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教育“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探讨

现代师徒教学模式是一种职业培养教育创新的一种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预想不到的事情。但无论如何设计,学校与企业必须是手牵手的合作关系。在培养模式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是要有一个训练基地(企业)作为机构保障;第二是要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完成设计好专业培养的训练流水线第三是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各工位的"师傅”要到位,要有对徒弟”的考核标准。训练基地是现代师徒培养模实施的基础。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合作组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合作训练基地。基地为学校企业共营,按股份制公司化管理,利益、风险共担。由双方人员各派人员参与基地的建设,它是学生培养训练的基础保障。这个必须是一个校企双的合作关系,只有双贏基地才能运营长久,才能健康地发展。

专业培养训练流水线科目的设计是关键。有了基地作为训练的机构保障,专业培养流水线训练科目的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它既要符合职业高等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满足企业用工、用人的需要。这设计方案必须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出来。在实施的过程中,由双方人员参加,共同探讨其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效益性等要求。

考核标准是“徒弟”学生成师毕业的指南。一般传统的师徒培养是师傅凭着自己的经验来考核徒弟是否能成师,这样的考核方法既不科学,也很主观,更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而现代师徒教学模式不能像的师徒考核方式由师傅人为主观决定决。必须是要统一的考核标准才行。考核学生是否成师毕业的标准,则是我们培养的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训练目标,它是教育学生的教学指南。

从实践中,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学校、学生的立足点不一样,可能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着资源整合,力争双的思想,积极沟通,做到利益均沽,风险共负而解决题。

1.企业与学校关心的着眼点不同的矛盾。企业是的着眼点是接受订单,完成生产任务获得利润;而学校的着眼点是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才。他们之间的着眼点有着天壤之别。企业关心的是生产任务;而学校关心的是培养目标是否完成。要让校企能在一条船上共同努力,必须是从组织结构上、经济利益上有着不可分离的立足点。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完不成生产任务我们将有损失;学生培养不好企业的生产也无法进行下去。

2.学生对学徒认识与对大学生培养认识的矛盾。学生认为我是来读大学的,学校为什么把自己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使用?特别是遇到产业工人的工作任务,重复工作繁琐无味,一旦学习掌握后就不愿再踏实认真去做;还有学会了我要提前成师,工资不能是学徒工的工资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解决不好也会给新的现代师徒培养模式带来困扰。这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们各专业一定要有本专业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考核标准;工作模块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学生一旦通过考核后可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培训;所有的模块都通过考核应该颁发"成师”(毕业)证,企业可直接聘用发给其员工工资。

3.学徒工的工作效果达不到企业要求的矛盾。企业的订单是有经济压力的,企业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是要受罚的。这点学校体会不深,学生更没有压力。如何让学校、学生都要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让企业、学校、学生有共同分担风险的机制。同时企业在签合同时学校也要审核签字,没有学校的签字企业也不好拿订单。经双方慎重考虑、审核、签字的订单才有顺利实施的可能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