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感悟 | 我再也不想睡懒觉了 突如其来的平静

北京厚朴中医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厚朴网络课程服务,作者筑基班学工部

厚朴网络课程服务普及中医知识,服务学员

我再也不想睡懒觉了
贡敏华 | 筑基班三期
周日早晨,没有和以往一样早起,放松地睡了个懒觉。8点多起床,早饭后去看樱花。坐在车里,感觉头晕胸闷,到达樱花地,风景很好,但却感觉不适。樱花、海棠、油菜花,满眼春色,我却全身无力,说不出的滋味。
心里边纳闷边反思自己:“难道是因为今天睡懒觉起晚了?”
我一般平时5点半左右起床,周末会晚些。从上周3月22日开始,听从徐文兵老师的教导:朝5晚9。晚9虽然暂时做不到,但朝5我是做到了。每天早晨4:55分起床,5点开始学中医课。早起的时候,我头脑清醒,能量状态很好。
我想,也许是身体已经适应了早起的节奏,和天地同频的感觉吧。我又问了学中医的好友,她说:“是跟你睡懒觉有关,阳气没有同步升发起来。”
好吧,这个懒觉带来的觉受不禁让我有些惊喜和意外。
惊喜的是,我的身体对生活作息和自然频率有了敏感的感受和觉知,这种感觉只有自己知道,很多成长往往只能自己体会,无法对别人言表。
同时也给自己警示:以后我再也不想睡懒觉了。早起,能够能量充沛地开始新的一天,而且早晨有2小时左右的自主时间,感觉特别好。相比而言,早晨晚起身体和心理都不会有太好的感觉,和天地之气相逆行。睡懒觉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有朋友看到我早晨起床时间,都觉得不可思议。其实,10年前,我也是一个早晨睡不醒的人。大约两年前,开始调整作息,从被动到主动,逐渐感受到身体的愉悦,也是一段不小的旅程。如今很庆幸,能够慢慢和自然节奏同频了。
筑基感悟
赵会平 | 筑基班三期
  1. 厚朴每个老师的讲课声音都非常悦耳,有养神的感觉。

  2. 厚朴老师个个都身手不凡,知识渊博。

  3. 在急功近利的现在社会,徐文兵老师的才学及远见卓识显现的更为不一般,从认识繁体字、学习传统文化开始,从日常生活一点一滴做起,这样的筑基超过了我的预想。

  4. 自己没有想当医生救死扶伤的宏愿,只想系统学习一些中医基础知识,做到日常不纠结,现在看来,我们收获的应该远不止这些基础知识,感恩遇见厚朴。

一周感悟
赵沁宇 | 筑基班三期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一周按照徐老师的早五晚九的生活。以前我总是白天昏昏沉沉,一直要到晚上才能精神。现在大清早我就神采奕奕。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吧!希望我能保持这个节奏,跟上老师们的学习步调。走向更好的自己。
(图片来源:赵沁宇同学论坛分享)
突如其来的平静 
牧原 | 筑基班三期
早上上班途中听“吟诵概论02”,突然觉得以前的自己大都是处于心浮气躁的状态,平心静气的时候很少。然后心就很静。终于找到了平心静气的感觉,悟到了听厚朴筑基课必须要平心静气才能真正听得进去,学得透彻。
跟着厚朴筑基课的节奏,平心静气地听课,不拧巴,不较劲,一步一步走下去。
第一周学习小结
吕丽仪 | 筑基班三期
刚刚整理完第一周的上课笔记,写下此篇第一周学习感想。  这周我常想到的词,是和为贵,是知己课李老师提到的,徐老师提倡的培养贵族精神之一,和为贵。生活上提醒自己和为贵,有些事情犯不着,还是自己重要。工作上也是,打算把这三字贴到办公室自己的工作台上,提醒自己,工作就是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解决问题没帮助的事情不必在意。
吟诵课,是我第一次接触吟诵,周二第一次听老师完整的吟诵,我有出现脸发麻的感受,就一下子,然后就是觉得,得买教材出来标好注音来读,再听多几次,因为是广东人,吟诵里面听出了不少粤语的发音,百岁,乐等,又感觉算天然优势吧。周三晚上我第一次跟读,论坛上看到同学说放慢倍速,用了这个方法,过程中自己笑场了几回,因为走音了。打算还是先多听,听出感觉。我重新听回徐老师与梁冬老师10几年前的国学堂,因为开篇第一集就是上古天真论,觉得搭配这听两位老师的讲解,再早晨听吟诵,跟着吟诵应该有帮助。
论坛上看到有同学写的《徐老师怕不是位语文老师吧》,上了字课,知己,理科,文课的第一节课之后,也有这样的感慨呢。生在广东,对繁体字还是能认识,但是书写就不会了,以前读小学的时候有同学要转去香港上学了,我们还担心她们写繁体字怎么办。这周课程的时候,电视台在回放《觉醒年代》刚好讲到新文化运动,讲到陈独秀、胡适推广白话文。我有种"那么巧”的感觉。文课刘老师的讲课,对文言文的讲述,我期待在接下来的课程里面学到更多文言文,读书时代对于文言文的感受是最怕课程要求全文背诵。观察到身边朋友、同事的孩子报的课外补习班无一例外都有英语班,希望以后会有改变,社会重视回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理课上王老师提到的疑、惑、蒙,也是感触很大,觉得这样可以那样也可以的时候,就会犹豫不决,不坚定。其实选择厚朴筑基课也是有出于解惑,通过学习理论基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更好选择适合自己的。
这周没做到建议的朝五晚九,但是这周是往朝六晚十的时间安排。喜欢这种课前预习,听课,记笔记,课后整理笔记的过程,至于作业,考试,哈哈,学懂了,学扎实了,应该也会喜欢的。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