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禁戏 之 棉花旦(下)
截止到1942年底,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都禁演了《纺棉花》,但在上海《纺棉花》依然压倒一切,可见观众鉴赏力的薄弱。
一致公认吴素秋为舞台上“大众情人”,吴素秋第一次来沪就唱红了,第二次更红,第三次更是红的发紫。到底吴素秋红在什么地方?有人说红在她那双秋波婉转的勾魂眼,以及她的浑身媚骨和讨人喜欢的笑,演起正工戏来,依旧脱不了她的一副妩媚的样子。棉花小姐之红,百分之百得力于北京被禁演的《纺棉花》,在上海佐以刘斌昆卓别林式的外国张三,这类戏更适合吴素秋的个性了。
1947年12月23日广告
1
言慧珠天赋好,性情举止活泼,以梅派坤伶自居,总觉得唱《纺棉花》有失身份,早在1941年时,她就将梅兰芳的初期本戏《邓霞姑》翻出来上演,此戏也是穿时装,且有结婚场面,当年梅兰芳在泰州演唱时,自谓“我学一段梅兰芳的《宇宙峰》”,言慧珠便借题发挥,扩充仿唱,加学小曲、大鼓、坠子,学四大名旦,学谭金程《二进宫》等,成为变相的《纺棉花》,竟然座位也满坑满谷。
解放战争的起点在东北,新中国戏曲的改革也在东北打响,1948年3月开始在《戏曲新报》上刊登连载《应禁演和可上演的旧剧剧目及说明》,其中第八出就是《纺棉花》,评语便是“色情淫荡,不可演”。1951年的该报,整篇幅刊登了马少波的文章《创造健康美丽正确的舞台形象》,其中也提到了《纺棉花》“我认为真牛上台,加演电影之类的安排,与《纺棉花》中设置电灯的镍镀纺车之类,是同样恶俗的噱头,绝不是艺术。”
135
精彩回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