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判断题锦集2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激素调节
( √ )402.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 × )403. 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蒋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 √ )404. 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
( × )405.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 √ )406. 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 × )407. 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 × )408. 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
( √ )409. 生长素的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有密切关系。
( × )410.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 √ )411. 脱落酸与种子休眠有关,打破休眠可用赤霉素处理。
( √ )412. 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都可能引发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改变。
( √ )413. 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 √ )414.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 √ )415. 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 × )416.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 × )417.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 √ )418. 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芽尖细胞,其细胞周期会变短。
( √ )419. 幼苗的左侧给予光照,结果幼苗向光弯曲,幼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光照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比向光侧多,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 × )420.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 √ )421.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 √ )422. 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等5类,它们对植物各种生命活动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同种植物激素在不同情况下作用也有差别。
( √ )423.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群体稳态
种群生态学
( × )424. 按照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规律,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 × )425. 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 √ )426. 标志重捕法可以对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如果动物有明显的群聚现象,则不适用于该方法。
( × )427.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
( √ )428. 可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 × )429.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他在草地中该植物密集处设置了1m2的样方若干,计算每个样方中该植物的个体数,再求平均值。
( √ )430. 同一物种可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 √ )431. 同一种群内个体间既不存在地理隔离也不存在生殖隔离。
( × )432. 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 × )433. 样方法仅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只适用标志重捕法。
( √ )434.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卷叶螟的天敌)的种群密度会下降。
( √ )435. 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 × )436. 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在随时间而增大,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
( √ )437. 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 × )438. 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若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这样的种群正处在发展阶段。
( × )439. 种群既是物种的繁殖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 × )440.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
( √ )441.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 × )442. 种群数量的指数增长其K值较大。
( × )443. 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发展趋势。
群落生态学
( √ )444. “大鱼吃小鱼”应属典型的“捕食”关系。
( × )445. 冰川泥上的演替与火灾后草原上演替,其起点是相同的。
( × )446.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 × )447. 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 √ )448. 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将不再进行。
( √ )449. 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 × )450. 冬虫夏草和地衣,都是互利共生的典型代表。
( √ )451.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 × )452.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 )453. 根据起始条件的不同,将群落的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由火灾后的森林、冰川泥等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稳定性提高。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 √ )454.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 × )455. 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时间漫长,最终将演替为森林群落。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 √ )456. 群落的结构不仅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还包括时间结构。
( × )457. 群落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被称为群落的丰富度。
( × )458. 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 )459.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其优势种逐渐发生改变,演替到顶级群落时生物多样性最低。
( √ )460. 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 × )461. 人类研究能量流动建立生态农业,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一方面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 × )462.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演替形成森林。
( √ )463. 森林群落对太阳光的利用比草原群落、灌丛群落更充分,自然界陆地上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发展到森林群落。
( √ )464. 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的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场所,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资源的利用。
( √ )465.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 √ )466.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 × )467.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 × )468. 在种植玉米时,因考虑到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所以要注意合理密植。
生态系统生态学
( √ )469. 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
( × )470. 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 × )471. 次级消费者特指各种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
( √ )472. 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自养型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
( × )473. 抵抗力稳定性很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很强。
( √ )474.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一般都属于消费者,但是蚯蚓、蜣螂、秃鹫等腐食动物例外,它们属于分解者。
( × )475.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 )476. 分解者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式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CO2及释放出来的热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 × )477. 分解者通过自身呼吸作用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热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 √ )478. 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但细菌不都是分解者。
( √ )479. 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 × )480. 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 × )481. 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遭轻度污染河流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恢复力稳定性。
( √ )482. 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食物链后,往往会沿食物链逐级富集。
( × )483. 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 √ )484. 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 × )485. 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 √ )486. 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 × )487. 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次级消费者的粪便量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 × )488. 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 √ )489. 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 × )490.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该营养级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 × )491.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特点是单向、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循环性、反复利用、永不消失。
( × )492.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 √ )493. 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 √ )494. 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性动物,1/4来自植食性动物,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绿色植物280kg。
( × )495.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 × )496.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农田生态系统高。
( × )497. 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 )498. 生态缸中的各种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物质和能量可以自给自足。
( × )499.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 )500. 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其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 √ )50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中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重复利用。
( √ )502.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 √ )503. 生态系统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信息”只能发自生物,并传向生物,无机环境不能向生物传递信息。
( × )504.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糖类、蛋白质、无机盐、水分等物质在不同生物类群间循环流动。
( × )505.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 × )506.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摄入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 × )507. 生态系统中自养型生物未必是生产者,异养型生物未必是消费者。
( × )508. 生物多样性有着三个方面的价值,其中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 )509. 食物链、食物网属于生态系统结构中的营养结构,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吃的动物。蝗虫→青蛙→蛇,这条食物链共有3个营养级。
( × )510. 食物链中营养级的计算总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每一个环节为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均为分解者;食物链越长,生态系统越稳定。
( × )511. 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 )512. 数量金字塔有时会呈现倒置状况,但生物量和能量金字塔决不会倒置。
( × )513. 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群群落的成为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而有机物回归无机环境可以通过各种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两种途径实现。
( √ )514.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 )515. 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 × )516.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 )517.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被破坏同时又保证持续的捕获量,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因为在这个水平上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 )518. 稳态的维持、种间关系的调节都离不开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信息”只能发自生物,并传向生物,而且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 √ )519. 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的部分。
( √ )520. 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 )521.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病毒是异养生物,属于分解者;蚯蚓是需氧型生物,属于消费者;菟丝子是异养生物,属于消费者;桑树是自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绿色植物。
( × )522. 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 × )523.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 × )524.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呼吸作用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所以分解者可有可无。
( × )525. 易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 √ )526. 在捕食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 √ )527.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能量金字塔的塔基。
( √ )528.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一般都属于生产者,但是莬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例外,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消费者。
( × )529. 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 × )530. 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乙酸。
( × )531. 腐乳和泡菜制作需要的主要菌种都是原核生物。
( √ )532. 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
( √ )533. 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腐乳发酵时,毛霉和根霉互利共生。
( √ )534. 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 × )535. 家庭制作泡菜,无需刻意灭菌,是因为泡菜汤中的亚硝酸盐杀死了其他杂菌。
( √ )536. 将腐乳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 × )537.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 × )538. 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
( × )539. 进行果醋发酵时,与人工接种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 × )540. 利用酵母菌酿酒时,若检测到活菌数量适宜却未产生酒精,应添加新鲜培养基。
( × )541.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若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原因是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 × )542. 利用樱桃番茄进行果酒果醋发酵时,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 √ )543. 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 √ )544. 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 × )545. 向腐乳坯表面勤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 × )546. 亚硝酸盐不会危害健康,而且还有防腐的作用,所以在食品中应多加一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 × )547. 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应等待发酵停止后,用碱性重铬酸钾检测发酵液中酒精的产生。
( × )548. 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
( √ )549. 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 √ )550. 制作腐乳时,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 × )551. 制作果醋时,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 √ )552. 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会使发酵受影响。
( × )553. 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为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
( √ )554. 制作果酒时,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 × )555. 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落到皿盖上。
( × )556.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 × )557. 观察菌落的特征可以用来进行菌种的鉴定。
( √ )558.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 × )559.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 × )560.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计数时需借助于显微镜。
( × )561. 培养微生物时,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接种后置于恒温培养箱内培养,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 × )562. 平板划线法分离不同的微生物时,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 × )563.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可用于纯化微生物和微生物计数。
( × )564. 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在固定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 √ )565. 平板划线时,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 × )566. 平板培养基配制流程为 :计算称量→溶化(包括琼脂)→调节pH→倒平板→灭菌→(冷却后)倒置平板;接种后,放在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培养。
( × )567. 透明圈是刚果红和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可根据是否出现透明圈来判断有无纤维素分解菌。
( × )568.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 √ )569. 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 × )570. 植物组织培养时,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专题三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 × )571. 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能发育成新的植株,说明新植株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 √ )572.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 × )573.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 √ )574. 外植体(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 √ )575. 影响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
( √ )576. 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
( × )577.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愈伤组织培养成植株。
专题四 酶的研究与应用
( × )578. 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位于片剂的核心层。
( × )579. 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各种反应底物的一系列反应,既能与反应物充分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
( √ )580. 进行酵母细胞计数时,为看清计数板上的网格线,需将视野适当调暗。
( √ )581. 利用血球计数板可以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
( √ )582. 酶解法和吸水涨破法常用于制备微生物的胞内酶。
( × )583. 棉织物不能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
( √ )584. 苹果泥的数量也能够影响果汁的产量。
( × )585. 生产果汁时添加果胶酶的数量越多,果汁产量也越多。
( √ )586. 酸碱度和温度是通过影响酶来影响果汁产量的。
( × )587. 透析、电泳和酸解等方法常用于酶的分离与纯化。
专题五 DNA和蛋白质技术
( × )588. DNA粗提取时,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 × )589. DNA分子经PCR反应循环一次后,新合成的那条子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应与模板母链相同。
( √ )590. DNA丝状粘稠物不再增加时,NaCl的浓度相当于0.14mol/l。
( √ )591. 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
( √ )592. 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提取。
( × )593. 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方向移动。
( √ )594. 分离和提取血红蛋白时,如果红色带均匀一致的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 × )595. 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只需要加入蒸馏水即可。
( √ )596. 若PCR反应中只有一个DNA片段作为模板,30次循环后,产物中大约有230个DNA片段。
( × )597. 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 × )598. 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时,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 × )599. 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时,若实验材料为植物细胞,破碎细胞时要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加入食盐的目的是分离DNA和蛋白质。
( × )600. 利用二苯胺试剂鉴定细胞提取物,若产生蓝色变化即表明有RNA存在。
( √ )601. 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异。
( × )602. 析出DNA粘稠物时,加蒸馏水可同时降低DNA和蛋白质的溶解度,两者均可析出。
( × )603. 用玻璃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
( × )604. 在向溶解DNA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减小杂质的溶解度,加快杂质的析出。
专题六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 √ )605. 萃取法提取出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原理是石油醚中丙酮使色素溶解,并彼此分离的扩散速度不同。
( √ )606. 萃取胡萝卜素的过程中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
( √ )607. 胡萝卜是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的原料。
( × )608. 胡萝卜素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的物质。
( √ )609. 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提取胡萝卜素后,干燥过程中时间不能太长,温度不能太高。
( √ )610. 微生物的发酵生产是工业提取β-胡萝卜素的方法之一。
( √ )611. 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还需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
选修三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基因工程
( × )612.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通过氢键将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连接起来。
( × )613. DNA探针可用于检测苯丙酮尿症和21三体综合征。
( × )614. E.coli DNA连接酶既可连接平末端,又可连接黏性末端。
( × )615. PCR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复性、延伸三步。变性过程破坏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 × )616. PCR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延伸、复性三步。在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 × )617. PCR技术在第二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 × )618. 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
( √ )619. 大肠杆菌质粒标记基因中腺嘌呤与尿嘧啶含量相等。
( × )620. 当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便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了。
( × )621. 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操作,蛋白质工程不对基因进行操作,并且完全不同于基因工程。
( × )622. 检测到受体细胞含有目的基因就标志着基因工程操作的成功。
( √ )623. 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
( × )624. 目的基因必须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中才能复制。
( √ )625. 人工合成法获得的人胰岛素基因与细胞内该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可能不相同。
( √ )626. 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 √ )627. 通常用显微注射法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细胞。
( × )628.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使用。
( × )629. 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依据合成的目的基因与原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
( √ )630. 载体的作用是携带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使之稳定存在并表达。
( × )631. 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 √ )632. 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分子,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
细胞工程
( × )633. 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 × )634. 茎尖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离体培养时不需要脱分化即可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 × )635. 利用物理法或化学法,可以诱导两个植物细胞直接融合。
( × )636.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两种二倍体植物的花粉进行细胞杂交,可获得二倍体可育植株。
( √ )637. 棉花根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 × )638. 培养植物细胞必须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
( √ )639. 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抗虫水稻经过愈伤组织阶段。
( × )640. 一株月季不同部位的细胞培养获得的植株基因型完全相同。
( × )641.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法获得的植物原生质体失去了全能性。
( × )642. 愈伤组织是再分化后形成的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 √ )643. 再生出细胞壁是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
( × )644. 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 × )645. 植物的每个细胞在植物体内和体外都能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 √ )646. 植物耐盐突变体可通过添加适量NaCl的培养基培养筛选而获得。
( √ )647.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都需要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
( × )648. 植物体细胞杂交就是指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原理是膜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细胞膜的融合。
( × )649. 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原生质体先进行脱分化处理,再诱导融合,得到的杂种细胞需经组织培养才能获得杂种植株。
( × )650. 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都可以培育出新个体,这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 × )651. 植物细胞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始终保持不变。
( √ )652. 植物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都与细胞分裂有关。
( × )653. 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可以来自于植物的任何细胞。
( × )654. 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有特殊基因突变的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多次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 × )655. 动物细胞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箱中培养,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
( × )656. 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均可获得完整生物体。
( √ )657. 培养动物细胞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以获得单个细胞。
( √ )658. “多莉”绵羊的性状与供核绵羊不完全相同。
( √ )659. 动物细胞融合不同于原生质体融合的诱导因素是灭活病毒。
( √ )660. 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的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
( × )661.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属于有性生殖范畴,不属于克隆。
( × )662. 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
( × )663.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 √ )664. 筛选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使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
( √ )665. 为了获得单克隆抗体,可以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体内进行培养。
( √ )666. 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 × )667.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融合细胞均能生长,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筛选出单个杂交瘤细胞可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
( × )668. 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后大量扩增,不属于克隆范畴。
课本实验
观察实验
( × )669.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时,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液染色,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而使用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吡罗红结合。
( × )670. 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 × )671. 将洋葱表皮分别置于0.2 g/ml和0.3 g/ml蔗糖溶液中,观察并比较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预期结果是在0.2 g/ml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 × )672.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 √ )673. 若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可通过“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以减少实验误差。
( √ )674.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 × )675.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
( √ )676. 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 )677. 用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必须保持细胞活性。
( × )678.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 √ )679.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若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时,则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要调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放大光圈。
( √ )680.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 × )681.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鉴定提取实验
( √ )682. 从新鲜菠菜叶提取叶绿体色素,发现提取液明显偏黄绿色,最可能的原因是没加入碳酸钙。
( × )683. 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 × )684. 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 × )685.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 × )686. 糖原组成单位是葡萄糖,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
( × )687. 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 × )688. 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 √ )689. 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2013·重庆,3D)。
( × )690.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表明,Ⅳ为叶绿素a,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 √ )691. 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III染液,显微镜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
( × )692. 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探究实验
( × )693.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 ╳ )694.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 √ )695. 番茄幼苗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 √ )696.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 )697. 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 的半保留复制。
( × )698. 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 × )699. 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 √ )700. 某突变系肥胖小鼠中发现一新的肥胖基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需进行杂交实验,实验材料应为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小鼠,杂交方法为正反交。
( × )701. 若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选用材料与试剂:前者为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而后者为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 √ )702. 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pH的实验中,先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37℃。
( × )703.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可减少实验误差。
( × )704.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 × )705. 为研究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应设置两个对照组。
( × )706. 用两种不同浓度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数,预期结果是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总是更多。
( √ )707.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通过多组重复实验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
模拟调查实验
( √ )708. 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浓度大于S2浓度(2013·江苏,27节选)。
( √ )709. 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 × )710. 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
( √ )711. 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腐殖质较丰富)和乙区(腐殖质不丰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预期结果是甲区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更高。
( √ )712.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时,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
( × )713. 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 × )714.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