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学习:秦印临摹遇到的“无界格秦印”
我们知道,秦官印大部分是有界格的。但我们细翻印谱,也会发现,有少量的秦印,印面没有界格,我们就称为“无界格秦印”,比如“召亭之印”、“修故亭印”等,一般认为这些印均为官职较低的小吏使用,有的专家认为它们甚至很有可能是殉葬用的冥器,因为这些印,虽然仍然是方形,但与我们常见的秦官印形式、印钮均不相符。
这次我们发布的秦印作业的(一共500方篆刻作业,汉印220方,战国玺50方,秦印50方,明清名家印180方)第十一方“修故亭印”,就是这样的印:
1、印中文字的篆法,是“摹印篆”。它的文字特征是方中寓圆,率意自然,字态诙谐风趣。这与“缪篆”的端方平正有差别,相比秦小篆的字形修长,齐肩对称,舒展自如也有差别。这在我们前面的作业中已经无数次强调过。2、下部“故”“印”两个字留有明显的垂脚。这实际上是小篆遗留,但却由此形成了这方印明显的“留红”,促成了这方印朴素、自然、疏朗的风格(这实际上是章法应当理解的东西)。如图:
3、界格。印面四字虽然无界格区隔,但仍然各占地位,互相之间不发生关联,没有揖让关系。印里面的四个字互相之间基本不产生影响,隐约可以在印面中隐性的十字界格。如图:
4、凿制中保留的“书写意味”。秦印,几乎无一例外是凿制,这并不代表在凿制的过程中,匠人没有保留“书写意味”的观念。如果我们留意这一方印,我们会发现,这方印里的许多笔画,都保留有强烈的书写意味,这些笔画像“写”出来的,不像“凿”出来的。如图:
秦印的历史时期,在篆刻史上,相当于书法史上的魏晋时期,它们同样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魏晋时期日常书写用字由隶书向行、楷书演化过渡,秦代则由大篆(战国文字)向规范化的小篆过渡,虽然这个历史时期只有十五年,但它的历史意义不可估量,对于篆刻学习者,在临摹之前,要在心里面有这个转折点的概念,才能在临摹的过程中掌握秦印的精髓,体会到秦印的活泼灵动,无拘无束,理解它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还是那句话:秦印既不像战国古玺的大开大合,也不像汉印那样四平八稳,领会了这个精神,秦印的神采大致就有了大致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