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热”需要持续加温
在天津、云南等一些省份,部属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飙升,华中师范大学录取线仅比北大、清华低13分,东北师范大学录取线甚至超过了浙江大学,非部属师范院校也水涨船高。今年2月,北京、深圳等地中小学校公布教师录取名单,不少北大、清华学子赫然在列。(7月27日 光明日报)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教师工资水平显著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逐步提升,“师范热”正是政策推动的重要成果。
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的氛围,才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才能全面提高,才能实现更具公平、更具质量的教育。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师范专业就该成为“香饽饽”。就当前来看,“师范热”尚没有热到一定程度,还需政策红利持续加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大批优秀学生选择师范院校,农村优秀初中毕业生更是将师范学校当作首选。对于当时的农村学生来说,考上师范就意味着“铁饭碗”,当老师算得上最有前途的出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教师不再是优秀人才的首选,加上教师工资水平普遍较低,教师岗位渐渐失去光环,师范院校日渐衰落,有些师范院校在逐步向综合型大学转型。
新一轮的“师范热”是国家教育政策导向与扶持的结果,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师范热”背后的其他因素,比如,疫情影响,社会经济增速放缓,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等等。随着疫情的全面控制和经济回暖,教师岗位是否有持续的吸引力,“师范热”能否持久,师范院校毕业生能否进入教师队伍,还需综合考量,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作者梁好,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