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汤川秀树:老子是看透人类最终命运的智者
关于中国圣人的荣耀,网上说法很多,有的说老子天下第一,庄子堪比亚里士多德,有的说孔子是世界十哲之首,还有的说墨子一个人抵得上整个古希腊,有的说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性与现代法制思想仅一步之遥,等等。每每看到此类文字,总会热血澎湃,立马豪气干云,深为大中华而骄傲。可是有的传言怎么查也查不到出处,未免心灰意冷。
老子
台湾大学的傅佩荣先生和复旦大学的张汝伦先生,都对中西方哲学有深入研究,并有过类似的国外执教和访问交流的经历,他们常常会用亲身经历的故事,来对比说明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傅佩荣先生原来学的就是西哲,几年后,看到西方科学家终其一生的研究结果,不过是给老子的某一句话作注而已,所以后来走了冯友兰先生的老路,转而攻读中国哲学,因为在他们看来,东方智慧一点不比西方差。
实际上这两位先生讲得最多的还是孔子和孔子思想,但无论他们在讲谁,都会相互穿插、互证,并对老庄哲学推崇备至,傅佩荣先生说:说老子是中国哲学鼻祖一点也不过分,老庄哲学不仅跟儒家相比,就是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相比,都显得更深邃,更超越。
柏拉图
傅佩荣先生曾经讲过一个跟来访的西哲教授聊老子的故事,最近看到张汝伦先生也谈到这个话题,是他的同事的哥哥跟他美国的老师、著名科学家、诺奖得主普利高津聊《道德经》的故事。通过这样的案例,他们感慨:道家思想在中国被大大低估了。
汤川秀树:老子看透人类的最终命运
日本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受家庭影响,自幼喜欢中国文化,尤其爱读道家学派的书籍,他说他的'介子理论'是早在16岁阅读《庄子》时就产生的奇妙想法。
他在探讨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中写道:“老子是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汤川秀树
在国外科学家中,推崇老庄哲学的大有人在(本文将涉及一些),但像汤川秀树那样连篇累牍地叙述他的成长跟老庄哲学关系的,不多。这大概与他的家庭汉语教育有关。
汤川家族有个学习汉学的传统,孩子从五六岁起,就要随祖父读汉书。每晚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长大读《老子》《庄子》。他在晚年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时说道:对我来说,长年累月吸引我,给我最深刻影响的是老庄的思想。如同我的中学时代那样,老子和庄子一直是我最感兴趣和最为喜爱的两位中国思想家。
晚年的汤川秀树多次追忆老庄思想对他世界观的形成,谈到自己的思想经历时,他说:“在思考现代前沿物理学时,会忽然想起中国古代哲人老庄的某些思想”。这种思想邂逅,令汤川秀树深感惊喜,他会将这些思想碎片小心翼翼地整理成随笔发表,给别人以启发。
《庄子》
汤川在一篇“庄子”的随笔中,回顾了他在思考基本粒子背后的实质时,正像往常一样,庄子的“混沌”故事走进他的脑海。《庄子》说:南海之帝叫“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南北二帝倏相遇于“混沌”中央。“混沌”之帝待之甚善。南北二帝商量着想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于是,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为什么我竟然想到这个寓言呢?”汤川自问自答:原来,物理学上已经发现了三十多种不同的基本粒子。令科学家们感到疑惑的是,如果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有这么多,它们还是基本的吗?因此,汤川设想,万物中最基本的东西很可能就是“混沌”,它没有固定的形式。汤川为老庄思想与现代前沿科学理论不谋而合而感到惊喜。
对于汤川秀树受老庄思想影响的说法,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韩建平先生,就认为:汤川的这些看法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值得信赖。汤川并没有像思想史学者那样来审慎地研究这种影响。也就是说,对于老庄思想影响他的物理学研究这个问题,他没有提出一些观点来明确阐述这种影响,并用他的经过核实的思想经历来予以论证。
道法自然
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徐水生先生同样在《中国科学网》上发表文章说:汤川秀树能将古老的道家智慧融合在现代物理学中,因为他有丰富科学的现代物理学理论,有对道家哲学精深的理解并进行创造性的转换,而绝非简单的比附和形式上的套用。并举出很多实例。
汤川秀树是在告诉人们他的思想形成过程,无须像思想史学者那样审慎地研究和论证。因此是可信的,他没必要说谎。
就在汤川秀树之前,同样是日本著名哲学家的当代自然派学者福冈正信就向世人发出警告说:“如果我们早听老子的话,也不致使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然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自然农法就是在老子‘道法自然’这一伟大命题的启发下提出来的。”
福冈正信
我们来看汤川秀树对《道德经》(那时候没有《老子》书)第一章的理解:
“真正的道,即自然法则,不是惯例之道、常识之道。真正的名或概念,不是常见之名、常识性概念”,“变成如此的解释,也许我是物理学家。到17世纪伽利略、牛顿发现新物理学的‘道’之前,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常道’,牛顿力学确立,并被称为正确的‘道’之前,它便成了物理学上唯一的‘道’。‘质心’这种新名,不久成了‘常名’。20世纪的物理学是从超越‘常道’、发现新道开始的。在今天,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形式的新道已成了‘常道’,‘四维时空世界’‘几率幅’这类奇妙之名,几乎成了‘常名’,因而必须再寻找不是常道之道,不是常名之名。如那样的思考的话,两千多年老子的话能使人获得非凡的新意。”
道可道非常道
诺奖获得者的一致观点,佐证了汤川的说法
很多世界知名科学家、哲学家都有类似汤川先生的看法。仅以诺奖得主对老庄思想的世界性影响评价,就足以证明,中国的“天道自然”思想对于他们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
比利时科学家,诺奖获得者,与汤川秀树同时期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1917-),就是张汝伦教授提到的那位喜欢谈论道家思想的哲学家,他说:“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意义。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耗散结构理论“对自然界的描述非常接近中国道家关于然界中的组织与和谐的传统观点。”
普利高津
德国物理学家、哲学博士,协同学的创始人哈肯(1927~)在《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的序言中说:“协同学含有中国基本思维的特征。事实上,对自然的整体理解是中国(道家)哲学的一个核心部分。”
法国数学家、突变理论的创始人托姆(192~2002)在《转折点》一文中说:“在老子的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突变理论的启蒙论述。我相信今天中国许多喜欢这个学说的科学天才,会了解突变理论是如何证实这些发源于中国的古老学说的。”
奥地利社会经济学家,自发秩序理论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1899~1992)认为,道家“我无为,而民化;我好静,而民正”是其自发秩序理论的经典表述。
丹麦大物理学家,互补理论创始人玻尔(1885~1962),在丹麦王室接受勋章时说:“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得道者”。
……
有无相生
最后用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1911~2008)的话做小结:“现代物理学大厦就建立在一无所有上,从一无所有导出了现在的所有。没想到的是,近代西方历经数代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找到的结论,在中国的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