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在绿洲:五月为高

五月石榴花盛开,民间有在门窗上挂菖蒲的风俗习惯,由此将五月称为榴月、蒲月。
在《尔雅·释天》里,五月别称皋月,“皋”是“高低”的“高”、“向上”的意思,五月阴气生,自下而上,而且此时稻穗生长结实开始垂于顶上,所以称为“高”月。

大脑需要安全。这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总是争吵、斗殴,或骂孩子,打孩子,责备孩子,以让孩子感受不到安全,那孩子的身心,及大脑,就不容易发育好的。一般情况,就是这样。

同样地,如果学校老师喜欢简单粗暴,那孩子在学校也是不安全的。孩子的身体与大脑细胞会有威胁感。而这就能让孩子神经紧张。

因为,孩子的身体,与细胞,需要警惕,需要为随时到来的战斗做防备呀。人生而具有“防御”的本能。要腾出太多能量来去防备的孩子,是会在其他方面拿不出太多的能量,来去一心一意的。

一个常年生活在会暴力的男人身边的女性,那全身心的细胞,都是竖起来的,是会不得安身的。她们不会知道,那个暴力的男人,什么时候会来突袭自己。

孩子也是一样的。时日久长,大脑神经不得受损,抑郁等心理疾病,不曾有造访,那身体也会出现问题的。

有个小孩告诉他母亲说,网上用一块钱就能抢到一个平板。

我告诉孩子母亲说,普通的平板,都是千元起步,用一块钱抢个几千元的平板,不大现实。

但孩子不信,我就告诉孩子说,那你就用一块钱去试试。

一块钱对于现代人来说,不算多。试试也无妨。对于儿童来说,经验了,就知道了。这比任何的阻拦,都有效。

但,有些时候,如,学人断食若干天,那极有可能会是出事。不是所有人都能断食的。断食是有严格程序的,如同杂技演员表演吞火,并不是随便拿起火把来就能吞食而不出事的。

那父母就要给予阻拦,要想尽办法地让孩子知道危险,从而做出放弃的选择。护佑孩子的生命安全是育儿的一件大事。

有好多小朋友在玩儿,奶奶在唤孙辈,无奈孙辈在那人群待着,玩得不亦乐乎。

其实,贪玩是绝大多数孩子的天性。自制,与其说是能力,不如说是习惯,离不开自我观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而自我观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需要学习的。

那父母要在平日里头就教孩子如何来去观察,从他人到自己,从自身到外边。若是自己也不够自制,那就要去学习如何自制,怎样不贪玩。不然,迷恋与贪恋,会是可能。

很多成人,及至晚年,都是在贪玩儿。不然,怎会有大堆的人,对某事或某物,上瘾呢。

上瘾,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贪玩”,是在迷恋和贪恋。是人为物奴、人被境役。如孩子,若不是全身心都被那游戏给吸引,那是不可能在人群玩得忘了天黑的。

一个不为物奴、不被境役的人,是不会贪玩的,是不会沉迷的。这样的人,往往能够管好自己的身心,让自己玩而不沾,并在该抽身的时候,就爽快离身。

幼儿园小朋友,在上课的时候,坐不好而动来动去,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儿。孩子在吃饱喝足睡好之后,就是爱动的。精力充沛呀。

不然,中国民间老人为何会说孩子屁股后边三把火(意为阳气十足)呢。而中医也有说的,孩子是纯阳之体。

纯阳之体的孩子,到了大中午的时候,是可以不睡觉的。他们不困呀。我在十来岁之前,那都是不睡午觉的。记得很清楚的是,我不困呀。

我带孩子就这样,中午不困,就不睡。不过,在学校,孩子不睡午觉,老师睡午觉,那孩子的安全,没保障。所以幼儿园就让孩子睡午觉。

我在学前班(即幼儿园)的时候,大中午不睡觉,就跑外边去玩儿。后被老师知道了,就告诉我家人。我家人就不让我大中午跑外边去。不安全。

而读书呢,我都不强迫孩子定要一本正经地坐着听我说。但会提醒孩子尽可能不要玩别的其他事儿,说,你如果要玩别的其他事儿,那今天的阅读,就暂停。(意为妈妈允许你选择,而不是非要读书)

其实,一本正经地坐在板凳上,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习惯”,是需要慢慢来的。而孩子安静坐板凳的时间,是随年龄而增长的。孩子的注意力与克制力都是会变化的呀。

所以说,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孩子能够与成人那样,在一个板凳上坐个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一上午………幼儿园小朋友能有十来分钟的注意力,安静坐板凳上听老师讲,就很好的了。

其实,幼儿园老师稍微懂点儿童生长特性,这将没有坐在板凳上安静听讲的孩子,给用椅子压伤的事儿,都是不会有的。

依我之见,幼儿园老师,不是只会舞蹈、歌唱、手工、剪纸等,就可以的。舞蹈、歌唱、手工、剪纸等,就是技术。是技能来着。

实际上,幼儿园老师最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懂孩子”、“了解孩子”。这就好比是说农夫种菜吧,对那“菜”,一窍不通,谈何种植,谈何细心照料呀?!

发现,很多时候,父母的语言,都是笼统的,如,孩子不爱学习,孩子脾气不好,孩子就知道玩儿。

其实,笼统的表达,是很要不得的。因为,那笼统的表达,更多是在粗暴地给孩子贴标签,说,不爱学习、脾气不好等。

对此,我总会多问对方一句,说,请说具体点,孩子不爱学习的表现有哪些,孩子什么时候脾气不好,孩子每天花在玩上的时间有多少、都玩了些什么,等等。

就这样一层层地剥离下去,往往会是有所发现,原来,孩子不是不爱学习,孩子不是脾气不好,孩子也没有“只知道玩儿”。

人的眼睛,只会选择它愿看到的那部分世界,却忽略,乃至于直接屏蔽掉它不愿看到、不想看到的其余世界。

请问,你是这样的父母吗?

咨询的奥秘,并不在那一本本的厚书里。所以说,专业咨询的学习和训练,不仅仅是博览群书。博览群书只是基础性的入门课。

咨询师的专业训练是在博览群书里头将书给看没,即,将这人世间的图书馆与书店的书,给看到无书可翻,无书可读,无书可阅。

后便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探索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去体证真理。是去观察。

因为,书是工具,是桥,拿来给我们过河所用,而在过了河之后,准备爬山之前,这走过的“桥”就该换成是“登山杖”的了。

不然,背着用过的桥木爬山,那是要累死自己的。

孩子不是自己的所有。孩子也不可能会是成为自己的所有。孩子只是孩子自己。而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在孩子年幼之时,代替上帝(或说:老天爷/大宇宙/大自然)来去给予暂时性的照顾。

在这期间,成人要竭尽所能地去成长自己,让自己完善,让自己优秀。一点点地优秀。而这优秀与成长,更多是先发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后,在外边的世界里头,如名利地位等,才能有所承载。

不然,上天给予内心不够茁壮的自己一个大礼物、大的世界,那礼物与世界,是会击垮自己的。被压垮的成人,是给不了孩子好的照顾的。试问,一个身小力小的小孩,能否抱起那么一个大水缸呢。

提及“成长”,很多人就想到那高不可攀的玄,其实,成人自己的成长,是很具体的,是可在日常点滴中实现的。

如,不要去嘲笑一个人,哪怕那个人说的东西,让我们觉得多么的不可理喻,或与大众的认知,多么的不一样。有时,高手往往会是反权威、反大众的。

据说,“孔雀舞女王”杨丽萍年轻时,在训练时就对舞蹈老师说,你的孔雀舞不对,我的才对。在那时候,换作平凡你我,大概会是嘲笑杨丽萍目中无师,狂妄自大了吧。但偏偏她这样的人,就成了“孔雀舞女王”。

其实,路是有很多的,如书法,我接触过几个书法行家,他们所用的纸张,都是大不同的,学习的路径,也往往会是有所不同。然,那主流的学习路径,即是临帖,所用纸张多为宣纸。我并不是说临帖与宣纸,不对。而是说,这不是书法的唯一呀。

那有人不免要说,那书法书籍都是这么写的呀。打开书法书,那一本本的古书,确实是那样记载的。但要清楚的是,那书也是人为的呀。而每个时代都会丟掉那么一些书。我们没法保证,丢掉的书,不会是真金白银,留下来的作品,不会是次品。

实际上,据我对“书”的了解来看,那丢掉的书中,极有可能会是参杂有最真的那一部分。好东西,不留墨。亦或说,不是每个行家,都会留墨于世的。或,名人不一定持抱行业的精髓,而持抱行业精髓者,不一定会是行业的大名人。

如当代,进入正规出版社的书,往往会是舍掉一些珍贵的文稿。而出版后的书籍作品,流入大众书市,那是有条件的。这就决定了某些珍贵内容、珍贵书稿,会是落入民间而不得世,不传代。不然,为何说那出有《寻访终南隐士》的终南草堂堂主张剑锋,在成为编辑之后感慨“文字都变成谋生的东西,就是卖文字嘛”。

孩子接触到的东西,往往会是影响到孩子的感知和行为,而成人接触到的东西,也往往会是影响到孩子的感知和行为。即,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触到的东西,会带给我们每个人影响。

故而对自己所读的书、所见的人、所看的视频、所听的话,有所筛选,有所过滤。

不仅如此,我们也要学着如何来去过滤自己的心念和想法,并有选择地说话,有克制地选择和行动。

不然,我们自己的全身心,都会被污染得脏乱不堪的。

世界很大,我们不可能瀚游世界所有;书籍很多,作品很多,我们不可能都去读;人很多,我们不可能都去与之为友。

学会选择,懂得选择,知道过滤,清楚筛选,很重要。

【安水如:观“安妮海瑟薇联合国演讲”】

安妮海瑟薇在联合国演讲说“想要解放女性,必须得是先去解放男性”。我不知道中国的女性产假,因为,我从没有在机构或公司正经上班。

但我觉得,她的那个联合国演讲视频,很值得认真去看。而后便是要去改变几个认知:

1、家庭主妇不是一无是处,实际上,家庭主妇是家庭的重心,有时比工作赚钱的男人,还要重要。

故而认为,家庭主妇不该被瞧不起。相反,国家的集体要对“家庭主妇”有崇敬之心。

孩子,等着上学交给老师,才来教育,那都是晚的了。家庭主妇所承担的工作,并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可不是简单的“金钱”可以衡量的。

2、这也就是说,社会要改变“唯金钱论”的价值观。即,不要用单一的“金钱”(或你为家赚了多少钱)来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实际上,家庭主妇的价值,是在守护一个新的生命,而生命的价值,远甚于财富,远甚于,你赚了多少钱,干了多少活。

3、男人及婆婆、公公等,要敬重家庭主妇。若是女人不愿在家给你们照顾后代,哪怕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那你们家族的男人,再能找女人生娃,也是没用的。说句不好听的话,弄不好,那生一个死一个,只怕会是可能。

总而言之,真的不是,你没干多少活,你都没赚钱,就可以抹杀家庭主妇在家庭,乃至于社会中的价值的。

试问,你们能不能承受的起失去孩子的痛苦,而这伤痛,那可是会把一个家、一个壮汉,都给搞垮的。

我就曾有听说过,在孩子意外去世之后,那老太太都直接晕厥在地、不省人事的了。而身强体壮的父母,好多年都仍然在伤痛中泪流满面。

曾经,我有说过心理学的理论,只是理论,为“假设”,非真理。其实,育儿理论,也是理论,非真理。
对育儿最具影响力的育儿理论,莫过于“皮亚杰理论”的了。但,几年前,记得我有说过,这是皮亚杰根据自家孩子得出来的一种理论,为经验总结。
然,这世间的孩子万千,必然会有不在那理论框架里头的。实际上,从人体结构角度来说,“人”这物种,其实也是处于不断进化中的。那,理论,绝对是不能成“标准”的嘛。
不然,我们的孩子,就容易被这些理论所框死的了,合符程序就是正常的发育;偏离程序,发育就不正常,故而给这样的特殊孩子贴标签,要治疗。
天哪!这哪是教育呢。这简直就是拿尺子来去测量我们手中的每一个孩子,而后便是要那巧夺天工的生命,都按着一样的模子和生长进程来去发育。
实际上,若有细致入微地去观察种子的破土生长,都会清楚知道,同一时间撒入同一土地的种子,哪怕接受同样的光照,得到同等份量的清水的滋养,那种子破土而出的时间,也是有所不同的。
那,我们又怎么能够狂妄而傲娇地要求这世间的所有孩子,都按着那大师们制造出来的理论模子来去生长发育呢。人造的东西,永远都抵不过这世间的自然定律。理论,说到底,不过就是人造的玩意儿。
但,这并不是说,但凡理论,皆是不可取的。理论,说到底,就是创作者的经验提取,是创作者在对相应对象有过一定程度的观察或实验之后的经验总结(或结论提取),是有一定适用性的。不然,这些理论,就该被淘汰才是。
那在这时候,我们要去了解理论,但不要让自己的头脑,被那理论所框架,和囚禁。相反,在那理论之下,我们要用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睛,来去做观察。不论什么,观察是学习的最好方式。理论是学习的指导,是灯塔,但那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

有了烤箱,小朋友就发明了一种新吃法,非要我将土豆捣成泥,塞进青椒里去,一层大米饭,一层土豆泥。

后,我就提议用土豆片盖住那口。

然后,他与我说,妈妈,你的锅就是一个笨蛋锅,还是烤箱好。

吃着食物的我,差点将食物给喷了出来,说,小王,妈妈的锅,是普通的锅,那更多是拿来烫青菜的。不是烤东西的,做出来的食物,当然不如烤箱烤出来的食物香啦。

其实,我基本是不烤东西的。故而用油少。平日里头,爱吃蔬菜,但厌油腻的我,就清水烫青菜,再就是做个火锅。偶尔给孩子烙饼,炸薯条。要炸鸡腿,就去买。

至于炒菜,与做肉类食物,那是很少会有的。我们娘俩都不会经常吃肉。平日里头,我是新鲜的蔬菜与水果居多。孩子更多是吃各种面食,如馒头,面包,蛋糕,再就是坚果,果实,如土豆,地瓜,等。

多年来,尽可能选择简单的烹饪方法,进食简单食物,故而在厨具的选择上,除了电饭锅、能煮水烫青菜的锅、煮水壶、豆浆机、果汁机,我不买烤箱,不买其他种类的锅盆。

实际上,不需照顾老人的我,经常做“懒人食物”。如,用一个电饭锅就做出了美味食物,用电饭锅烤饼干、做蛋糕,乃至于直接来个菜饭一体。

故而常会觉得,也许,一个做火锅的锅,就足够的了。多了的厨具,都是可有可无的。做火锅的锅可以煮水喝、烫青菜、烫肉呀。

不过,有了孩子,就会想着给他做点美味儿。孩子多是喜欢香喷喷的美味儿。不多孩子能够吃得了清淡之物。我在年少乃至于幼童之时,也喜欢各种香香的食物。

我想,人在选择清淡之前,大概都要走走香喷喷的美食之路吧。如同人在历经繁杂之后,才有可能爱上那简单的平静,并从中品出“美”来。

虽说孩子是坐不住的,但并不意味说孩子三岁之后,不需要被提醒,当发现孩子坐姿不对的时候。

实际上,在亲子共读或做别的其他事时,发现孩子坐姿不对、做别的其他事、上蹦下跳等,我们是可以去提醒他们的。

但不需要对此有强迫,更是不需对此有情绪。情绪,不论是对谁,那都是不需要有的。

父母在成为父母的前与后,要学着如何剔除那多余的情绪。而后才谈如何来去引导孩子,怎样来去教育孩子。

不然,我们以为的教育、我们认为的引导,也许不过就是情绪化的一种错误选择。

人在情绪之中是很难能够具有理智和清醒来去做对选择、做好事情、管好孩子、教好孩子的。

情绪之中的教导能让孩子快速听话,因为孩子不是觉得你的教导很好,而是惧怕于你的情绪,而这所谓的“快”,弄不好会是成为最后的“慢”,是越走越浪费的方法和选择。

教育之前成人管好情绪,看似很慢,但往往会是成为最后的“快”,最终的“好”,是越走越轻快的“省心省力省资源”。

其实,世间的所有正当行业,都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工作。是谋生的同时,服务众生。是利人利己。

所以说,哈佛毕业的华为老总小女儿可以随心入演艺圈。法语高材生可以回乡干农业。

世间的工作,都要有人做,若是没人种地,没人研究农业,那世间的生物链,是要断的。没人研究农业,大家怎么吃饭。没人研究玫瑰,中国的芳疗产业,如何发展。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教孩子,让孩子懂得,只要是正当的行业,只要自己真的喜欢,那都可以去做。高学历进入农业,更容易发展农业。高学历进入演艺圈,更容易带给众生有高度的思想熏陶。

虽说,个别高学历者,乃至于高材生们会是出现抑郁,或诸如杀人等恶行,但较之于低学历者,绝大多数的高材生、高学历者们的全方面能力,还是要强很多的。

低学历者精神出现问题,或犯罪做恶,人数更多。只不过说,社会曝光率不高,纵使有曝光,也不易引起社会哗然。而那些人出现精神问题,也没那条件进精神病医院。

孩子之间会有冲突,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儿,但这并不意味着说,作为成人的你我,对孩子之间的所有冲突,都采用“不生气”、“不介入”、“不干预”的“三不”原则来去应对的。

实际上,在有些时候,成人就是需要有所介入、有所干预的。不然,处于仇恨或敌视之中的孩子,是容易出手伤人,乃至于在那冲突中造出难以挽回的命案来的。

从某个角度来说,孩子的世界,跟成人的世界,是一样的。是一样会有屠杀虐杀等极端事件发生的。

所以说,作为父母的我们,既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自己良善,那生出来的孩子,就定是良善的;也不要觉得这天下的孩子,都是良善的。

实际上,有些孩子的天生气质,就决定了他们会比一般孩子玩残忍一些。而一些孩子,生来就是比较有爱心,比较有同理心,比较有慈悲心的,是能够善待万物,疼待万物的。

有个妈妈带着自家孩子去别人家。那家的主人很是热情,就大大方方地将孩子的零食,给了那个小朋友。

那家主人的孩子,就那样地,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美味零食,都被妈妈抱给了上家来的小朋友,只留下那么一点给自己。

我说,在平日里头,但凡属于孩子的东西,哪怕别的小朋友看上了,我都会跟那个小朋友说,这不是我的东西,回头,你去问问那东西的主人。

在这期间,倘若遇着的是年幼的小朋友,我就会代替那个小朋友问自己的孩子,“宝宝,这个小朋友想你的玩具,你愿意借给他玩吗”、“这个小朋友想你的零食,你愿意分一点给他吗”。

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零食,我就会告诉小朋友说,“哥哥不愿意,抱歉,我不能做主”。绝大多数的小朋友,见我这样,都不会哭。

经由我观察梦境、记录梦境多时发现,睡前所读材料,将会进入梦境,在当晚的梦里有所回放。但倘若我们梦前梦后不记得自己的梦,那就不会知道这的。

而学校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睡前花点时间温习功课,这能帮助我们很好记忆,是用小劲儿,花很少的时间,做了极其高效的事的小做法。

这其实是符合人的记忆规则的,即,距离梦境越近的时间里头所做之事,越容易出现在当晚的睡梦之中。

所以说,在孩子入睡之前,要记得温柔地告诉孩子说,祝你好梦。并晚饭之后呢,就尽可能不要骂孩子,责备孩子,训斥孩子。有什么事儿,尽可能等着白天再来行教育。

好梦的孩子,会有好的精神,好的精神是容易让孩子在整个白天都容易有好心情的。睡眠不好、噩梦连连等的孩子,到了白天,容易脾气暴躁,乃至于很小的事都能让孩子大发脾气。

学习,在很多时候看来,靠的是自觉。而父母等人的监督,在我看来,更多不过是外在驱动力,对孩子的学习有作用,但不起绝对性的作用。

一个孩子若是真的不爱学习,那父母哪怕是天天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孩子也会不爱学习的。所以说,对于孩子的学习,父母尽人事便可。

成绩好固然是重要,但,成绩差不等于没未来。父母不要将成绩好认定是孩子进入未来的唯一通行证。

实际上,人这一生,就是走过这段路,继续下一段路的,而走过的那段过时路,不一定会是百分百地决定着人生的下一段路的。

当然,总的来说,在年幼之时就有去好好学习的孩子,及至成年,往往会是有着较好的人生、较好的起点。个别的学渣,及至成年,能够成为大人物的。但父母在平日里头要在监督等上做对事,用对力,使对劲。

照顾孩子是个付出与向外张看的活儿。但人又不能是过于向外,过于向外容易让我们疲惫不堪的。我们自己也是一个需要被照料,需要被照见的生命。

那,我们在每天的忙碌之时,要腾出少许,哪怕是五分钟,两分钟的时间来去冥想,独处,放空自己,发呆,而在这过程里头,我们不是去做什么。

人的喜悦,不是一个劲地去做什么。人是需要不去做什么的,而诸多阅读、看电视、写作、刷微博、刷微信群、与人聊天、用耳听东西、用脑思考等,其实都是在做。

不做什么的过程,即是向内储蓄能量,是积蓄力量。能量满满,精力充沛的成人,才能实现与孩子的高效陪伴。亲子陪伴的高效,与质量,不是时间的多多益善。

高级母婴师主要是面对刚出生的小婴孩。以前的人认为月子里的小婴孩,吃饱喝足就行。但,美国等地的人,却将月子里的小婴孩,给做到了专业的专业。

我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崇拜国外文化的人儿,但不得不承认,国外的某些领域,如育儿,确实是遥遥领先的。而中国的育儿,却是处于前心理学阶段。

什么叫“前心理学阶段”?

这是我命的名字,意为,还不曾有真正意义地进入新生儿的内心世界、站在新生儿的内心世界来去养育孩子,观察孩子。

而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视“心”,动不动就说“心法”的国度。重视“心法”,无可厚非,但,若将“心法”来当口号喊,那就使不得的了。

实际上,中国这国家的神奇之处在于,就很喜欢把“心法”当口号来喊,就喜欢死抱形而上学的那个部分,以至于中国的技术等,曾一度有所滞后。而滞后的后果便是被挨打,被欺负。

而国外的育儿,技巧和方法,是很具操作性的,是具体的。是一看就知道怎么来去做的。但又不是说,国外的育儿,只有技法,没有心法。

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文明的文化,或领域,都是有“心法”在做支撑的。只不过说,你是否真的有去深入罢了。

这就好比是说书法吧,书法是有技法,和心法的。然,一些人只触及到了技法,一些人却能因书法而心法,并因此学会如何来去修养自身。

育儿,其实也是一样的。育儿技法的背后,是有心法的。而心法是要技法来做支撑的。所以说,育儿,只有技法,没有心法,是不行的,忽略技法,更是要不得的。

而这就需要操作员的能力了。心法便是操作员本身的能力,是他人无从复制的法宝。技法却是容易被盗用的招数。

这便是为什么说,早在几年前,我就谋划自己的人生,说,线上育儿咨询,线下陪娃带娃。

线上育儿咨询,能够让我了解父母,线下陪娃带娃,能够让我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只带一个孩子,是很不够的。因为,孩子具有“先天气质”,而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用同一方法来去对待世间的所有孩子。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孩子,及孩子的不同阶段,来去调整方法,调整技法。

而育婴师或高级母婴师,是可以满足我近距离接触不同的孩子的需求。育婴师主要是照顾6岁以前的孩子,高级母婴师只照顾月子里的孩子。月子里的孩子,也很重要。他们眼睛虽看不清,但感知成人情绪的能力,是相当强的。尽管,那年纪的孩子,每天就是吃了睡,饿了哭。

一个孩子在有了脾气之后,就坐地板又哭又闹,并歇斯底里的打滚。不仅如此,她还会抓自己的头发,用手指塞住耳朵,把自己锁在厕所里,等。

初始之时,妈妈觉得情绪发泄出来是好的,就由着孩子的性子来,觉得孩子总有一天会变好的。

但后来呢,孩子的脾气一天比一天大,而母亲也被孩子折腾得精疲力尽、无计可施。

情绪管理是种能力,而非天赋,更非本能。这是需要成人有所学习的,那孩子也不例外。我们不能想当然地以为不经学习,孩子的脾气,会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

相反,在发现孩子有了脾气之后,那发泄或表达的方式,会扰民伤己,就要教孩子正确的情绪处理方式,要在孩子年幼之时就给孩子规定情绪表达的正确方式。

如,难过了,再难受,也不要抓自己的头发,不要打人,但可以是哭着告诉妈妈说宝宝难受,需要抱抱等。

不然,时日久长,孩子就只学会了伤己扰民的情绪发泄方式。人在有了情绪之后,不一定要发泄,但要被看见,被管理。

【安水如:育儿要懂“顺毛驴”】

两岁左右的小朋友爱将玩具给拿来到处扔,并因此乐在其中,但成人却被吵得不得安宁。母亲对孩子讲道理,并在收效甚微之后就开始对孩子大吼大叫,乃至于打小手、打屁股。可孩子仍旧是在那扔玩具,并将所扔对象,给扩展到了母亲爱着的化妆品、鞋包等。

在这时候,我想,母亲若是有看见孩子的情绪,读懂孩子的行为,那就不会想着将自己的制止方式,给升级到打小手、打屁股的了。

其实,育儿的最佳策略,是不去激怒孩子,不把孩子给搞出逆反心理来。也因此,我很喜欢中国的一句古话——顺毛驴。

如,在发现孩子在家到处扔玩具时,想着让孩子不乱扔玩具的我们,要去理解孩子不是在乱扔玩具,她只是在那研究和学习,是经由“摔”等动作来去观察玩具,研究玩具的属性。

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内心深处是没有物品归位思想的,那说孩子乱扔玩具,其实也说不过去。因为,孩子只是没有按着成人的要求来去轻拿轻放,没有将玩具给放到某个固定位置去。

那在这时候,父母就可以平和地走过去与孩子交流,问孩子在玩什么,而后便是,将那玩具给从孩子手中接过来,并拿着孩子的手来去示范,告诉孩子说,这样放,这样拿。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是拿着某个玩具车,或别的其他东西来去与孩子玩载玩具的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告诉孩子说,玩具的家,是在这儿,它不能被扔到马路中间,那很危险,大人的大脚丫会不小心踩了它们的。

当然,对于某些孩子来说,那是会不配合的。她会执拗地坚持自己,非要将玩具给扔得到处都是,那就在安全范畴,让孩子在那扔便是。必要时候,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球场等地扔玩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要告诉孩子在家乱扔玩具容易影响到周边的邻居。并竭尽所能地将这话语,给用孩子能懂的方式,如动作等,表达出来。慢慢地,孩子就会清楚知道,做什么事儿,玩什么东西,尽可能不要影响到他人的。

总的来说,两岁多的儿童,是爱探索,爱摸索,爱游戏的,但,他们的理解力还不足以让他们能够很好理解父母嘴巴说出来的在成人看来是很平常的话语,那父母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多些示范。而不是讲那大道理。

当你在做某事的时候,感受到恐惧,或,身体突然有惧感,或进入某个屋子或场所时就有惧怕之感,那就要有所警惕的了。一般而言,人不会无缘无故地生恐惧之感。如果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环境,一个场所,让你生异样,有惧感,那那事,可不做;那人,可不深交;那地方,不宜久待。

有些事,适合他人,不适合自己;有些人是会与我们相克,乃至于带给我们祸害的;有些地方,那是不适合我们自身生活的。至少,在那当下,我们就该有所舍离。

人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同一人,同一环境,同一屋子,同一件事的感受,是不大一样的。要体察自己的身心感受。而不是过于相信外在的工具。如,在甘肃马拉松赛事上,两公里的热身运动都不能让赛手的身子,热起来,那就是明显的预兆呀,是大自然在给我们捎信儿。

而人呢,也不是刻板信守承诺,遵守约定等的。人在遵守承诺,遵守约定的同时,还要学着随机应变,要懂得如何来去应世事而变。因为,这世间万事,那可是瞬息万变的,是哪怕科技厉害到能将天气等精准到分,那也是会有突变的。

那在育儿上,父母就要教孩子如何来去用科技而不迷科技,过度依赖科技是容易让我们失去与自己身心的体察的,而我们自己是与这宇宙变化,相呼应的。中国著名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都有说要重视孩子的直觉。

【安水如:请对单亲妈妈好一点!】

一个朋友制作一个视频,分享自己成为单亲妈妈的成长记。我很少看她的视频,但那视频,我有看,并在自己微信转发,评论是:

单亲妈妈很不容易的。很多人都会骂单亲妈妈是被抛弃的没人要的女人。集体就爱婚礼、戒指、婚纱等。

我却觉得,一些人,因为一些特殊情况而未婚生子,没有婚纱,没有戒指,没有婚礼,也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

人不是一个模子的活法,不是所有人都要领证,有些人就是生了娃之后领证,有些人是领了证没摆酒没生娃就离婚了,有些人是离婚复婚离婚再复婚,有些人是结婚领证生娃老死,有些人是结婚领证生娃离婚……

人的这一生,是很多元的,是不同的人,因这因那而有不同的经历。我们不能把结婚领证生娃老死当作是唯一的经历,而其他人没这样走,就是该被责备,被谴责,被谩骂的。

后给她留言——“越过而记,继续前行”。

*

而作为父母,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有多元视角,要能容下人生的多元活法,接纳人生的多种模式。莫要将大多数人的那种人生历经,当作是所有人的必经之道。

唯有此,在面对孩子走了不一样的路,如毕业就生娃,毕业前就怀孕,未婚生子等的时候,我们才能平和,乃至于给不了孩子力量支撑,但也不予伤害。

当然,作为走了人生不同路的自己来说,年轻人要去包容父母对自己的一时不解。没有谁能够百分百理解自己。父母也不例外。父母也是一个普通人,会有自己的局限。

故而常说,要去感谢父母对我们自己的养育之恩。不要抱怨原生家庭给了我们不幸。原生家庭给不了我们人生的不幸。没有谁会是百分百地复制原生家庭的一切。人不是百分百的复印机。

*

单亲妈妈=自己带孩子+自己挣钱养家糊口+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承受各等来自于内外的精神压力+其他,如缺乏社会支持力度和包容力度。

所以,我呼吁,请大家对生活当中的单亲妈妈,好一点。做不到给予她们物质、精神等帮助,就请对她们说好一点的话语。

而非给予各种难听之语。不是所有单亲妈妈都承受得了来自于外在的难听之语的。如果有得选择,没有哪个女性愿意当个单亲妈妈。

妈妈对孩子的情绪,采用“给情绪命名”、“允许孩子宣泄情绪”、“接纳孩子情绪”的程序,但不管事。

本质而言,“命名情绪——允许孩子宣泄情绪——接纳孩子情绪”是一个“模子”,这“模子”,可不是万能之法呀。

试问,当你有了情绪,你的至亲对你说,“你难过了,我知道,我允许也接纳你的情绪”,然后就是在旁待着,允许你在那宣泄情绪,接纳你的情绪,你会作何感想。

育儿绝非刻板。刻板就不会有真正意义的共情。实际上,在孩子有了情绪时,我们要去厘清楚,弄明白孩子为何会有情绪。

如同小猫咪,我们要去弄清楚,它为何会猫猫叫,是饿了,喊你要食物,还是被孩子抱到高处,下不来找救兵。

不弄清楚孩子情绪的缘由,我们怎么接纳孩子情绪,怎么允许孩子宣泄情绪,怎么给情绪精准命名,那都是无济于事的。

情绪是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孩子的情绪,那可是他们与自己父母沟通的一种独特方式呀。

打或骂的育儿方式,也能养出大人物来,据说马云曾被老爹骂和打。但,这样的育儿方式,代价难免会是大了些。何况,无数的孩子,在家长的打与骂下,成为了庸才。在这偌大人世,马云是人群的少数者。

很多时候,当觉得“打”或“骂”能让育儿快速见效的时候,家长们就要好好地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两招会让育儿,快速见效呢;为什么家长一打,或一骂,孩子就快速听话呢。

再便是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的上司对不够听话的自己一打,或一骂,我们会不会也快速干活、快速听话呢。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我们的大权,被上司拿捏着呀。但,我们在听话并快速干活的同时,那内心会是什么感受呢。

那,到了自己的孩子这,怎么就会说,孩子不听话,打一顿,或骂一下,就好的了。莫非,我们的骨子深处,其实是认同暴力上司的做法的?

当你有情绪时,应该是去观察这情绪是怎么来的,在这之前,你做了什么,而在这之后,你的生活或身体,有什么变化,而后便是将其给记录下来。

慢慢地,你就能知道,什么情况下,自己最容易有情绪,而有了情绪之后,自己的生活或身体,会是怎样。

如,有一个妈妈曾告诉我说,自己不喜欢带孩子,带个孩子,自己就能轻而易举地被气个半死。一生气,那头就难受。而有一个妈妈则告诉我说自己愤怒时,胸中就像有股怒火在往上跑。

那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这样的妈妈就可以找个人来帮助自己带孩子,实在不行,那就花钱找育婴师。

这并不是说妈妈不爱孩子,妈妈不陪孩子,属于“丧偶式妈妈”。要知道的是,总是对孩子发脾气的亲子陪伴,可不是什么高质量的陪伴。

发脾气的亲子陪伴,在我看来,属于自残伤人的虐待与折腾,是在给孩子示范如何发飙,怎样折腾活着。是给孩子树立坏的人生榜样。

孩子撒谎,要去观察那个养育者,就会有所发现,那个孩子的长期陪伴者,绝对是有撒谎习惯的。

那在这时候,养育者意识不到自己撒谎,或意识到自己撒谎,但不去改正自己,那,孩子是很难不再撒谎的。

成人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土壤,土壤不变,却想着孩子要长成怎样,那基本是不大可能的事儿。

孩子是易受环境影响的,不仅如此,孩子的生命成长,还离不开土壤养分的滋润。

土壤里给孩子的养分滋润是撒谎,那孩子必然会吸收撒谎的养分。这拿英语启蒙里头的概念来说就是“浸润式学习”,是耳濡目染了呀。

成人不同,成人的习惯,基本是被定型的了,那哪怕是深处撒谎群体,那一般情况下,也是不易被熏染的。

育儿,不要固守国风,不然,孩子的成长,是会营养不均的。

在这世界,不仅有中国风,还有欧美风,更有苏联风,还有印度风,及其他的我所不知道的,如英伦风等。

而孩子的生命轨迹,会是什么风,那都不是当下时代潮流所能决定得了的。

那自然地,父母要有超越当下时代潮流的眼界。不然,孩子是会被我们自身持有的时代局限、文化局限、地域局限、潮流局限等所囚禁住,成为井底之蛙的。

在那苏联风兴盛于中国的年头,袁隆平的母亲给袁隆平启蒙英语,那可是彻彻底底地反潮流呀。而就是这样的“反潮流”的做法,带给了袁隆平,和中国很大的助益。

袁隆平有说自己若不是懂英语,能读英文书,翻到了遗传学领域大师摩尔根等人的作品,自己就会受困于当时的“苏联理论”。

其实,不论哪个领域,那理论呀,都是会囚禁你我头脑的。而破理论,得自由;破理论,得创新;破理论,得超越。

孩子生日,一定要买蛋糕吗。我的做法常是,问孩子需要什么。

如同最近身边有一个小孩生日,我就问对方说,你希望自己生日收到什么礼物。只要是在我的经济范畴,我就满足你。

后,孩子与我说,我有吃有喝有玩,不缺东西。但我想要一个草莓冻干。

听后,我便觉得,大概是家人不给买,孩子就念着那份零食了吧。我就给予满足,让孩子自己选。我负责买单。

而在日常生活里头,对自家孩子的一些东西,我也是将那选择权,交给孩子的。如,在买鞋的时候,不是我来选鞋,而是让孩子自己来选。

因为,我与孩子虽有血亲之缘,但毕竟是两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会有各自不同的喜好与厌恶。

不然,买双我看着是美的鞋子,回了家,那孩子也许就看它一眼,都不愿的了,那谈穿,就更不用说的了。

故而常说,育儿,其实真的是很细,很小,很具体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琐事当中,你如何做,怎么做。

人呀,若是将那育儿给搞得高深莫测了,一会玄学佛学,一会抓空抱神,一会装神弄鬼,那就麻烦的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