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书》217、心物一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e9664f0102zkuz.html
昨晚,浏览朋友圈的时候,看到浙江武术家蒋文先生发了一张图,并有感慨。
在某小区的一排垃圾桶上横着一幅装裱好的书法横幅,上书魏碑体楷书“心物一如”四字,应该是书法家所写,字写得非常好。这样好的作品有人还是丢进垃圾堆。
蒋先生感慨,这肯定是没花钱得来的作品,或者是作者白送人的作品,人家不珍视。要是人家画了重金求来的,哪里舍得扔掉?
感慨归感慨,这作品是如何得来的,不得而知。
我读后留言说:
“心物一如。高深的佛语,百姓不懂,弃如垃圾。字真好。捡漏者得之,亦变废为宝矣。”
这样的作品被不懂的人丢了,可惜吗?不可惜,这会给拾荒者、捡垃圾者以机会。我相信这样好的作品,很快会到旧货市场等待有缘人接它回家。
我问澄源:假如这字是咱们小区的人丢垃圾桶的,你捡吗?
澄源毫不犹豫地说:捡。
我也会捡。因为书法好,也因为这四个字所包含的佛法真理。
在佛教,认为心与物,本质上是一回事,也叫“心物一元”。心的本质是空,物的本质也是空,在空上,心物是一元的。物的空,可以结合高能物理学来理解。心的空,指心的无形无相。心不是心脏,而是对“形而上存在”的代称。
“心物一如”,如,……的状态。心和物是一样的存在。如,也可以代表佛教讲的“真如”即真理、实相,心和物是一,也是真如。
禅宗有“见物即是见心”之语。
说来有趣,蒋文先生在浙江临海,在宋代,临海城里出了个千古大真人,就是写了《悟真篇》这部千古丹道名著的张伯端紫阳真人。如今,临海城里还有“紫阳街”、“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等古迹。2012年,我去浙江参加纪念这位张祖师的大会,蒋先生还陪我游览过紫阳故里。而《悟真篇》的外集里就有一首偈子《见物即是见心颂》: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
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
若生知识解,却成颠倒见。
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面。
如果把心和物的关系狭义地用认知、思维与事物、存在来讲,则这句偈子的第一句,讲的是主观与客观之间不可分的关系。看见了事物、存在,就能看到人类的认知、思维能力的存在;没有事物存在,也就看不到人类的思维和认知的展现。
这只是方便的解释,佛教讲的心、物的概念是非常丰富、周遍的,与天地万物的整体存在、性质都相关。心与物的关系,内涵太广,涉及佛法的根本,也涉及佛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涉及宇宙万物的本质,比如,拿唯识学的原理来看,心,便是本体意义上的存在,有如道家讲的“道”,而宇宙万有都是心识变现而有,就像道教所言,万物是道所生化而有一样。“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就是这个层面来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