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人树的创作(三)

作者:席有山
文人的表现,是多方位的,文人树的表现,同样是多方位的。但“独立人格',不可或缺。这些年,我也在文人树的创作上做了诸多的尝试,实践证明,嘴上说的是一回事,动手去做,又是一回事。
看似简单的文人树创作,实际中的艰辛与艰难,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可以言说。经过不断的努力,以及与诸同仁、大师的交流,笔者总结了一些个人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
其一,简与繁的统一。文人树的简不是简单,更不是疏陋或越少越好,它是高度凝练后抽象的线条与位面的结合。过简往往是浮躁的表现,是沉稳与成熟的对立面,同样,更不能繁琐。过繁,则文人之味去也。
其二,生与熟的统一。生与熟的矛盾,是很 多进行文人树创作的朋友感到棘手的问题。生了,让人觉得积淀不够,该表现的东西不到位:熟了,弄不好就俗了。
本人创作的一盆名曰《枯荣》的圆柏盆景。调整多年,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几易其形,方为现在的样子。但感觉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其三,个性塑造与树材的统一。个性,是文人树的灵魂,也是经典盆景不可或缺的东西,是文人树创作的根本之一。但个性必须与树材自身的品性相谐和。
比如,有以石榴为文人树的,也有以老鸦柿为文人树的。如果仅仅欣赏它的古干老枝,不失为好的文人树素材,但若以繁花或硕果展示,就显得不伦不类。
图四、图五均为赤松盆景,前者利用赤松天然扭曲变化的枝干,追求高古松的味道;后者想制造一盆小老树,板。由于枝条过多,显得过于呆文人树的创作,应该是多方位的,但只要把握其根本,就会少走弯路。
最后,以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中的一段名言作结:“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这就是书法界备受关注与争议的“四宁四毋”。或可为创作进入熟滑之时,欲求创新或突破的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