不能长久,或者到底能否经得住现实考验之类的问题。这种问题是未知的,即便满足了门当户对,依然是未知的。

综合来讲,比较合理的态度,是将卓文君和阿紫的婚恋观相结合,可以从现实角度考虑门当户对之类的问题,但考虑之后确定让婚姻开始了,就应该具备“爱一个人,尽力了,就无憾了”的心态,否则你一直盯着输赢成败,会很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