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色纺纤维梳理工艺探讨
色纺产品大致可分为常规和差异化两类。
一、色纺常规产品的梳理
色纺常规产品梳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棉束分解成单纤维状态,并实现单纤维混和(混色),同时排除杂疵(色点色结)、短绒等。
1.1 纯棉
纯棉色纺一个重要的个性化技术是双梳工艺,即部分纤维在生产过程中至少要经过两次清梳,即双普梳是基本工艺,甚至还可以再加一次或两次精梳。
采用双梳工艺是为了解决色点问题。色纺生条中残留的棉结杂质最终在成纱上会反映为有色疵点。因为色纺纱由多色纤维组合而成,成纱表现为混合色,但成纱中的棉结杂质通常是其中某一种纤维的颜色,相对于混合色来说是异色疵点。这种由棉结杂质形成的异色疵点,是否会成为影响色纺纱产品质量的有害纱疵并不完全取决于其体积大小,主要是看其相比主体混合色是否凸显,这一点与本色纺纱棉结杂质的判别鉴定是不同的。
在色纺纱行业推荐标准(FZ/T 12014-2006 针织用棉色纺纱)中,将纺纱过程中处理不善集结而成的、颜色显现的棉结归为“明显色结”。以颜色是否显现来判断其是否为有害纱疵,这一判断并不完全取决于棉结的体积大小。
例如:由黑白纤维构成的浅色麻灰纱,白色纤维形成的棉结颜色与主体混合色反差不太大,不容易显现,只有体积比较大的白棉结才可能成为有害纱疵;而黑纤维形成的棉结,因为颜色与主体混合色反差大,小棉结也很容易显现为明显色结而成为有害纱疵。相反,由黑白纤维构成的深色麻灰纱,黑色纤维形成的棉结颜色与主体混合色反差不太大,不容易显现,只有体积比较大的黑色棉结才可能成为有害纱疵;而本白色纤维形成的棉结,因为颜色与主体混合色反差大,小棉结也很容易显现为明显色结而成为有害纱疵。
由此可见,在色纺生产过程中,颜色与主体混合色反差不太大、不容易显现的棉结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小,而与主体混合色反差大的棉结,即使体积较小也会因为颜色凸显而成为有害纱疵,而常规的梳理方法又不能彻底清除掉这些较小的棉结,于是就诞生了双梳工艺。其实双梳工艺是不得已而为之。相比本色纺,经过染色(机械打击、酸、碱、高温)的棉纤维比较脆弱,还要再经第二次清花、梳棉、甚至精梳,纤维很容易受到损伤。
但色纺采用双梳工艺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可以解决容易显现的细小色结问题,还有利于生产过程色比受控和低耗环保。因为纤维的染色混色可安排在一梳之后,即二梳时再染色混色。二梳混色有利于控制色比波动。梳棉机对棉纤维进行混色加工时,各色纤维的落棉率是无法按既定色比控制的,这就容易带来混色比例的波动,容易导致产品色差。而纤维原料在二梳时落棉率很小,因为大部分短绒和大杂的在一梳已被清除,二梳的主要任务是清除细小结杂,落棉率小则意味着各色纤维原料因落棉率差异而带来的混色比例波动减小。
一梳后染色相对更加低耗环保。一梳后染色与一梳前原棉染色的重要区别是落棉不同。一梳后再染色则落棉在染色之前,为未经染色的本色落棉,可再利用的价值高。如果是一梳前原棉染色,不仅是染色后的色落棉可再利用的价值低,为这部分落棉花费的染色成本及排污成本也相对较高。
采用双梳工艺一是要追求柔性梳理。双梳梳理器材的选配和相关工艺参数的设计要尽可能少损伤纤维。所以许多色纺厂使用慢速老机,且不配置分梳板等强分梳元件。二是要遵循重点清除(即局部清除)的原则。不需双梳的部分不要多此一举。颜色与主体混合色反差不太大、不容易显现的部分,可以不双梳也不会形成明显色结。
生产二梳染色棉纤维可以适度提高车间相对湿度,因为染色棉纤维中的胶、脂、糖类湿粘性物质减少,为车间适度增湿奠定了基础,增湿可以增加棉纤维的强力,减少梳理过程中产生的短绒,还有利于净化空气、改善车间生产环境。
1.2 化纤
由于染色化纤容易出现板结、色块问题,有时也需要预开预梳,以提高纤维的可纺性。化纤色纺针布的选配要求既要梳得开,又要保证针布不充塞,因此针布既要锋利、穿透力强,又要光滑、不损伤纤维。
1.3 混纺
色纺纱有时候需要将不同性能、不同颜色的纤维混合在一起进行梳理(如T/C、T/R 混纺),即需要采用混梳工艺,这也属于色纺个性化的梳理工艺技术。
混梳是实现异色纤维空间混合最基本、最容易的方法。根据色彩理论,等量级多色小面积并置才能产生色彩空间混合视觉效果。单纤维混和是梳棉工序的独特功能,前道开清棉工序未呈单纤维状态,是小棉块小棉束、体积大小不是等量级,不能实现“等量级多色小面积并置”;后道工序虽有并合功能,但并合不等于混和,也难做到“等量级多色小面积并置”,只能起到辅助混和的作用。而梳棉混梳,单纤维状态混色,是实现异色纤维“等量级多色小面积并置”最容易的方法。
色纺纱产品会出现色斑、色块类质量问题,原因就是有少部分纠结在一起的纤维形成纤维束,没有梳分为单纤维状态。用色彩理论解析:就是在“等量级多色小面积并置”中出现了一些“非等量级较大面积的色组分”。
对于混梳,一是混梳中的棉部分最好是二梳。因为是混色,要避免因棉的落棉率带来混色比例波动而导致最终产品差色,化纤部分也要根据其质量情况进行相应的预开、预梳处理;二是梳理针布选配一定要兼顾各种纤维的特性。含有棉成分的混梳最好是选配棉型针布,力求柔性梳理。
对于色纺产品小批量多品种的特征,针布是无法做到一品一策的,相关工艺也不能一品一换,只能方向性掌握。
二、色纺差异化产品
段彩纱、彩点纱、雪花纱、雨滴纱等色纺差异化产品有一共同特征:构成产品的纤维可分为主体与点缀两个部分。点缀部分生产加工要采取个性化的梳理技术;主体与点缀结合也要有合理的工艺方法。
2.1 段彩纱
对于段彩纱,点缀部分生产加工就是“段彩”部分的生产加工。如果是要追求“段彩”部分在主体部分的衬托下能表现出艳丽耀眼的风格。那“段彩”部分的纤维生产加工就要采取精梳、特梳工艺。如果“段彩”部分是染色棉,最好是双梳、精梳。最终形成的“段彩”部分才会有光泽、艳丽耀眼;如果“段彩”部分是彩色化纤,选用水染彩纤会比原液着色更鲜艳,生产过程要解决纤维板结、色块问题,要进行预开预梳。
2.2 彩点纱、雪花纱
对于彩点纱、雪花纱中的“彩点”、“雪花”在梳棉的生产加工,重点是对纤维进行搓揉处理。对于此类“点缀”的生产加工,既不能让纤维充分分解分离,也不能排除棉结疵点。为了加工出“雪花”、“彩点”,必需变“梳理”为“搓揉”,变“清除”为“保留”。自然要采取一些非常规、反常规的梳理工艺:盖板针布反置、梳理隔距放大、循环搓揉加工等。
对于彩点纱、雪花纱主体与点缀的纤维的混合加工:“彩点”成分是预先特制的,“雪花”成分主要是前纺落棉之类的利用,这些点缀成分与构成纱线主体的纤维成分在梳理工序的结合要有不同常规的特殊工艺方案。梳理技术方案是要兼顾平衡的,主体部分应该是需要分梳的,而点缀部分是不能深度分梳的,需要但只能是适度分梳。
因为点缀部分深度分解除杂就会化解丢失,也要适度分梳是因为点缀部分是要与主体部分有机结合。点缀部分既要能分解扩展,能在主体中均匀遍布,又要能与主体粘连结合,所以点缀部分要有芯有毛、内密外疏。内部是密实的核芯,不会在加工过程中分解扩散而化为乌有,外部要稀疏松散、毛毛拉拉,很容易与主体纠缠粘连在一起。
所以此类产品的主体与点缀结合梳理技术方案的制定思路是:弱分梳、落封闭。需依托器材供应商选配弱分梳元件,并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封闭少落工艺。
三、结语
相对于本色纺纱,色纺原料的可纺性是较差的,对设备器材的要求也是具有特殊性的。我们期盼出现能简化色纺产品生产的新器材、新工艺。
作者:桂亚夫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