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泰伯篇(十一)
01
原 文
泰伯第八
0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02
释 解
孔老师说:“一个人如果具备周公那样的才艺和能力,行政办事技巧完美。但是这个人对待民众缺少仁爱之心,恃才缺礼,骄横凌人,同时又不关心民众疾苦,聚敛无度,吝啬不义。那么,这样的为政者纵使其他方面累累业绩,但在'为政以成德’上是不值得一看的了。”
03
释 字
骄(驕)
《说文》:驕:马高六尺为骄。从马乔声。《诗》曰:“我马唯骄。”一曰野马。举乔切。段注:《汉广》“言秣其马”、“言秣其驹”,传曰:“六尺以上为马,五尺以上为驹。”按,此驹字,《释文》不为音,《陈风》“乘我乘驹”,传曰:大夫乘驹。笺云:“马六尺以下曰驹。”此驹字,《释文》作“骄”,引沈重云:“或作驹,后人改之,《皇皇者华》篇内同。”《小雅》:“我马维驹。”释文云:“本亦作骄。”据《陈风》、《小雅》则知《周南》本亦作“骄”也。盖六尺以下五尺以上谓之骄,与驹义迥别。三诗义皆当作骄,而俗人多改作驹者、以驹与蒌、株、濡、诹为韵,骄则非韵,抑知骄其本字音在二部,于四部合韵,不必易字就韵而?乖义乎。陆氏于三诗无定说,彼此互异,由不知古义也。毛云“大夫乘骄”,以此推之,当是天子乘龙,诸侯乘騋,卿乘马。
《释名》:骄:壮貌。又野马也。亦逸也。
汉字“骄”从馬喬声。喬,本义是高大。《说文》:“马高六尺为骄。……一曰野马”。骄的本意指高头大马,引申为健壮。“一曰野马”指马不受控制,从而骄纵,由此引申指自高自大、傲慢骄逸、怠慢轻视。
吝
《说文》:吝:恨惜也,从口文声。《易》曰:“以往吝。”良刃切。臣铉等曰:今俗别作恡,非是。𠲲,古文吝从彣。
《广韵》:吝:悔吝。又惜也,恨也。俗作“𠫤”。
汉字“吝”从口文声。《说文》:“吝,恨惜也。”其本义指遗憾、悔恨。引申指吝惜、舍不得。由吝惜义引申为吝啬、贪吝义。由贪吝引申为羞耻、耻辱义。“吝”亦有灾祸义。
04
素 说
前面老师通过治民当以德政而由之,不可以刑政而知之,接着通过治民不以德政必致乱进行了教诲和告诫,期望弟子们在行政时把握“智”、“勇”的“仁德”面向,把握行政以成德、成至德的目标。本章通过周公之才和周公之德的分言解析,期望弟子们把握行政的成德之才的不骄不吝面向。老师说:“一个人如果具备周公那样的才艺和能力,行政办事技巧完美。但是这个人对待民众缺少仁爱之心,恃才缺礼,骄横凌人,同时又不关心民众疾苦,聚敛无度,吝啬不义。那么,这样的为政者纵使其他方面累累业绩,但在'为政以成德’上是不值得一看的了。”本章通过周公之仁德不是由其才艺和能力之美而彰显的,而是由其“不骄不吝”施仁惠民所成就的,期望弟子在行政中把握彰显才艺能力的仁德爱民之面向。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有德必有才,而有才未必有德”的德才逻辑关系。孔子通过“周公之才”和“周公之德”的分别解析,让人们把握成德之才的“不骄不吝”,惠栋在《论语古义》中说:“《周书·寤敬篇》'周公曰:“不骄不吝,时乃无敌”’,此周公生平之学,所以裕制作之原也。夫子因反其语以诫后世之为人臣者。”唐文治在《论语大义》中按道:“司马氏曰:'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惟才胜德,故不免于骄且吝。骄者刚恶,吝者柔恶,然骄者未有不吝,惟吝乃益形其骄,二者相因而致也。其余不足观,正谓其才无足取。”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