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你且青梅煮酒,我自风吹麦浪
你且青梅煮酒,我自风吹麦浪
作者 绿衣
北京时间6月5日12时58分迎来今年“芒种”节气。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此时,夏渐深,气温不断升高,雨水越来越多,水稻已青,江南青梅正流行。青梅吃法很多,同糖一起煮后吃是最常见的吃法,但是《三国演义》里面青梅煮酒论英雄流传最广,仿佛青梅煮酒是江南常事。不过据《三国志》记载: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英雄确实论证过一番,然而青梅煮酒不见,没了青梅没了酒,那场英雄之谈少了几多浪漫色彩。
青梅煮酒最早出现是在宋朝。苏轼曾在《赠岭上梅》中道:“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晏殊在《诉衷情》一词中也提到:“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姜夔《鹧鸪天》: “呼煮酒,摘青梅,今年官事莫徘徊。”吴泳《八声甘州·和季永弟思归》: “况值清和时候,正青梅未熟,煮酒新开。”这里的青梅与煮酒与我们想象的青梅放进酒煮有点不同,应该是两种食物才对。
青梅为何要煮酒一起吃?大概是因为青梅果子成熟最早,其他果子没有成熟无法下酒,宋词有云“青梅成后少佳果,苦荬出来无好蔬。”不过水果配酒对于我们四川人来说是很奇怪的,就像煮酒一样奇怪,酒直接喝不香醉人吗?如果说青梅是酸性,具有解酒的功效,所以青梅和酒常常一起搭配,还更有说服力。
青梅如何下酒呢?是直接边吃青梅边喝酒吗?不是。陆游在《山家暮春》中说到过:“苦笋先调酱,青梅小蘸盐。佳时幸无事,酒尽更须添。”这说明,青梅要用盐渍了后配酒吃。杨万里在《清明杲饮二首》还说过青梅蘸白糖的吃法:“雪藕新将削冰水,蔗霜只好点青梅。”可见不仅有青梅,还有藕,只能说江南人真会吃!
只喝酒吃梅子不能打发越来越长的白天,芒种又是百花凋零的时间,于是民间又举行祭祀的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这送花神与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遥相呼应。
芒种作为节气,本是反映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又有忙着种的意思。这个芒是指稻麦,水稻过此时则不可种,稻田里也已一片怡人的新绿。北方麦子到此时成熟,田野里开始弥漫新麦的清香,处处一片金黄。此时正是阳光明亮,天气干热之时,金色的麦浪层层涌动,铺向远处蔚蓝的天空下。
迎着朝霞出门除草,披着落日回家烧饭的日子在汗水里远去,看到麦子渐渐染成黄色,麦穗微微低首,在蔚蓝的天空映衬下,在阳光里显得更加耀眼明亮,风里带着丰收的味道,等着人们喜庆的欢笑。它们跟着风的节奏舞动着身姿,如初醒的曼妙女郎;层层叠叠的麦垛子如花,如世间的美好与幸福,总在芒种时节如约翩跹而至;遗落的麦穗,是鸟虫的粮仓。鸟儿、虫子守着麦地像是在天堂,张嘴就可吃饱。麻雀是最贪婪的村姑,守着麦地叽叽喳喳,喋喋不休,来时像一阵风落入麦地,去时,疾风过境,一阵喧嚣,扬长而去。
踩着祖先留下的农历农时和节令,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大暑、秋分、白露、冬至、大寒,一路走过去,或遐思、或忙碌,或品尝与节气相关的美食,不亦乐乎?今天,且待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䴗(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随着风吹,金色的麦浪在天边涌动;碧绿的稻苗,在盈盈的白水田里生长;无边的湛蓝天空下,愿你不负韶华,收获喜悦播种希望,所种皆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