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年代

转自:收藏报
ID:shoucbb

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中国老百姓进入了漫长的 “票证时代”,而这些票证也深深烙进了一代人的记忆之中。

人们抢购的景象
解放初期,市场商品供应不足,为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国家决定实行“计划经济”,发放各种商品票证来分配商品。
我国票证包括粮票、肉票、食用油票、布票,甚至还有粪票、尿票等,小小一张票证,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喝拉撒,这些名目繁多的票证,覆盖了全国2500多个市县,堪称“世界之最”。
一、粮票
1978年粮票
1953年中央政府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实行粮油计划供应,划片、定点、凭证供应办法。
市镇粮食定量供应从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公布施行,文件规定:以杂粮、面粉为主食的地区重体力劳动者每月四十至四十九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四十四斤;轻体力劳动者每月二十九至三十九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三十五斤 。
居民粮食供应证由当地粮食局核发,居民用粮向国家指定粮店购买,乘坐火车、轮船的旅客,在车船中用餐,也要凭专门粮票获取。
广东在1992年4月全面放开粮价之后,1993年1月1日,浙江也取消粮票,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都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粮油票的作用也逐渐消失,并成为历史的见证物。
常德市粮油供应证
全国通用粮票
火车轮船飞机专用粮票
山东省粮票
北京市粮票
黑龙江省粮票
上海市粮票
二、肉票
1957年7月我国开始印发肉票。汉民每月每人供应猪肉六两至八两;回民每月每人供应牛羊肉一斤四两;另外五一劳动节供应鲜鱼,端午节供应粽子,按照户口本人数定额分配;供应日期在节日三至七天以内,售完为止。
邓州市肉票
不久到了全国灾害饥荒时期,定量一再减少。最困难的1960年至1962年这三年间,生活非常艰苦,上海市区居民1960年每旬(10天)定量三两(150克,相当于一部手机的重量),从9月上旬起调整为二两(100克)。
昆明市肉票
特别困难的1961年一年内,北京市人均消费肉八两半,这不是每个月的统计数,而是全年的统计数。有的月份根本见不到一点肉花儿肉末儿。还必须说明,北京因为是首都和祖国的心脏,肉食的消费量远高于其他省市。
1959年,市场副食品供应全面紧张,对大白菜、萝卜、葱、蒜、豆制品、副食调味品、蛋糕、糖块也采取按城镇人口分配,限量凭票证供应。
三、专用购货券
专用购货券分两种,一种是“日用工业品购货券”,另一种是“副食品购货券”。
豆制品是指黄豆类加工制品及部分面粉类制品,如油面筋、水面筋、烤麸等。凭“副食品购货券”(或在副食品购货本专栏划钩)才可以买到少量的豆制品、腐竹、粉丝、芝麻酱或花生酱、金针木耳、调料等。
宜春市豆票
福安县油条票
杭州市肥皂票
慈溪县肥皂票
武汉市肥皂票
香皂票
灯泡票
武汉市板凳票
衣柜票
湖北省水瓶票
安徽省水瓶票
济南保温瓶供应票
北方过冬天普遍购买“冬贮大白菜”,凭“冬贮白菜券”购买。一到秋季,家家要买“冬贮大白菜”,用手推车或平板三轮车运回家去,在走廊、过道里贮存起来,整整一冬天全家人就靠它吃饭了。
潍城区白菜券
驻马店白萝卜票
四、购煤本和煤票
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城镇居民生活用煤实行凭证供应。煤票凭煤证、按人口定量发放。每年第四季度要携旧证、户口本、粮本办理下年度购煤证,居民购煤时要持证票到指定的煤店排队拉煤。
上海市居民购煤证
扬州市购煤券
杭州市煤饼票
济南市煤球票
汲县洗澡票
五、布票
布票的单位一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 尺等。布票是购物的凭证,不许买卖流通。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势下的产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布票随之取消。
全国通用布票
贵州省布票(三尺)
福建省布票(二尺)
湖南省布票(一尺)
浙江省布票
鞋票
六、糕点 糖果票
糕点票券是居民购买糕点、饼干的凭证。“三年困难”时期,糕点票券按人发放,城镇居民中只有老人、孩子才能享用一点“营养品”即糕点饼干。
糕点票在当时主要是用来凭票购买糕点如月饼等食品的,这可是难得的奢侈品,许多人觉得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就是月饼了。
糕点票
面包供应票
七、其他“不一般”的票证
价值五分五厘油票(相当于一滴水)
0.02斤的猪肉票(相当于10克,一个小勺子就能装下)
价值五担的粪票(在那时候,粪便是农作物极其重要的肥料)
一千斤的尿票(作为肥料使用)
宰猪证
“觉悟票”:为考核劳动好坏,分别印制红、绿两种票色。对劳动好、踏实、干劲大,发红票;对劳动差、没干劲、不能按时上工、下工发绿票。
连月经带也要凭票获取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