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词创作 与音乐密不可分的文字魅力
浅谈歌词创作 与音乐密不可分的文字魅力
「歌词的撰写是属于文字创作?还是音乐创作?」此问题看似容易回答,但近一步思考会发现,将音乐抽离后,歌词的存在彷彿一般的文字创作,拥有小说散文般的故事情节成分,也可能在吟念的过程中,感受到类诗词的韵脚与抑扬顿挫,所以它是文字创作?不、不尽然,你去问问十位有在写歌词的人,其中九位都会跟你说:「词和曲的关系密不可分。」(剩下一位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太不上道而拒绝回答)
歌词是什么?创作者想藉由歌词传达什么讯息?歌手将如何透过「唱」,将字词间的故事和情绪完整呈现?而聆听者,又该用何种角度去感受一首歌的脉动?(置入自身情绪或品味他人故事)Blow 吹音乐本月专题将著眼于「歌词创作」,从声韵、唱腔、节奏、词曲搭配与创作题材等面向,讨论不同音乐风格、不同语言之创作想法,并邀请多位专业词人分享各自的创作经验。
有些歌词无聊又没意义却红遍半边天,有些歌词则曲高和寡、令人雾裡看花越看越不清,在深入探讨歌词创作要领与技法之前,我们先来聊聊,「词」在一首歌曲中到底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说故事的媒介
写作是一种单向传播,写歌词也不例外。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一首歌曲具象化的过程,毕竟单纯只有音乐的时候,虽然可以呈现氛围与情绪,却很难明确表现一幅清楚的影像。例如,你正在听一首速度 180 的庞克摇滚,将歌词抽离、把主唱的声音去掉后,音乐仍然可以带领你感受到热血与澎湃,但我们不会知道,这首歌是想要骂政府、追求梦想,或只是想抱怨今天很衰、工作不顺还被劈腿的悲惨经验。
反过来说,也有不少创作是从歌词出发,再透过音乐的辅助、铺陈、拉拔而将其推上无人不动容的经典地位。这种歌的文字强度固然会领导音乐走向,但也并非完全独裁、丝毫不用理会旋律的走法,如果你想要将情绪拉到一个即将崩坏的高度,旋律却往低处走、歌手只能低声吟唱,这样不是互扯后腿了吗?
不同语言、不同口气语调、不同遣词用字,同样的故事有无数种说法,差别在说故事的人很重要!歌词创作另一个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写出对的词、给对的人唱,许多人会忽略「适不适合」的问题,但请想像一下,当 18 岁的小女孩唱著关于人生沧桑经历的歌曲时,你会被感动吗?
用声音呈现情绪
当我们将人声当成乐器时,歌词就是另一种「声响」的使用,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明确的涵义或故事性,这种时候,歌词要表现的仅是一种气氛,或说是引导进入氛围的一种催化剂。
想说话、想发声时,底下必然有某种渴望寻求出口的情绪,因此我们可以用更原始、更直接的方式,只为带出情绪、渲染气氛来创作歌词。时而呢喃、时而跟随节奏反覆碎念,或是以无意义的单词搭配长音,这些「声响」本身也称得上是一种器乐的表现,在这裡,歌词褪去了文字的角色,转化成音乐的一部分。最极端的、可以完全摆脱语言文字规矩的例子,不外乎是被封为「神曲」的龚琳娜〈忐忑〉,整首歌没有一个音是可以写出来的字,但它仍然是华语歌,因为音节、曲风和腔调是从汉语和京剧脱胎出来的。
生活用语的共鸣
作家胡又天(注)于〈歌词创作要领〉一文中表示:许多台语歌之所以令人感到亲切,是因为那是我们从小使用的语言,生活中大小事都能与之连结,产生共鸣;例如像唱粤剧出身的香港「庙街歌王」尹光,把许多传统粤曲的行腔运字带入流行歌曲中,创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聆听感;从客语流行歌曲中更能明显感受到,成年之后才开始学客语的创作者,与幼时就在客语环境中成长的词人相比,作品的韵味就差了这么一点「生活」的味道。
国语是制订出来的标准语,也可以唱出韵味吗?当然可以,重点在于你要融入「自己的语言」。如果你平常说话的方式就是将脏话或三字经当招呼语使用,那就把它放入歌词中;乡民、宅宅们的遣词用字不乏那个圈子才懂的「专业术语」,然而,如果一首歌词中出现字典裡没有的网路用语,就会直接打中那个族群,产生更紧密的联结感。歌词有超越语言的音节,也有特属于某种语言的音节,端看你如何掌握,进一步或许就能操控人心了。
先写词?还是先写曲?
词曲创作的顺序是否会影响一首歌的产出?答案是会的。当创作主轴转移时,就可能产生谁迁就谁的问题,写歌也一样,先词后曲、先曲后词或是词曲并进都是能够完成创作的方式,但其中并没有所谓最好的进行模式,一切端看你希望这首歌的词,站在音乐中的哪个位置。
01每首歌、每张音乐作品,词和曲产出的方式皆有所不同。
常常有人问:「写歌要先写词、还是先写曲呢?」一般答案是:「擅长文字的人倾向先写词,而擅长音乐的人当然就会先写曲。」从流行音乐产业来看,业界的答案比较偏向:「通常会先写曲,也有一些会先编好 demo,再发给词人去填;少数情况是请名家、名人先写词,再交由专人谱曲。」
如果词曲由同一人包办,比较有可能做到「词曲并进」,当然,以此方式创作比较灵活,但不代表写出来的歌就一定比较好,毕竟这只是方法、路径,而我们听到的是结果、是成品。另一种模式是将几位词曲创作者聚集在一起,同时分头撰写、互相讨论,这样的作法不是没有,只是相当少见,毕竟创作是很私人的事情,就算待在同一个空间也不见得能与他人共同创作。
与其他文字创作的不同之处
要能唱,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套用在旋律中不拗口、不让人觉得牵强,不然你为何不写小说散文或新诗、甚至写写部落格日记就好了,要来写歌词呢?有些人会从声韵学中的「比」、「开合」、「正反合」、「起承转合」四法切入讨论;有人则主张,平仄押韵固然是重要的一环,不过也要重视歌曲的 grooving,无论是用唱用念,节奏拍子都要能够对上音乐。
符合这些基础条件后,进一步可要求词的四声要合乎曲调、要顺口并且避免误会;再者,唱出来的声音要能表露语言文字内蕴的情感。较常遇到的问题是:「如果有几句想说的话,编不成可唱的词,却还是想用在歌裡的时候怎么办?」其实很简单,用 MV 画面呈现、Live 演出时投影在布幕上、制作文宣品……等,许多方式都能表达,也可以当成旁白用念的。别被「音乐」这两个字侷限了,歌曲并不仅限于聆听,也能用「看」的啊!
02
撰写歌词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真要认真研究的话或许该从唐诗宋词开始讲起(笑),不过当然,我们并不打算以生硬乏味的方式,让大家对歌词创作敬而远之。无论你是对流行歌有兴趣、喜欢嘻哈饶舌的街头文化、偏好狂暴嘶吼的金属曲风,或是对母语创作情有独锺,后续的文章内容将分享词人们的创作经验,深入探讨将音乐文字融为一体的歌词魅力。
注:胡又天,生于台北,曾就读台湾大学历史系及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在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就读博士时,导师朱耀伟教授是少数研究歌词的学者,论文撰写《华语流行歌词的演变(197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