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画山水的艺术空间意识
中国画家画山水,并非如同常人那样,站在平地上一个固定的地点,俯首看山,而是用心灵之眼,笼罩全景,从全体看部分,“以大观小”。
由于中国陆地广大深远,苍苍莽莽,中国人多喜欢登高望远,不是站在固定角度透视,而是从高处把握全面,这就形成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特点。
中国画家是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不是机械的照相。
宋代马远国画山水艺术作品
中国画画面上的空间组织,是受着画中全部节奏及表情所支配,“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
中国画家并不是不晓得透视的看法,而是“艺术意志”不愿在画面上表现透视看法,只摄取一个角度,采取了“以大观小”的看法,从全面节奏来决定各部分,组织各部分。
画中有诗
中国画法六法上所说的“经营位置”,不是依据透视原理,而是“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全幅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大自然的全面节奏与和谐。
中国画家的眼睛不是从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而是流动着飘撇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全境的阴阳开阖、高下起伏的节奏。
杜甫(连环画)
《中庸》说:“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唐代诗人杜甫的两句诗也表出时空意识:“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家六朝刘宋时期的宗炳,曾在他的《画山水序》里说山水画家的事务是:“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中国画家以流盼的眼光,绸缪于身所盘桓的形形色色,所看的不是一个透视的焦点,所采的不是一个固定的立场,所画出来的是具有音乐节奏与和谐的境界。
宗炳《画山水序》书影
宗炳把他自己画的山水悬在壁上,对着弹琴,他说:“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山水在宗炳表现的是一个音乐的境界,就如他的同时代的前辈,那位诗人、音乐家嵇康,也是以音乐的心灵去领悟宇宙和“道”:“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嵇康《广陵散》
中国诗人和画家确是用“俯仰自得”的精神,来欣赏并跃入大自然的节奏里去“游心太玄”。晋代诗人陶渊明也有诗云:“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连环画《陶渊明》
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中国诗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象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塑,不是象那必须埃及空间感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那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朗的油画中渺茫无际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
这种空间意识是音乐性的,它不是用几何、三角测算来的,而是由音乐舞蹈体验来的。中国古代的所谓“乐”是包括舞的。
唐代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与他同时代的书法家张旭,也因观公孙大娘的剑器舞而书法大进。宋朝书法家雷简夫因听嘉陵江的涛声而引起写字的灵感。
张旭草书
节奏化了的自然,可以由中国书法艺术表达出来,就同音乐舞蹈一样,中国画家所画的自然也就是这音乐境界。
中国画家的空间意识和空间表现是“无往不复的天地之际”,不是由几何、三角所构成的西洋的透视学的空间,而是阴阳明暗高下起伏所构成的节奏化了的空间。董其昌说:“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此画之诀也”。
董其昌山水画作
唐代诗人沈佺期《范山人画山水歌》云:“山峥嵘,水泓澄。漫漫汗汗一笔耕,一草一木栖神明。忽如空中有物,物中有声。复如远道望乡客,梦绕山川身不行。”这是赞美范山人所画的山水好像空中的乐奏,表现出一个音乐化的空间境界。
《沧浪诗话评注》
宋代批评家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里说唐诗人的诗中境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维诗《山居秋暝》意境
这种诗境界,中国画家则表之于山水画中。苏东坡论唐代画家兼诗人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则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