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结果你真的看懂了吗?一文解析尿常规11项!

尿常规作为临床“三大常规”之一,因其操作简单快速并且检测结果对于泌尿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内分泌等方面的疾病筛查有着重要参考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在临床上常见的尿常规检测试剂一般为尿常规11项:包括葡萄糖、胆红素、酮体、比重、隐血、酸碱度、尿蛋白、亚硝酸盐、白细胞、尿胆原、维生素C。

本文将对尿常规11项试剂条中各项目的检测原理、试剂组成成分和反应过程进行介绍。

葡萄糖(GLU)

01

检测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

02

试剂组成: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色素原等。

03

反应过程:

试剂中的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于尿液中的葡萄糖,产生葡萄糖醛酸内酯和过氧化氢,试纸中的过氧化物酶再进一步作用于过氧化氢,产生的新生态氧再与色素原(如碘化钾)反应产生颜色,颜色的深浅与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呈正比。

胆红素(BIL)

01

检测原理:

偶氮反应法

02

试剂组成:

2,4(或2,6)二氯苯重氮盐、缓冲剂、表面活性物质等。

03

反应过程:

试剂中的2,4(或2,6)二氯苯重氮盐与尿液中的结合胆红素发生偶联而形成偶氮色素产生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呈正比。

酮体(KET)

01

检测原理:

亚硝基铁氰化钠法

02

试剂组成:

亚硝基铁氰化钠(硝普钠)、碱性缓冲剂、甘氨酸等。

03

反应过程:

试剂中的亚硝基铁氰化钠(硝普钠)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和丙酮(主要是乙酰乙酸)在碱性的环境下进行反应(β-羟丁酸不参与反应),反应产物呈紫红色颜色的深浅与尿液中酮体(主要是乙酰乙酸)含量呈正比。

比重(SG)

01

检测原理:

多聚电解质解离法

02

试剂组成:

多聚电解质共聚物、缓冲剂、酸碱指示剂等。

03

反应过程:

试剂中的多聚电解质共聚物(如甲基乙烯基醚马来酸共聚物、多聚电解质甲氧乙烯顺丁烯二酸等)与尿液中以钠离子为主的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产生氢离子,使试纸中的酸碱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产生颜色变化。

血红蛋白(ERY)

01

检测原理:

类过氧化物酶法

02

试剂组成:

枯烯过氧化羟基异丙苯、色素原(邻联甲苯胺、氨基比林或四甲基联苯胺)等。

03

反应过程:

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类过氧化物样活性,可催化试剂的枯烯过氧化羟基异丙苯分解产生新生态氧,新生态氧可进一步与色素原(邻联甲苯胺、氨基比林或四甲基联苯胺等)进行反应产生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尿液血红蛋白含量呈正比。

酸碱度(PH)

01

检测原理:

酸碱指示剂法

02

试剂组成:

甲基红、溴麝香草酚蓝。

03

反应过程:

当试剂中的甲基红、溴麝香草酚蓝两种酸碱指示剂与尿液标本接触后即呈现颜色反应,呈色范围:PH5-9从酸性至碱性依次为橙、绿、蓝变化。

蛋白质(PRO)

01

检测原理:

酸碱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

02

试剂组成:

溴酚蓝酸碱指示剂、柠檬酸缓冲系统、表面活性剂。

03

反应过程:

当试剂中的溴酚蓝酸碱指示剂与尿液标本中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接触后发生反应并呈现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含量呈正比。

亚硝酸盐(NIT)

01

检测原理:

亚硝酸盐还原法

02

试剂组成:

对氨基苯砷酸、1,2,3,4-四氢苯并喹林酚。

03

反应过程:

当试剂中的对氨基苯砷酸与尿液标本中亚硝酸盐接触后发生反应形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1,2,3,4-四氢苯并喹林酚反应偶联产生红色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亚硝酸盐含量呈正比。

白细胞(LEU)

01

检测原理:

中性粒细胞酯酶法

02

试剂组成:

吡咯氨基酸酯、重氮盐。

03

反应过程:

当试剂中的吡咯氨基酸酯与尿液标本中中性粒细胞胞质内特异性酯酶接触后发生反应形成吡咯酚,吡咯酚再与重氮盐反应产生红色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中性粒细胞含量呈正比。

尿胆原(URO)

01

检测原理:

偶氮法

02

试剂组成:

重氮盐、缓冲剂。

03

反应过程:

当试剂中的重氮盐与尿液标本中尿胆原接触后发生反应形成桃红色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尿胆原含量呈正比。

维生素C(VitC)

01

检测原理:

还原反应法

02

试剂组成:

2,6-二氯靛酚钠。

03

反应过程:

当试剂中的2,6-二氯靛酚钠与尿液标本中维生素C接触后发生还原反应,使粉色的2,6-二氯靛酚钠还原为无色的2,6-二氯二对酚胺,颜色的深浅与维生素C含量呈反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