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无效社交毁了你的人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忙成为了现代人的标签:忙着更好的生活,忙着更成功的事业,忙着认识更多的人,于是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求人脉、求资源、求关系等等,经常在热闹非凡的场面中穿梭;同时,手机中的各种线上社交软件也一直开启,生怕漏掉什么信息,看上去异常忙碌。
然而当人们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往往内心会觉得空虚,对各种社交失去了方向感,一种迷茫的感觉油然而生。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论语》有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的智慧结晶及社交哲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辅相成的规律,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
君子是孔子思想很提倡的良好人格,君子能够与他身边的人保持融洽及和谐的关系,但是他看待所有事物都会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会盲目附和,人云亦云;小人则没有自己对事物发展进程的独立认识,只求与其他人完全一样。
实际上不仅仅在人际交往方面,人们在遇到绝大多数问题的时候,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的区别。我们既需要参与社会交往,同时也需要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启迪多元思维
人类刚出生的时候,婴儿的身体刚与母体分离,尚没有产生自我的意识,分不清楚自己与他人的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大脑逐步发育,与抚养人的互动,与家庭成员的互动,社交圈逐步越来越大,不断学习及感知与他人互动。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个体的自我成长,实际上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所以,一个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的社会支持系统,会深刻的影响他的心理健康。
那么什么是社会支持系统呢?
社会支持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心理学专业词汇,即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中能够取得的来自他人的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援及帮助。
社会支持系统大致分为两大类:
1. 从人的主观角度出发,自己能够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具体指的是个人在社会中被理解、被支持、受尊重的满意度及情感体验,与个人的主观感受、成长经历、思维模式、拥有的自我安全感多少密切相关。心理学家将它们称为自我感觉到的社会关系合适度及社会支持的可利用程度。
2. 从人的客观角度出发,能够看得见的实际支持,物质上的直接帮助及各种社会服务机构的参与程度等,比如:一个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稳定的婚姻、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里、老师、合作伙伴等等,或者是暂时性的社会交际、陌生人组成的不稳定非正式团体等的可获得程度,这些类型支持的力度与个人的感受,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每一种系统部分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同时侧重点亦有不同,每个人对各种系统部分的期待也会有不同:亲人们给予我们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援,朋友们相对较多承担着情感支持,而同事及合作伙伴则更多地进行业务交流。
正心正举
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上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工具或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识,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各项活动。实际上它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与能量的交换。
根据量子力学的研究,万物的构成源于微观粒子的振动,振动就像一个纽带,将万物相连。然而只有同样频率的人才会共振,同频共振才会使人们充分实现信息与能量的交流,同频共振会产生同质性,同质性会产生互相吸引力,吸引力则会将这两个共振体关联到一起。
我们的能量吸引与我们类似的能量,万事万物都吸引与其类似的事物,这是宇宙间一直都存在的吸引力法则。
拨迷见智
从全程的思维看,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与其向外求社交资源,不如多向内提高自己的内在层次,吸引高层次人的社交,提高社交的质量。
开启自在之门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经常和大学教授进行深度的交流,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经济、法律、信息、网络、大数据等等,与高层次人士的深度沟通,让他受益匪浅,思维的广度及深度都得到提高。
我们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与人交往保持着人格的平等,不自卑也不自负,保持一颗谦虚敬畏之心;同时要保持内心安定,专注造就卓越,做好自己的事情,提高自己内在的层次及频率,才能够有效参与高层次、高质量的社交,内在与外在共同发展、缺一不可,自身才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