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鼻祖钟繇,因知关羽被杀所书《贺捷表》,怎会成为楷书范本
导语: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卫夫人、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钟王——钟繇、王羲之。
王羲之当然是家喻户晓,然而钟繇,却鲜为人知。
但是,能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繇自然也不是一般人物。
《宣示表》局部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功臣
钟繇,字元常,颖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大臣,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钟繇系出名门,其曾祖父钟皓是东汉著名的贤良之士,以笃行仁厚、修德高洁名世,与颍川陈蹇、苟淑等名士交好。当时的天下士人领袖李膺曾叹服道:“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就是指苟淑与他。
传说钟繇年幼时曾有善相者告诉他日后必有富贵,他的叔父钟瑜很是器重,资助他读书。长大后被郡国推举为孝廉,从而出任尚书郎、阳陵县令,因为生病辞官回家,后来由于三府征召,担任廷尉正、黄门侍郎。
初平元年汉献帝被董卓胁迫至长安,董卓被王允、吕布设计杀死后,李催、郭汜兴兵作乱,攻陷长安。当时曹操任兖州牧,派使者到长安给朝廷上书,李侄、郭汜准备扣留使者,钟繇劝阻说动他们二人,使得曹操和朝廷联系上,互通消息。又在兴平二年与尚书郎韩斌谋划汉献帝逃出长安,成功东归。 这两件事为曹操成就霸业的重要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得以实现帮助巨大,加上同乡荀彧的推崇,曹操对钟繇很是渴盼。汉献帝东归后,拜钟繇为御史中丞,接着升任侍中、尚书仆射,累计前功封为东武亭侯。
建安七年,南匈奴单于在平阳郡兴兵作乱,钟繇举军围攻,相持不下。河东太守郭援前来援匈奴,多数将领因敌方势众,建议撤离,钟繇力排众议,坚持作战,在得到马腾派来的儿子马超帮助下,击败了郭援部并斩杀郭援,降服匈奴单于。
建安十年,钟繇平定卫固、张晟、张琰及高干之乱。建安十六年,钟繇任前军师。黄初三年, 转封平阳乡侯。曹丕称赞他和华歆、王朗“此三公者,乃一代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黄初七年,明帝登基,钟繇升任太傅,进封为定陵侯,太和四年,钟繇逝世,魏明帝着素服前往吊唁,谥成候。
《荐季直表》局部
多体汲取、 融古出新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当时他身居高位、德高望重,并身体力行地倡导楷书,这对楷书的兴起和普及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意义。故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书是从汉隶向正书过渡时期的书体,故其楷书仍带有浓重的隶意,古意拙趣尚多。这些在其书体的结构与笔画中都有所体现。字体多横向伸展,压缩纵向的笔画,使字形保持隶书的扁方形状;撇捺也采用开张的构造方式,并保持隶书的波挑磔尾的笔态。在行笔过程中更注意“疾”与“涩”、“行”与“留”,两者相参相和,或急或缓,或轻或重,使得笔意生动,具有变化之妙和音乐般的节奏感。
钟繇书法学习曹喜、蔡邕、刘德升,但“艺过于师,青出于蓝,独探神妙”,他以数十年心力,精研笔法。多体融入让钟繇楷书“多有异趣”,古质成为了钟繇书法中的一个重要形象,成就了中国楷书的最高峰!也使得楷书及行书这在当时地位较为低卑的书体也登大雅之堂,并逐渐发展成为后世最受重视且最为通行实用的书体。钟繇的创新意识,使得他不仅以隶书擅美于世,更使他成为楷书的确立者和后世追寻的巅峰,也开行书之先绪。
东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颖川钟繇,魏太尉;同郡胡昭,公车征 二子俱学于德升,而胡书肥,钟书瘦。钟有三体:一目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日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日行押书,相闻者也”。 明确地告诉我们钟繇所擅长的书体多样性。
铭石之书就是指用于碑版书写的的书体,做为官方文字的隶书绝对是钟繇用功至深的一个字体。可惜的是至今我们没能见到明确是钟繇的隶书传世作品。
章程书是公文往来所用的,相比铭石之书而言,后人就有眼福了。如《荐季直表》便被奉为楷书的范本。
钟繇所善书体中的行押书, 即是行书。梁武帝萧衍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提到了钟繇书法中的十二项,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损、巧、称,让我们更好地、直观地依此来观察和学习钟繇书法的门径。
《墓田丙舍帖》
古雅朴拙,一派天机
我国几千年的楷书艺术,正是从钟繇开始的。楷书在他手里发展、成熟。“五表”中的《宣示表》,被尊为“正书之祖”,足可见其地位,故其书法艺术价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钟繇的楷书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 其中,“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调元表》、《力命表》。这是现存钟繇书法艺术性最高的作品。
《宣示表》
用笔沉实古朴,虚和简净,充溢着一种恬淡安详的气氛。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字的捺脚有浓重的隶书波磔意趣,极为古雅,是楷书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个里程碑,被后世奉为楷书法宗。
《荐季直表》
书时钟繇已七十高龄。此表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较《贺捷表》刻本笔画较肥,书写更加自然,没有后世书家那种有意为书的人工气。
此帖为清代拓本,字迹虽然模糊,但仍不失美感。具有钟书的基本特征,得到书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如陆行直说:“繇《荐季直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王世贞认为,在此帖显世之后,“天下之学钟者,不再知有《淳化阁》”。
《贺捷表》
《宣和书谱》言:“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为钟繇六十八岁时写的。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表是楷书,带有行书笔意,但还保留较浓的隶书笔意。如字形多呈扁方,章法行列中无统一的倾斜度与约定的重心,也与形容的“群鸿戏海”有相近处。钟繇的字以书写自然,风格古朴,以及章法结字的茂密幽深著称。这些,在此帖中都可见到。
《力命表》
是魏晋四大名家之一的锺繇晚年给明帝的一份表章,《御临钟繇力命帖卷》是乾隆十一年临摹于三希堂,该年乾隆36岁,精力充沛,所以笔下神清气朗。手卷上还同时钤盖了“静宜园”、“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等十数枚印鉴,乾隆皇帝对此作的珍爱程度可见一斑。
《调元表》
小楷法帖,钟繇'五表'之一。书于黄初元年,真迹久佚,仅有重刻本可见。此摹本用笔尽管不及《宣示表》精致内敛,但兴味意趣颇佳,也是好帖。
《得长风帖》
结语:
梁武帝萧衍认为“锺繇书如云鹄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
唐朝李嗣真比拟钟书为“寒涧豁,秋山嵯峨”;
唐太宗说钟书“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谓然”。
可见,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可谓是仙圣一级,他多体俱精,更开创了多体汲取、融古出新的书学思路,在书体的创立过程中有着最为突出的贡献,其风格古雅朴拙,一派天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