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博物馆龙兴寺佛像的惊世之美【2684期】

1996年在龙兴寺遗址(青州市博物馆南邻)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该发现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是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国内外,享誉世界,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青州龙兴寺佛像惊世之美。

《尚书·禹贡》载,大禹治水成功,依山川、河流的走向将当时的地域划分为九州,“青州”即是其一。正东为青,“其色为青,故曰青州”,青州即由此来。青州博物馆更是汇聚了古青州7000年文化精华,馆藏文物有5万多件,国家珍贵文物就有一千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140多件。2017年博物馆与青州古城、云门山联合申报为国家5A旅游景区。现馆是1984年建成的,以当时的眼光看,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博物馆整体为四合院式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群。博物馆因1996年出土龙兴寺遗址窖藏佛造像而闻名于世。

石雕佛头像(北魏—东魏)高150cm

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明初被毁,共存世800余年,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寺院之一。1996年推土机在学校操场施工时,无意间推开了沉默千年的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窖藏,面积只有50多平方米、纵深3.45米,共出土北魏至北宋将近五百年的石、陶、铁等各类佛教造像600余尊,数量之多,造像之精美,贴金彩绘之完好,跨越时间长,为我国佛教考古史上所罕见,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贴金彩绘石雕三尊像(北魏—东魏)

青州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唐宋王朝的皇家甲等寺院,明代初被毁。共存世达800多年,是当时全国著名的寺院之一。

局部飞天

龙兴寺窖藏中的造像90%以上属于东魏、北齐时期,其中北齐时期用青州本地出产的石灰石雕刻的石像为最多,绝大多数上施彩绘和贴金,部分保存较为完好,实属罕见。

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魏(386-534)晚期
贴金彩绘石雕三尊像 北魏(386-534)晚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州和全国一样,进入了长达400年的战乱与割据状态。青州先后归曹魏、西晋、后赵、冉魏、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东晋、刘宋、北魏、东魏、北齐等少数民族政权管辖。政权的频繁更迭,也带来了空前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同时经济发达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佛教文化在南北期时期的青州得到了长足发展。龙兴寺佛像工艺超绝自成一格,最出色的是北魏、北齐的那部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青州风格。

窖藏坑位于寺院遗址的最北部,南北长 8.7米、东西宽6.8米,坑内有规律地埋藏有北魏、东魏、北齐至隋、唐、北宋时期的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及泥塑等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其中最大的高320厘米,最小的仅高20厘米。

造像面相圆润,长眉杏目,嘴角含笑,薄衣贴体,衣纹简化,有的甚至周身不雕刻衣纹,以展露身体曲线的起伏与优美。完美的肉体、精细的雕工,以及鲜艳华美的敷彩贴金,让人目光不舍得离开。

造像雕刻技巧高超,包括浮雕、镂雕、线刻、贴金、彩绘等多种技法。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的窖藏佛教造像群。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佛教美术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的实物资料。

以窟像以高浮雕背屏式和单体圆雕造像为主,采用线刻、浮雕、透雕、平雕等多种技法,辅以贴金、彩绘等装饰技术,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贴金彩绘石雕三尊像 东魏—北齐(534-577)

佛与菩萨的形象庄严静穆,优雅精致,富有艺术感染力。

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的发掘是近年来中国境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代表了自北魏至宋元时期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成就,为研究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及雕塑、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经过业务人员日复一日地整理、拼接、粘对,这些曾惨遭破坏的艺术珍品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的佛像精品先后在美国、日本、德国、瑞士、英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精品展或大型专题展。当人们看到那些面带微笑的佛像、衣着雍容华贵的菩萨、呼之欲出的飞天、生动活泼的护法和多姿多彩的荷莲时,无不被其深深折服。
自佛教从遥远的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开始了制造佛像的历史。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制作先后受到中亚和印度的影响。青州佛教造像中年代最早的是北魏晚期的作品,数量不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带有背屏的造像,佛像大多身材单薄、肩部低垂,是典型的中国汉人的体态。佛像面部的颧骨微微突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者的形象,这样的造像风格被称为秀骨清像。不仅如此,从印度远道而来的佛只是到了中国后才穿起宽衣大袖褒衣博带的长衫。佛像上的汉化风格是当时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王朝普遍汉化倾向的一个缩影。

即使是个门外汉,也会为那些石像夺目的外观、巧妙的设计、精致的工艺和寄托的美好所吸引。柔润的面孔,精美的服饰,美到让人想哭。

菩萨冠上雕刻一小蜜蜂,生动的萌萌的

只可惜,绝大多数佛像已被严重损坏,甚至有火烧或修复的痕迹。从现在的这些造像来看,应为北宋灭佛运动所毁。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认为是金兵入侵所毁。

文物界对龙兴寺佛教造像有很高的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佛教考古史上的奇迹”、“地方特色鲜明,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青州龙兴寺佛像成为我国文物对外三大专题展览(西安兵马俑、四川三星堆青铜器)之一。

战乱与分裂没有阻断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交流,控制北方政权的草原民族开始向南方王朝的汉族文化学习,大规模的汉化运动在北魏孝文帝时期最为活跃。青州自古就地处南北交通的要道,历史上一度从属南朝,南北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汇,在佛教造像上自然响应并且主导了造像的汉化风格。接近汉人的体态和中国传统样式的长衫,这种潇洒清秀的风格一直延续到公元六世纪上半叶的东魏时期。但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公元六世纪中期以后北齐时期的佛教造像时,第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秀骨清像的造像特征完全被新的造像风格所取代。背屏式的浮雕造像几乎消失,而单体的圆雕造像,面部大多丰满圆润,和北魏造像厚重的服饰风格相比,北齐造像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审美情趣。所有造像的服饰都轻薄贴体,显露出健康优美的身段,早期从印度传入的艺术风格再次成为主流。

在青州地区出土的北齐时代的石刻拓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当时胡人已经广泛地进入到青州进行经济和文化活动,与异域的交流也体现在同时期的佛教造像上。一些造像身上用浅浮雕或者彩绘的形式,清晰地勾画出了胡人的形象。另一些佛像,或是采用凸棱的方式刻出衣纹,好像打湿的衣衫紧贴身体,或是身上没有任何皱褶,肌肤的轮廓充分显现着人体的优美,在北方中原一带的同期作品中,这种造像的样式极为罕见,他们很可能就是史书文献中记载过的“曹衣出水”的样式。

龙兴寺窖藏中的造像90%以上属于北朝晚期的遗物,其最早的纪年是北魏永安二年(529),更多的属于东魏、北齐时期,也有少数唐代造像,而最晚的造像纪年则是北宋天圣四年(1026)。晚期造像虽然所占比例极小,但根据考古地层学的原则,这处窖藏埋藏的时间上限应是1026年,实际的时间只可能略晚一些,而不会更早。

龙兴寺窖藏佛像有坐佛和单体立像,坐佛分为跏趺坐像和倚坐像两类,跏趺坐像中半跏坐像更为普遍,大多雕刻成袈裟裹足、露掌或不露掌的形式,雕刻手法与立佛并无太大区别。在外在造型上,青州佛像大多为平螺肉髻,面部短而圆润,薄衣贴体。在衣纹装饰上,则紧贴佛像身体刻画而略有高低层次变化,给人一种质薄透体的效果,修长、挺拔而秀美,在线条运用、传情达意、塑绘结合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龙兴寺窖藏坑东西长8.7米,南北宽6.8米,深3.5米。坑内有南北向的斜坡道,便于运放造像。坑内造像分三层排列,较完整地置于窖藏中间。头像沿着坑壁边沿摆放,陶、铁、木质像及彩塑置于坑底,较小的造像残块上部用体量较大的造像覆盖。

坑的四周撒有钱币,最上层覆盖苇席,最后填土掩埋。为什么这些大大小小的残块没有被废弃,而在寺院中保存了数百年?为什么这些形象不完整的残块没有被随意丢弃在坑中,而是得到了如此慎重的处理?

佛和菩萨的形象,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雕塑”,换言之,这些造像根本不是以艺术的名义制作的。在中国中古时期的禅学中,佛教徒修行离不开“观像”,而观像即观佛。信徒先是由眼睛“粗见”一尊佛像,最后打开“心眼”,在心中呈现出真正的佛。在这个过程中,观看和默想交替进行,造像实际上是信徒的精神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引导物。

在中国的历史上,北周武帝和唐武宗都举行过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破坏造像不仅是对于一种眩人耳目的形象的攻击,也意味着对于其宗教力量的毁灭。在其对立面,佛教徒则以其特有的方式,对这场灾难加以补救和转化。

在龙兴寺窖藏内有一座被损毁的盛唐时期的小石塔。这座小塔只有第一层塔身华丽的正立面保存下来,但已碎为13块。寺院僧人们将其仔细收集起来,并镶嵌在新建的大塔之中,它像是一幅画“贴”在新塔的内壁。或者说,它像是一位逝者的眼角膜被移植到另一个人的体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确认和延续其原有的身份,也延续着它的生命。

龙兴寺出土的佛教造像,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造像绝大部分保留彩绘贴金工艺,这在以往的佛教艺术考古中极为少见。这些彩绘的颜色,从外表观察,为粉状的矿物质。经过一千余年,原有黏合这些颜色的黏合剂已经失效,所以,这些颜色极难保存。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两年的辛勤工作,已将这些颜色全部清理出,并全部保存住。

龙兴寺出土的这批佛教造像,显露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个性。那造像面部的清瘦和秀丽,那反映内心世界的甜蜜的微笑,那简洁的衣折和飘逸的衣裙,那精美的佛塔,那一条条活灵活现的护法龙,那或盛开或含苞欲放的莲花,以及写实的荷叶等等,都表现出与传统的北朝造像不同的一种艺术特色。这些艺术特色,我们可以认定是一种地方性的特色,即以青州为中心的山东北半部的地方性特色,所以我们称其为青州地区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青州,在北魏初期的近半个世纪属南朝宋统治,而沿黄海、东海一带自古就有种特殊的文化交往,这种交往甚至影响到现在。因此,我们认为,青州地区的这一独有的地方特色,保存了不少南方文化的因素,如“秀骨清像”和“曹衣出水”等,在这里都有明显的体现。

青州,为我国古九州之一。自西汉至明初,这里是山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也说明这里是一个佛教文化的中心。

(0)

相关推荐

  • 国博《中国古代佛造像》造像艺术精赏上篇

    乐艺会2021-03-15 06:14:52 国博<中国古代佛造像> 造像艺术精赏上篇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理事 爱好古陶瓷/青铜器/金银器研究:热衷于古代艺术品收藏 在中国艺术 ...

  • 无上神颜在青州:无极斋分享青州博物馆佛像之二|石雕|博物馆|北魏|佛教|龙兴寺

    无上神颜在青州 无极斋分享青州博物馆佛像之二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爱好收藏,对古代武备.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猎.博涉而深究,视野开阔,颇有心得,乐艺会特开设专栏< ...

  • 青州龙兴寺佛像,惊艳世界的美

    1996年在龙兴寺遗址(青州市博物馆南邻)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该发现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是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国内外,享誉世界. 作为20世 ...

  • 无上神颜在青州:无极斋分享青州博物馆佛像之一

    无上神颜在青州 无极斋分享青州博物馆佛像之一 十万元拥有高颜值双联屏还带6气囊 广告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爱好收藏,对古代武备.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猎.博涉而深究,视野 ...

  • 青州龙兴寺佛像

    1996年在龙兴寺遗址(青州市博物馆南邻)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该发现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是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国内外,享誉世界. 作为20世 ...

  • 无上神颜在青州:无极斋分享青州博物馆佛像之三

    无上神颜在青州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爱好收藏,对古代武备.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猎.博涉而深究,视野开阔,颇有心得,乐艺会特开设专栏<无极游>,陆续刊登各系列 ...

  • 惊世之美牡丹花(摄影音画)

    . . . . . . . . . .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不管您看过多少的樱花.桃花.杏花,要说最中国的花,还要数洛阳牡丹,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沉淀,她优雅地如约而至.姚黄.魏紫.赵粉 ...

  • [转载]惊世之美牡丹花(高清组图)

    花中之王婀娜姿,惊世之美压群芳. 原文地址:惊世之美牡丹花(高清组图) 原文作者:晓荷 X <五月洛阳牡丹花> ====================================== ...

  • 青州博物馆

     从灵岩寺出来就直奔青州了.青州博物馆我来过几次了,夏天精美的佛像一般都在国外展出,所以要看青州佛教造像要冬天来.我们去时青州博物馆正在重新布展,有几件非常漂亮.   几尊佛像:   1·前面三尊佛像 ...

  • 流散世界各大博物馆的金银错青铜器,美的让人心醉,也心痛

    古代艺术  金银错是我国古代青铜器装饰中独有的有一门技艺. "错"通"措",指措置. 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战国,国家博物馆藏 错金银犀牛带钩,战国至汉 错金银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