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304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鲁慕迅传》之《回到解放区》

             千难百折终无悔,
             前路遥瞻步履新。


                       ——鲁慕迅


    鲁慕迅和带头与国民党中统特务作斗争的其它5名同学,带着他们在学校办《俗报》时印发的记者证,先在南京杨先荫家里住了几天,又经下关,往安徽方向的解放区转移。
    途中听到谣传,说前面有人被活埋了,他们心里不免有点紧张,并提高了警惕。
    路过一个封锁线时,他们有意躲在路边,看看前边的人能不能过去?
   当他们看到前边的人都顺利过去了,心里也胆大了起来。便跟着往前走,路过一个铁丝网,站岗的民兵问:“你们是干什么的?”
    鲁慕迅答:“我们是学生,要回家!”
   “走吧!”站岗的一示意,他们也不再提心吊胆了,迈开大步往前走,很快到了解放区,心情非常激动。
    在解放区,他们见到了可亲可爱的解放军。有个解放军干部看了鲁慕迅的《俗报》记者证,高兴地说:“好哇,我们部队办有《前淮日报》,你们就留下办报好了!”
    鲁慕迅说:“我们想上学,得先回开封一趟!”
    解放军说:“那好哇!我们就不强留了,祝你们一路顺风!”还发给了他们路条和餐票。
    回到解放区后,真像歌里唱的那样《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尤其是一首歌叫《千万青年跟着毛泽东》,鲁慕迅每每唱起,就会激动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他在开封经军管会介绍参加了中原大学26队,当时在开封《河南日报》的老同学余昂,约他写了一篇《从江南归来》的文章,发表在他主持的《河南日报》副刊上,还给他寄来了稿费。
    由于余昂对鲁慕迅比较了解,想留他在《河南日报》工作。
    鲁慕迅想了想说:“《河南日报》是党报,是机要部门,不适合我。我还是想继续读书学习。”所以在26队结业后他就南下,到了武汉以后进入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决定了他此生的艺术道路和人生道路。
    1950年,鲁慕迅作为“土改”工作队员,在洪湖中陵乡范家墩堤外王家住了数月,扎根串联,吃住在农民家里,与王家结下了深情厚谊,正如他在《洪湖访旧》一诗中所写的那样:


四十年前岁将暮,
曾在洪湖渔家住;
王氏渔郎范氏妇,
携儿岸边立门户;
芦席窝棚丈许长,
蓬壁隔作两间房;
我住前房傍泥灶,
后房合家共一床;
夜风吹屋声欲裂,
起看白雪满灶膛;
织无机杼耕无土,
夫妻日日下湖去;
妻子掌舵夫张网,
扁舟一叶搏风雨;
觅食哪管风浪恶,
得鱼沙口换盐米;
辛苦但能得一饱,
清水煮鱼味也美;
同绞草把话家常,
互吐衷曲成知己;
萍泊暂得与君聚,
甘苦与共同忧喜;
惜我别时太匆促,
未见分田搬新屋;
今来欲觅不知处,
驻足怅望堤边树;
王家夫妇应已老,
笑看儿孙膝前绕;
当年火山操何业,
也应不再愁温饱;
我今来向新居会,
白首相对话多少;
寻至其处,闻王氏夫妇已于多年前死于饥谨和疾病,怅惘久之,归续数句。
邻人指认旧居处,
荒草萋萋凭谁诉;
满怀怆侧久踟蹰,
堪嗟人生如韭露;
庶民贵胄与豪富,
身后俱都一抔土;
唯贤夫妇皆良善,
死亦默默生亦苦;
不知何处寻君墓,
临风焚诗寄衷愫。


    鲁慕迅是在1946年8月为69岁的姨父石磊园奔丧时,在西安最后一次见到了母亲。
    1950年,鲁慕迅的母亲在西安的姨父家去世,当时他在武汉的美术系工作,不便请假,竟未能和母亲见最后一面,母亲死后葬于西安郊区的一个果园里。
    母亲在世时他无法尽孝,去世时他也没能送终。他白天紧张工作,只有等深夜别人都熟睡了,鲁慕迅才躲到无人的地方,向着西北方向,泪流满面,跪地磕头,为苦命的母亲默默送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