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就是战争?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小
播
读
书
///
07/29 2021
争吵就是战争?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哲学家康德说,人类的知识有两个要素:直观和概念,而且人类知识开始于经验,形成于理性,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其实可以从“隐喻”来理解康德这句话的内涵。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这本书,前面我们介绍了两种隐喻形式: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接下来,我们介绍第三种隐喻形式:结构隐喻。前面我们介绍了,日常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概念,而大部分概念需要在其他概念的基础上,才能被理解和表达。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属于基础隐喻的范畴,它们的基础来自于我们对空间,对身体的直接感知。
但这两类隐喻数量并不丰富,在简单的方位和本体隐喻里面,我们只是简单加以方位概念,指称和量化它们,或者说,扩展了我们一些概念。相较于这两种基础的隐喻形式,结构隐喻更加重要,更具想象力,它为我们的概念系统提供了最丰富的资源,如果说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是点对点发隐喻,那么结构隐喻就是批量的隐喻,它让我们从一个概念系统,转移到另外一个概念系统。
▶比如,争论是战争
战争或者冲突在现实世界非常常见,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配偶、领地、食物会进行相互的争斗,人类也为了争夺资源而发动战争,人与人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战争有一套结构性概念,比如战争有开始和结束,战争有胜利和失败,战争也有攻击、捍卫、反击、战略、战术等等行为,我们用战争来理解争论,就借用了这一整套结构性概念。在争论中我们常说:
“你的话非常有攻击性”
“我在捍卫自己的立场”
“我赢得了这次争论”
“你在挑战我的观点”
“你的话术很好”等等。
这种结构性的隐喻影响是非常大了,比如,我们经常说的“互联网”,我们用“网”这个非常形象的事物,来隐喻虚拟的信息世界。我们经常说:“你在网上吗”,“你上线了吗”,“社交网络”,“数据节点”,“相互连接”等等,都是在“信息世界”隐喻为一个“网”的概念下产生的一系列的概念。另外,劳动是资源,时间是资源,也是非常典型的结构隐喻,一个结构隐喻可以构建一套话语体系,甚至构建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会不自觉地陷入到这种思维方式里面,很难逃离出来。
比如一旦把贸易隐喻为战争,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是零和博弈,而贸易其实并不完全是零和博弈,如果贸易合作双方把贸易隐喻为战争,那么就会更看重贸易双方的对抗,而看不到合作和共赢的可能性。
好了,介绍了三种典型的隐喻形式,接下来,我们看看,隐喻是如何在我们思维层面建立起来的呢?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经验相似和经验同现。
比如说,你笑起来很甜。笑是一种视觉感知,而甜是一种味觉感知,当看到别人笑的时候,这两种感受对你来说很相似,所以你会觉得“笑”很“甜”,这是基于经验相似。
而还有一些经验相似更复杂,比如“争论是战争”,争论和战争是怎么建立起关系的呢?他们具有经验相似性,你在争论里面被人驳斥了,心理受伤了,这种感受和你身体被别人攻击了是相似的。但很多隐喻不仅仅具有单一的相似性,还有结构相似性,比如争论有双方,战争也有双方,争论有目的,战争有目的,争论有输赢,战争也有输赢,在经验上,争论和战争有相似性,而且这种相似性是全方位的,结构性的,就好像战争这个场景完整地复制到了争论这个场景,它们具有相似的结构。
另外一种隐喻的构建方式是经验同现,也就是两种经验是同时出现的,比如我们说“商品价格上涨”,价格是数量上的增加,怎么会和方位的上产生联系呢?因为在现实经验里面,你往地上堆数量越多的东西,那么它的高度就会增加,数量多和方向上是同时出现的。所以,这种隐喻的联系称之为经验同现。
其实,不管是本体隐喻,方位隐喻还是结构隐喻,其实我们能够在两个完全不同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其原初都来自于我们的直观经验,甚至就是我们身体的感知。这种直接的经验对于我们形成概念和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而隐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像康德说人类的知识开始于经验,并形成与理性,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但另外一方面,隐喻虽然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知识体系,但是隐喻也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这个缺陷是什么呢?我们下一篇文章接着聊。
好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后面将继续分享其他内容,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小播读书
微信号 :xiaobodushu
今日头条:小播读书
抖音快手:小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