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读诗经(48)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爰采唐矣?沬(mèi)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yāo)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yì)矣。
期我乎桑中,要(yāo)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fēng)矣?沬之东矣。
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欢会的情歌。男子接到了女子约会的信息,他一路得意地边唱边走,自问自答,欢欣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在《诗经》所列全部木本和草本植物中,以出现篇数论,桑居第一位。采桑养蚕是女性主要的生产活动,《桑中》必是和美女有关的诗。《桑中》一诗反复咏唱了相恋的两人在“桑中”、“上宫”里的销魂时刻,以及相送淇水的缠绵,但奇怪的是每章分别提到了三个不同的人名:孟姜、孟弋、孟庸。如果这是三个不同的美女,那诗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位风流浪子了。
我们先来看三种植物:
“爰采唐矣”,“唐”就是菟丝子,是一种藤蔓状的寄生植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这种植物“夏生苗,初如细丝,遍地不能自起,得它草梗则缠绕而生,其根渐绝于地而寄空中。”所以,有句古诗说:“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来比喻新婚夫妇的亲密无间,相互依附。
菟丝子属于《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之药:“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汁去面䵟gǎn。久服明目,轻身延年。”
也就是说它有补肾阳益肾阴之功,可滋养肝阴,用它煮汁还可以去除脸上的黑斑。
“爰采麦矣”,这个“麦”在《诗经》中出现的篇数有七篇,“麦,芒谷”, “秋种后埋,故谓之麦”(《说文》)。麦还有大麦、小麦之分,“来”是小麦,“牟”是大麦,如《周颂思文》篇的“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爰采葑矣”,这个“葑”我们在《邶风·谷风》中学过,“采葑采菲,无以下体”,不知可还记得它的意思。葑,就是芜菁,又叫蔓菁、须、芥,蜀人叫它诸葛菜,相传诸葛亮带兵所到之处,为预防粮食不足,总会叫士兵种蔓菁,因为它春可食苗,夏可食心,秋可食茎,冬可食根,特别实用,所以在西周之前就已经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四月芜菁及芥”。
孟姜:姜家的大姑娘。孟,排行老大。姜、弋、庸,皆贵族姓。
桑中:桑林。古代桑林之中往往有高禖之社,又叫桑社。高禖神管生育,所以这里是男女相会的场所。
上宫:古代称庙为宫,或即高禖庙,内有掌管生育的女神,为古代男女相会之所。
关于桑的意象:
在中国古代“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文学作品中桑意象频频出现。在这些作品中桑不再是自然意义上的桑,而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文化内容:桑既象征古代先民原始的生命与生殖力,也象征着男女之间甜涩忧伤的爱情;既是吉祥的化身,同时也象征死亡与悲伤,既流露出古人浓重的家园意识,同时也象征着岁月的永恒。
成语:桑中之约
意思是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出自《诗·鄘风·桑中》
特别要注意的是:“桑中之约”指的都是短暂的男女之情,或是对过往风流倜傥、繁华岁月的追忆,或是对大家闺秀垂诞、苦思不得的臆想,均转瞬即逝、不能长久。所以这个成语可不能乱用,更不要随便和自己的恋人许什么“桑中之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