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干姜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

2、《本草备要》:“生用辛温,逐寒邪而发表。炮则辛苦大热,除胃冷而守中。温经止血,定呕消痰,去脏腑沉寒痼冷。”

3、《本草便读》:“入脾胃,燥湿温中,肺饮蓄痰嗽可愈。味辛热,逐寒散冷,肾邪痹着重能轻。炮黑则味苦性和,血药用为引导,服食可入营守内,补方赖以前驱。”

4、《名医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5、《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6、《本草乘雅半偈》:“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生者尤良。”

7、《本草崇原》:“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生者尤良。”

8、《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9、《本草从新》:“通四肢关节,宣诸络脉,治冷痹寒痞,反胃下利,腹痛症瘕积胀,开胃扶脾,消食去滞。”

10、《本草撮要》:“治冷痹寒痞反胃,下痢腹痛,症瘕积胀,开胃扶脾,消食去滞。”

11、《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12、《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13、《本草分经》:“辛热,燥脾湿,开五脏六腑,通四肢关节,宣诸络脉,逐寒发表,温经定呕,消痰去滞,炒黄用。”

14、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

15、《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16、《本草经解》:“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

17、《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

18、《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19、《本草经集注》:“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

20、《本草新编》:“解散风寒湿痹、鼻塞头痛、发热之邪者。”

21、《本草易读》:“逐寒祛湿,温经止血,定呕消痰,下气消食。治内寒之腹痛,疗缩筋之霍乱,止寒湿之呕利,回手足之厥逆。”

22、《本草择要纲目》:“其用有四,通心助阳,去脏腑沉寒痼冷,发诸经之寒气,疗感寒腹痛。”

23、《得配本草》:“开脏腑,通肢节,逐沉寒,散结气。治停痰宿食,呕吐泻痢,霍乱转筋,寒湿诸痛,痞满症积,阴寒诸毒,扑损瘀血。”

24、《雷公炮制药性解》:“生者味辛,能行血,逐寒邪而发表。熟者味苦,能止血,除胃冷而守中,沉寒痼冷。”

25、《新修本草》:“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疗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久服令眼暗。”

26、《药鉴》:“散肺气,与五味子同用,能治咳嗽。与实阴药同用,能治血虚发热。入肺药中,能利肺气。入肾药中,能燥下湿。引气药入气分,引血药入血分。主治沉寒痼冷,肾中无阳,脉气欲绝者,黑附子为使。”

27、《药笼小品》:“能温经散寒邪。客寒犯胃作痛,厥阴浊阴上僭,必用之品。同五味子治寒嗽,通关节,宣脉络,为用甚广。”

28、《药性切用》:“性味辛热,入脾胃而祛寒止痛,温胃燥脾;为暖中散冷专药,伤寒阴盛必需之。”

29、《药征》:“主治结滞水毒也。旁治呕吐嗽、下利厥冷、烦躁腹痛、胸痛腰痛。”

30、《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31、《证类本草》:“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

32、《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二∶生则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温中。”

33、《千金翼方》:“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

34、《医学衷中参西录》:“为补助上焦、中焦阳分之要药。为其味至辛,且具有宣通之力,与浓朴同用,治寒饮杜塞胃脘,饮食不化;与桂枝同用,治寒饮积于胸中,呼吸短气;与黄 同用,治寒饮渍于肺中,肺痿咳嗽;与五味子同用,治感寒肺气不降,喘逆迫促;与赭石同用,治因寒胃气不降,吐血、衄血;与白术同用,治脾寒不能统血,二便下血,或脾胃虚寒,常作泄泻;与甘草同用,能调其辛辣之味,使不刺戟,而其温补之力转能悠长。”

35、《珍珠囊》:“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去脏腑沉寒痼冷,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36、《本草求真》:“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凡因寒入,而见脏腑痼蔽,关节不通,经络阻塞,冷痹寒痢,反胃隔绝者,无不籍此以为拯救除寒。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挥发油:6-姜辣素、α-姜烯、牦牛儿醇、β-甜没药烯,6-姜辣素是其辛辣成分;姜炭中含有姜酮等。《中国药典》规定: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6-姜辣素不得少于0.60%,姜炭不得少于0.50%。

2、本品有抗胃溃疡、调节胃肠运动、利胆、镇吐、镇痛、抗炎等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