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作者 |邱国强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时光最是无情物,转眼间三年过去了。从故乡返回泉州的途中,我再一次提醒自己:生我养我的母亲,已同我们阴阳两隔,永难相见了。那块屹立于小河西畔的风轻云淡的土地,有着我和母亲永难忘怀的记忆。一个个春夏秋冬的轮回,一季季麦豆薯棉的更替,劳动不止,岁月绵长。劳动,是母亲平凡的一生最为恰当的注解。时隔数年,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布谷鸟歌唱的昏暗凌晨,我被父母叫醒,披星戴月,踏着如河的清露,穿过薄薄的白色晨雾,来到这片土地,收割一季的付出。当镰刀划过麦根,麦芒刺破手背,我们和麦子一样痛楚。一垄一垄,麦子安详地躺在厚实的土地;一起一伏,我们躬着背向这片土地感恩并致敬。夏末秋初,时雨忽至,母亲挑着剪来的红薯秧,我紧紧跟在后面。烈日下,在饱雨乍晴的土垄,我们赤着脚在麦茬密布的垄沟里往来穿行,插秧秋播。每一次脚底被麦茬刺痛,每一次高温的泥土令双脚奇痒无比,我都在心底厌恶这样的劳作,但母亲从来不怨不语。我脚下的痛痒,想必母亲当时就早已明白;而母亲脚下的痛痒,我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才能领会。数十年间,母亲在这片土地上春种秋收,她播种的每一粒种子都凝集着汗水与期望。我们没有辜负她的汗水与期望,我们像她撒下种子一样,将她化为一粒思念的种子深深植入她曾经劳作的土地。每一年的麦收时节,我们都会像布谷鸟一样准时抵达这片孕育丰收的土地,感恩我们的母亲!母亲生于薄农之家,嫁与耕读之户。温饱无着的年代,她饱尝饥饿的艰辛;姊妹众多的家庭,迫使她入学一年便辍学劳作。但苦难没有压垮她年轻的身体,贫困反而铸造她不甘人后的品性。与我同村依然健在的我的舅爷——母亲的亲舅舅,曾不止一次地说:“梅妮儿就是脾气倔,不甘人后,干起活来不分轻重。”如他所言,母亲的身体是被累坏的。累坏身体也是值得的,我想母亲肯定也会这么想。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贫困落后的农村,即便是只有一两个子女的殷实之家,很多无奈的父母依然会选择让自己的子女早早辍学打工补贴家用。没有读满一年书的母亲,用自己的最最朴实的体力供养我们兄弟姊妹四人读书。虽然我们兄妹没有像母亲期望的那样出人头地,各得鹏程,但是我们继承了她脚踏实地,不吝勤勉,积极进取的家风,这些凝结在我们骨子里与血脉里的品性,是母亲的言传和身教。
如今,再也不必抱怨刺手的棉花壳,再也不必抱怨黑色绿豆荚上痒手的绒毛;再也不必抱怨黑黏无比的烟草的青叶,再也不必抱怨锋利如箭的芝麻茬……而我,也在那一刻起,就只能将它们封存在余生的记忆里了。
三年前,我无法用世间任何的文字遣词造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三年间,我时常在梦中与母亲相逢,在夜半醒来时茫然无措。今天,我用最平淡无奇的文字,怀念母亲平淡无奇的一生……作者简介:邱国强,河南社旗饶良人,现客居闽南,晋江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晋江作家协会会员、泉州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清风吟”公众号创办人。个人爱好写作。个人作品曾发表于《晋江青年文学》、《厦门日报》副刊、《泉州晚报》副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