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观:如何发现有潜质的优秀者?

通常情况下,在寻访人才时,人们习惯于寻访有类目运营经验的人,没错,在面试者本身不具备极强专业能力的时候,这是一条比较稳妥的路,其一不会在上司面前难堪,其二不会出大错。但反过来,我们还需要考虑,有类目经验的人,其运营水平就一直很高吗?答案是未必,它还可能是平庸,当然,这跟企业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匹配与符合。

很多时候我们也有一种错觉,因为没干过,所以没经验。其实,有时候,我们可以换个思路,答案只有一个,也许很快失败,也许经营出一片从未接触的新天地。 好的运营,绝对不会只关注一个行业一个类目,而是很多关注生活里的运营细节,以此形成自己的操作观。这就是跨界的力量。没干过不意味着对方干不好,只要真正从事过运营,而且运营段位较高,对运营的理解透彻,掌握规律,那么很可能,会让你惊艳。

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运营力”3个字,以期得到快速回复,但说实话,在局部,很多文章都没有设置自动与快捷回复,因为涉及内容太多,无法逐条,只能在后台进行简单回复:运营力并不是一个准确的词,相反,是经营力。经营力的重要作用是发现不同行业之间的联系与共性,是在掌握运营规律基础上的,经营能力的再升华。换句话而言,发现力与经营力阶段,已经突破了行业所限,对“机会”的敏感性会变得更强,也就更能找准机会,实现蜕变。如果说给出一个准确的词,我想这个词是“破局”,有突破的方向,变劣势为优势,这是运营中的谋划属性。

同样是招聘,提问的水平往往体现提问者本身的能力(职业技能也好,管理思维也罢,总之一定与技能相关)。对于提问,有两个要求,问题的准确阐述,指令的明确性。而对于回答者,就是一个解题的过程,逻辑的严谨性,答案的一目了然性。对于运营职业而言,不在于答案的标准,而在于回答者的运营基本功,即发现回答者在思路上的灵活与对规律的掌握。重点考验的不是运营者对某个类目的经验,而是从点到线到面的运营认知。而且,从解题的角度来看,运营的答案本身就不具备唯一性,只是 一种选择路径,谁更优而已。

也在最近,看了一堆APP,总体感觉是,什么都想做,但我想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成。因为你根本看不出谁才是它的主攻方向。在疯狂讨论标签(其实站在平台角度,标签是流量下滑的另外一种托词)的今天,APP是不是也该如此,互联网历史上的教训太多了,都在犯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的错误。具体是那些APP暂时不说,如果你在运营APP,请一定注意,选择一个黏性较高,高复购,高口碑的人群,尽快为自己贴上标签,那么你会比别人走的更为顺畅一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