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乡县村落文化

柏乡县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平原上,古槐河、泜水河流域,位于邢台市最北部,历史上东侧为古大陆泽西部边缘,南临尧山为屏障,素有槐阳福镇之称。东面与宁晋县交界,西与临城县毗邻,南与隆尧县接壤,北与赵县、高邑县相连。柏乡县地域面积在邢台地区最小,东西仅宽16.4公里,南北长24.4公里,面积268平方公里。共辖3镇3乡,121个自然村。

柏乡村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据乾隆版《柏乡县志》记载:“按柏乡,禹贡冀州之域,为古侯国。相传尧筑城于此。《一统志》柏乡城在唐山县东北二十二里,城冢记,尧所筑也。商代为高方,西周时为邢国,春秋时属晋为鄗邑。三家分晋属赵国。《汉书》地理志:赵分晋得赵北有信都、正定、常山、中山、东有广平、巨鹿、清河、河间。汉代时置鄗县属常山郡,城在今治北二十二里。在县又置柏乡侯国,属巨鹿郡。是“柏乡”之名即由此来。《前汉书》巨鹿郡有柏乡县,注曰:侯国也。光武帝刘秀在柏乡即皇帝位于鄗南,建武初改鄗曰高邑,属常山国,置冀州治于此。柏乡自东汉称为高邑,治在古鄗城,《柏乡县志》旧志记载:“今千秋亭五成陌,考之,去古鄗城正七里,以即位故改鄗为高邑名,易地未尝易也,为刺史治所。”自东汉至晋太康五年(284),高邑为冀州的治所。今高邑县为古房子县,为北齐天保七年(556)移高邑县治于房子县东北处,房子县省入高邑,隶属赵郡。隋代开皇十六(596),析柏人、高邑二县置柏乡县于鄗南二十里,遥取汉柏乡之名,是为柏乡县始设。

乾隆版《柏乡县志》村镇篇说:“稽封建之制,柏乡不过一子男国耳。顾生际太平休养日久,民之耕凿安业,井相依者统计大小庄村一百有奇。”清代,除县城各街外,柏乡县设在城社、归仁社、北马社、归化社、新兴社、安兴社、升平社、尚义社、赵村社、新乐社,南江社十一社。城东有19村、城南有23村、城西有25村、城北有29村,共计96个村庄。

柏乡县村落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此也在村落文化烙下时代的印痕。

小里村,位于河北省柏乡县的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平原上,西与临城县接壤,东与隆尧县连接。小里村历史文化悠久,早在唐尧时期,尧帝在小里岗曾修筑古城一座,称“尧城”,迄今4000余年;这里还是西汉柏乡候国的城池。村南有后汉高祖刘知远陵墓,墓区内有石人、石马、石羊等像生,明代诗人冯时化在《柏乡旧城》中说:“立马瞻遗址,荒坦不任秋。千年尧筑地,百里汉封侯。无复葱佳气,空余草木愁。怆然怀古意,遥寄陇云头。”小里村原名小李村,地处古代御路上,据说为柏人李的聚居地,后来在明代永乐移民时建立村庄,在小里冈的东坡还有一个小里铺,明代初年,胡、张、刘、路等姓又由小里村迁移这里,在御路上开设茶棚,后逐渐形成了小里铺村。明万历年间兵部车骑司良中张主敬、天启年间骠骑将军张应寰的墓地均在此附近;清咸丰年间曾调小里村工匠进京铸币;村里艺人传承乱弹,曲调悠古,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2010年8月,在小里村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后来文物部门对此地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一批重要发现。发掘出半地穴式屋址、窑穴,及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等,出土物有陶器、骨器、石器、蚌器等。主要器物组合有:釜灶、钵盆、鼎盂、支架、壶罐及石磨盘、石磨棒、石铲、骨锥、骨针、骨刀等。发掘出的房屋建筑结构,根据遗迹判断为半地穴式。部分房屋地面经过火烧处理,柱洞密集排列,有的单体建筑周围有排水设施。在房子及周围遗迹中还出土了较多鱼骨、狗、鹿、鸟(鸡)、龟、牛等动物骨骸,还出土了一枚完整的桃形指甲纹红陶埙,有一个吹孔,两个音孔,可吹出三个完整音阶,音色悠扬浑厚,美妙动听。研究者认为:这是一处仰韶时期后岗时期的文化遗存,距今约5700至6300年。对研究我国6000年前古代音乐、及太行山山前文化与建筑具有重大意义。

小里村还有很多美好的传说故事,如有美丽的石狮子传说,娶媳妇必进东大门,七边形井的传说等等。

固城店镇位于柏乡县北部,距县政府11千米。乡境地势平坦,东邻宁晋县,西接高邑县,南靠龙华乡,北临沙河与赵县隔河相望。

为什么称为固城店?是因为这里为古鄗城的旧址。古鄗城(位于固城店村)约建于春秋时期。“鄗城初建城墙双重、东西南北各三里,方十二里”,遗迹尚可辨认。《柏乡县志》记载,古鄗城规模庞大,建有内城和外城,内城基宽10米,高7米,南北长1000余米,东西宽600米;外城城基厚13余米,高约7米,周长约8公里,呈正方形。城墙均系土筑,设有南、北、东三个城门,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南、北门有石桥可通。北门城楼上镶有《古鄗城》石匾额一块。鄗城为春秋到秦汉时期的故城,在古代是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地,在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重要事件。《汉书》地理志记载:鄗城春秋时属晋国,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鄗城属赵国。淮阳王更始三年(公元25年)6月光武帝刘秀鄗南登基称帝。

1982年柏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邢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鄗城在历史上曾为县、侯国、冀州刺史等行政治所,民国至今历为区公所、乡(公社)、镇政府驻地。1962年固城店分为两个行政村。农历四月十八为传统庙会。

在固城店村西北有吕兆熊墓,俗称“吕都堂坟”。墓地有石碑十几块,其中一幢为明朝吏部尚书赵南星所撰,“吕氏墓志碑”五字由明兵部车驾司郎中张主敬题。吕兆熊,字恒伯,号渭阳,更号鸿原,柏乡人。万历十年(1582)中举,万历十四年(1586)中进士。先后任昆山知县、兵科给事中、陕西巡抚、户部侍郎等职。崇祯初除南京户部侍郎,未赴而卒。

邢村,位于柏乡县龙华乡东5千米处。邢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柏乡县地名志》记载:传说创建于周朝初年,古时候“百里为王”,本村距古邢国都城正好一百华里,是邢国的边缘村,所以名为邢村,意即邢国所属的村庄。据考本村从古至今从未有姓邢居住过,也没有邢氏祖坟,所以断定不是以姓氏定名的村庄。但确实从村名中透露一个古老的信息。

东小京村位于固城店东南3千米。《柏乡县地名志》记载:该村约建于明朝初年,当时因村庄周围一片荒凉,荆刺丛生,而定村名曰“小荆”,又因西北角有另一小片村,此村按方位定为东小荆,后为了书写方便改“荆”为“京”。清代乾隆年间修的《柏乡县志》此村名称已改为“东小京”,距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在东小京村西有古代墓葬区,人们传说称:“七百户侯”墓。据说当时当地一些村民挖到了一些玉带金钩、玉片、古钱币、陶器等文物。后经文物部门考察,认为这里是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区。

十五里铺村,位于柏乡县龙华乡东北约1.7千米。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于鄗南七里五成陌即帝位,后来在此建千秋亭,有汉光武帝斩石人处。东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奉诏在此村西建光武庙,后有人在此守庙居住,初名为光武庙村。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县城由鄗南迁今址,此村距新县城十五里,位于古御道上,当时五里建有一铺,三里设有一墩,本村即为十五里铺,故名。

千秋亭遗址在十五里铺村北100米处,千秋亭遗址呈边长150米的正方形,因砖厂烧砖取土破坏严重,仅南部存部分高台。此处为汉光武帝刘秀登基称帝处,由此建立了东汉王朝,后人为纪念建千秋亭。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曾拨专款重修千秋亭。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鄗于六宗,望于群神……”刘秀称帝恢复了汉室的统治地位,从此开创了东汉王朝二百年的基业。

吕菅村位于固城店西南2.7千米。《柏乡地名志》说:相传该村是个古老的村庄,燕王扫北以前,该村有杨、毛、菅、冯、戚五姓,各姓分别住在一高冈之处,因为杨、毛、菅三姓户数较多,因此人称杨毛菅村俗称北菅村,并有杨毛菅村五孤摄之说。燕王扫北时,把杨、毛、冯、戚四姓杀绝了,仅是姓菅的两口人藏在纺花织布的地印子(地窖),用柴草盖上来未被杀死,后来姓菅的两口感到孤独害怕,就投奔固城店的亲家去了。

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当时迁来一户姓王的,两户姓吕的,一户姓张的,后来又迁来一户姓赵的,一户姓韩的。因村北寺院有一个块石碑记载此村叫北菅村,所以仍然沿用旧村名。到抗战时期,吕姓发展的户数逐渐多了起来,把村名前加了一个吕字,改为吕菅村。关于此村名还有一说,是古时此村因有坚姓或有坚镡墓而称为坚村,后为避隋文帝杨坚的名讳改为菅村。

坚镡墓在吕菅村东南,坚镡(?—50)字子伋,颍川襄城(今河南禹州市)人。原为王莽政权官吏,后投奔刘秀,随刘秀平定河北,镇压大枪等农民军,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二十二。刘秀称帝后,任扬化将军,封合肥侯。其墓在柏乡县北二十里鄗城西南,墓碑为汉大将冯异书。

驻驾铺隶属柏乡县西汪镇,位于柏乡境西部偏南,村原名大里村,大约建于唐朝初年,有1300多年历史。原驻驾村有南门、北门和东门。沿东西大街自东向西大街南北两侧分别建有玉皇阁、南大寺、玄帝庙、关帝庙、老母庙、三关庙、土地庙。村西口有戏楼。村中各姓村民分别建有贾氏宗祠(贞节堂)、魏氏宗祠、王氏宗祠、刘氏宗祠、孙氏宗祠、和氏宗祠。据村民口口相传,村址原村南,文革前村西南有大里村石碑,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在村东南处发现商周时期的遗址。因此村位于县城南十里处,又有名为南十里铺。据《柏乡县志》记载“明世宗嘉靖十八年皇帝南巡,在该村驻跸数日,从此遂改名驻驾铺。”至今村史已有四百余年的时间。在村北三里、村南二里处有两座烽火台遗址,村民俗称其为“三里屹㟷”和“二里屹㟷”。

村西南有贾氏墓葬群,贾庭瑞,元代柏乡县驻驾铺人。父亲贾谅,曾以授儒学为业,教书乡里,英年早卒。母亲滑氏守节不嫁,将贾谅的遗著教授于儿子贾庭瑞,贾庭瑞长大后为丞相顺德王答剌罕做事,后迁入吏部做官,再入同佥徽院及尚书省,后因贾庭瑞抵触朝廷近侍而弃官,回到家乡尽孝养母,母死守孝三年。贾母死后,由翰林院大学士、大文学家杨载撰文,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书丹,为贾母立《贞节贾母碑》。贾庭瑞后被朝廷重新起用,官拜扬州路总管,三品衔。

村西侧有“冷子铺”遗址,村十字街东南角是古驿站遗址。

(0)

相关推荐

  • 《柏乡轶事》之固城店中学

    "文革"前的固城店中学 固城店初级中学是柏乡县的第二所中学,在柏乡县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固城店初级中学,始建于1956年.选定校址.完成部分基建后,1956年固城店高小招收戴帽 ...

  • 马玉川 ‖ 七旬老翁张玉柱 巧制柏乡县古县城模型

    张玉柱先生,1943年生,柏乡县龙华镇冯上京村人.早年毕业于邯郸钢铁工业学校,任龙华乡农业技术员.先生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书法.绘画.雕刻样样精通,尤擅长于盆景制作. 2008年,在石家庄首届燕赵特色 ...

  • 《柏乡轶事》之泜、泲、槐三水考辩(二)

    槐 河 <山海经·北山经>:"泜水出其阴,而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注于泜泽." 小小的槐河,名字与泜水一样古老.都是出自山海经.两水有着很亲近的关系.(注意:这里的彭 ...

  • 王运国:柏乡历史名人——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约公元前690-公元前656),姬姓.周庄王七年(卫惠公十年)左右生于卫国.长大后嫁给许穆公,周惠王二十一年(卫文公四年)卒于许国,大约活了三十四岁.她是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

  • 王运国:柏乡境内南北朝时期四望族

    柏乡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建县.建县前北部属高邑县(治固城店),南部属柏人县(西南部340-445.497-596为南峦县,治南峦城①).南北朝时期在今柏乡县境内有四个望族,他们是: 1.眭氏家族 ...

  • 《柏乡轶事》之千年古村落(综合)

    柏乡县千年古村落 河北省,柏乡县,千年古城, 县域内,古村落,悠久文明. 今柏乡,行政村,百又三七, 古村落,八十余,千年留名. 此依据,县志载,四十三个, 再加上,古石刻,合计而成. 村沿变,决不能 ...

  • 「人文柏乡」之《柏乡县洪洞移民之我见(二)》

    柏乡发布 2月6日 柏乡县有关移民问题的民间说法 柏乡县民间,相当一部分人家口传是"山西洪洞县移民".是"永乐二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 ...

  • 「人文柏乡」之《柏乡县洪洞移民之我见(四)》

    柏乡发布 02-08 19:13 四.关于"洪洞移民"渐热引发的思考 从上面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明洪武六年开始,朝廷开始有计划的从山西移民,以充实因元末的大动乱引发的 ...

  • 王运国、马玉川 ‖ 记柏乡“槐阳美术照相馆”的创始人李震风先生

    每当翻阅民国版的<柏乡县志>,看到柏乡古城南门.玉皇阁.孔子庙.魁星楼等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不禁让我惊叹思考,在近百年以前,这照片出自哪里,是谁拍摄的呢?近读<柏乡轶事>才知道 ...

  • 王朴生 王运国:被历史遗忘的眭邑

    柏乡县是个千年古县,所辖古村众多.这些古村有的至今仍在,有的人去村亡(如沙窝.沙里),有的改变了村名,还有最稀奇的莫过于以村(邑)名定姓氏者.柏乡县龙华镇的营儿村就是一个承载着众多历史信息,且被历史遗 ...

  • 《柏乡轶事》之千年古村落(四)

    营儿·眭村·眭夸 --营儿村的村名沿变 名人--知者众也.走出柏乡,今之名人柏粮集团董事长尚金锁,人皆曰"柏乡人也":走进历史,古之名人南北朝时的眭夸,古今皆称"高邑也& ...

  • 《柏乡轶事》之泜、泲、槐三水考辩(一)

    泜.泲.槐三水考辩 作者:张保聚 泜河.泲河.槐河是柏乡县 域及其附近的三条河流.虽然流量不大,近年来近于干涸,但多部史书对其有记载.只是名称不一,相互交织错乱.邻近有关各县县志记载及引证多有舛误,让 ...

  • 《柏乡轶事》之 千年古村落(五)

    "鲁村"村名的由来 柏乡县村名前加方位叫鲁村的行政村,计有中鲁.东北鲁.西北鲁.东南鲁.西南鲁东村.西南鲁西村等六个. 我们知道,西南鲁村分为东大队和西大队两个行政村是在196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