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腹满与宿食,厚朴七物汤,三物汤,大柴胡汤
腹满十四
腹满痛,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腹满痛,发热十日,脉浮而数者,外感伤寒而表不解,太阳之经郁阳明腑,经腑皆郁。经气不泄,故发热脉浮,腑气不通,故腹满而痛。而饮食如故,则内证非寒。厚朴七物汤,姜、桂、甘、枣,解表而和中,枳、朴、大黄,泻满而攻里也。以小承气而合姜、桂、甘、枣,重用生姜,亦温下法也。
1 此外有表郁,表郁其里,经腑皆郁,经气不泄,故发热脉浮,腑气不通,故腹满而痛。饮食如故,则内证非寒。外闭内满,经郁其腑,故双解表里。桂枝通经解肌,以解其外,厚朴大黄,破气泻热,以解其里。
论;本条无内寒之事,因表闭致内满也。外寒导致内满,区别上条,内寒导致内满。腹满痛者,伤内外之寒。
腹满十五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痛而内闭不通,必郁而生热,直用寒泻,不须温下。厚朴三物汤,枳、朴,泻其满,大黄通其闭也。
1 胃肠为腑,盛满内壅,内闭不通,郁生痛热,厚朴三物汤,泻满通闭。
按;本方可以与大半夏汤作对比。本条痛而内闭,是偏于胃肠之腑满。大半夏是胃反而不入因下窍堵塞。腹满痛闭而通之。
腹满十六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在“痉病”。
腹满时减,已复如故,此为寒也。今腹满不减,虽少减,而究不足言减,此非虚寒,是实邪也。内实,故常满而不减,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也。
1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
腹满三,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也。对比本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此非虚满,是实满也。
2 胃为阳腑,腑主受盛。物忌盛满,亢则害生,满而不减,当须下之。当者,是一定之理,此实满者,是胃腑壅满而亢实也。大承气汤,泻胃腑之满实也。
腹满十七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心下满痛者,少阳之经郁迫阳明之腑也。少阳之经,由胃口而行两胁,胆胃上逆,经腑壅塞,故心下满痛。此为实也,法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柴、芩、芍药,清解少阳之经,枳实、大黄,寒泻阳明之腑,半夏、姜、枣,降逆而补中也。
1 少阳之经郁迫阳明之腑也,此是外感,少阳经病,大柴胡汤证,少阳传阳明,阳明腑实也。此实在胃腑壅满,痛在甲木痞结。胆胃两家,壅满痞塞也,大柴胡汤,双解经腑。此为实也,法当下之。
宿食五章
宿食一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方在“痉病”。
宿食在胃,阻格表阳,不能内收,故寸口脉浮而大。阻碍里气,故按之梗涩。尺中亦微而涩者,尺中主里也。
1 胃为阳腑而主下降,宿食阻格,胃气不降,则表阳郁格,不能内交,故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阳格不降,大为阳郁之滑,按之反涩者,尺中亦微而涩,尺为主里,里气梗涩而不利也,故知有宿食。胃为阳腑,食停则生瘀热也,大承气汤下之,宿食与瘀热俱下之。论;寸口浮大,是为阳滑,尺中微涩,是为阴涩。阳格为滑,阴阻为涩,宿食内阻,非阳滑即阴涩。
宿食二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锤轮索转而不定,愈转则愈紧也。以水寒土湿,则食停不化,宿食不化,土气郁满,乙木抑遏,陷于寒水,不能上达,是以脉紧。甚而木郁阳陷,阴邪外乘,头痛风寒,形似外感,实乃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1 此脉紧者,是少阴内寒也;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木郁阳陷,卫气不出,阴邪外束,而见恶寒,则如风寒;胃气阻格,太阳经气不降,则见头痛,皆因腹中宿食不化之故。
论;脉紧如转索无常者,同腹满八脉数而紧乃弦;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而转索无常者,是木气更郁也,二者皆是木郁。观五脏风寒六,肝之真脏脉,如转索不来者,肝脉太过,如循刀刃,或按如琴弦者,肝脉不及也。太过与不及之象,皆是病脉。此宿食阻格,非下不去。
宿食三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脉数而滑者,宿食在中,阳气郁格,则脉滑数。
1 宿食阻滞,阳气郁格,则脉滑数。滑数者上盛。滑数之象,区别上条之紧寒。综合宿食脉象,外见阳滑,内见阴涩,非滑即涩,总是郁格梗阻,表里之象也。宿食成实,也是胃腑成实,此是壅满之实,是区别于外感阳明病,阳腑阳实。虽皆是大承气汤证,但二证不同,宿食是下宿食阻格加胃腑邪热,外感阳腑阳实是下阳结燥热。
论;物忌盛满或食难消之物而导致的食停。因脉数滑者,郁格阳气上盛也。
宿食四
下利不欲食者,此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宿食伤其胃气,陈腐不化,故恶闻食臭。
1 宿食一,按之尺中微涩者,是宿食之脉。本条下利者,是宿食之证也。宿食阻碍里气,故见下利。下利二十,二十一等,皆是因宿食而下利。
2 上条郁格,阳浮滑数,表阳外浮也,本条郁格,阴气梗涩,气陷而利也。食停于胃,气不能升降。上气不降,则不欲食(对比脉象,浮大滑数之类),下气不升,则见下利(对比脉象,尺中滑涩之类)。“当”下宿食,大承气汤。
宿食五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宿食未消,而在上脘,阻碍粮道,法当吐之,宜瓜蒂散。
1 尚在胃中,可以吐之,瓜蒂涌吐,此法简单易行,见效也快。
论;瓜蒂治痰,上涌下泄,食停上脘,可以吐之。瓜蒂治痰,总是先吐而后泄,瓜蒂力大,宿物涌吐尽出,一次3克,不可多用,多用而人不能受,且会中毒死亡。误用多用,又言药毒,治病用药,正用其毒性而治病,病者本虚,用不好则为害。瓜蒂也是为土方单方验方,民间有自用治病,因量大而损命者。当知。量大中毒,此是人为,还是药毒,明者自明。
附;李可老中医医案,胃结石症
孙某,男,48岁,1997年,中秋节前上山打猎,无所获,又饥又渴,见黑枣成熟,遂饱食一顿,约一公斤多,又饮山泉冷水。归家疲累已极,倒头便睡。半夜被脘痛憋胀而醒,其痛如绞,从此日甚一日,渐渐食入即吐,胀痛难忍。病延两月,由一彪形大汉,竟至两颊凹陷,骨瘦如柴,体重锐减10公斤多,卧床不起半月。县医院X光透视,见胃内有多个大小不等之充盈缺损,边沿清楚。结合临床诊为“黑枣胃结石”,拟手术摘除,家属不同意,邀余诊视,11月20日,脉诊沉滑有力,舌苔黄燥,按诊胃部有小儿拳头大、桃子大之圆形包块滚动。患者素来健壮如牛,因病致虚,大实有羸状,当消积攻坚,兼顾正虚。选保和丸消食化积,莱菔子一药“有推墙倒壁之功”,鸡内金善消食化石为主药,二药利气止痛,消胀宽中而不伤正,莱菔子与红参,灵脂同用,相制相畏,扶正攻积,相得益彰,遂拟一方;
莱菔子60克(生炒各半),鸡内金30克,连翘30克,枳实,大黄(酒浸后下),焦三仙各15克,生半夏,云苓各30克,红参(另炖),灵脂、陈皮、木香(后下)、炙草各10克,鲜生姜10片
上药连服3剂,每日泻下1到3次成团、成块,粘涎包裹之大便,3日痊愈。
论;脉沉滑有力者,此沉为阳明之大,滑为宿物壅阻,阳气郁格也。胃腑积热薰蒸,故舌苔黄燥。此即宿食,可以下之。97年开刀,如谈虎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