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来说,与其考虑所谓财务自由,不如想想我们是否已经做到这四点财务备忘。在过去的这几年当中,“财务自由”真的是一个很流行的词,对年轻人的诱惑格外强烈——在各个社交网络平台上,有很多打着“财务自由” 旗号的付费课程,其实都是这个路数。那时候国家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发展速度如同奔马,仿佛遍地都是机会,但这种情况在 2018 年之后慢慢发生了变化。具体是什么变化,看一下各行业发展增速、整体经济数据以及普通人的自身感受就知道了。并不是说经济不发展了,而是发展得比以前慢,而且更讲求发展质量了。此时普通人不得不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关于钱,我们必须思考得更加务实一点,不能再跟以前一样做狂飙突进的梦——突然很多人发现自己收入开始下降、连升职加薪都出现困难,这时还鼓吹什么财务自由?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应该谈钱?或者说,我们提出一些跟钱有关的构想是不切实际的?不,越是在这种时候,越应该确立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把这个问题放在第一位是因为绝大多数接受传统教育的中国人,对钱的概念常常是在经历了挫折或者遇到了难处后才发现或有所体会的。比如那句“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突然意识到了钱的重要性。需要说明,财务目标和财务自由完全是两回事:财务自由是一个最终的目的,而财务目标常常只是一个短期目标。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贸然去谈什么财务自由更像是一点水也不带却准备穿越沙漠,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美丽却又冒失的举动,一旦掉进坑里必然九死一生。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年前我在单位实习的时候,一个月收入是800 元,当时我的目标就是一定要攒够 6000 元。为什么是这个数目?因为那时候北京一个一居室的房租大概是 1200 元(别被这个数字吓到,那是 20 多年前),押一付三,再加上水、电、气、电话费等费用,有了 6000 元存款就可以解决前三个月的租房和居住问题——这 6000 元就是我当时的财务目标之一。再举一个例子,我工作第一年月薪是 4000 元,而我计划两年以后月薪能够上升到 6000 元, 比当时提升 50%——达到 6000 元的月薪,也就是我的另一个财务目标。财务目标,通常而言是一个时期内的目标,或者说是在某个固定时间内(比如一年)的目标。为什么要制定财务目标?因为相比其他,它是检验我们工作或者生活是否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简单的方式。如果你在规定时间内达成了这个财务目标,那么就说明在这期间你的努力卓有成效;反之,则说明你的工作或者生活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上面两个例子中涉及的财务目标相对简单,也比较好完成。可以看作一个短期的财务目标,在它之上则是中期财务目标。中期财务目标体量更大,涉及时间更长,完成难度也会更大,比如三年内买车、五年内买房安家等等,都可以算是我们的中期财务目标。树立财务目标的另一个原因,它就相当于一个靶子——有了这个靶子,我们才会知道下一步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同时知道我们还缺什么, 应该如何去弥补。制定财务目标的时候,未必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多么高远、看上去多么金光闪闪的目标,相反,应该制定一个你踮着脚可以够得着的目标, 即略微比你现在的标准高但又不至于太高的目标,这样才能要求自己不断前进。任何一个目标,不管它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不管它看着是容易还是困难,如果你不去努力把它完成,那么它就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没有任何价值。“我 2020 年一定要完成 2019 年制定的 2018 年应该实现的 2017 年的计划……”这虽然是开玩笑的口吻,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真的是这么做的。他们2017 年制定了目标,2018 年制定了目标,2019 年也制定了目标, 当然 2020 年也不例外,但是没有一个真正完成,每一年都制定目标只是让日子看上去有点奔头,至少貌似挺勤奋的。我大概是从十年前开始,每一年的第一天都给自己列这一年要做的十件事,比如 2020 年的第一天我给自己列的目标是:这些目标有些很具体,有些则相对模糊,但其中有一项一定是跟挣钱相关。通常我会私下里给自己这一年定一个财务目标,可能是 5 万、10 万, 或是 20 万、30 万,或者根据上一年的情况和当时的状况,定下一个增长比例,到了年底总结的时候,就会知道究竟完成了没有。其实用不着到年底,每一年七八月份,一年过半,心里就有数了:今年的目标能不能完成?如果不能,问题出在哪里?是否需要调整?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2018 年因为现实环境和生活方面种种影响,我在下半年的个人财务表现远不如上半年。当我意识到这点之后,很快进行了调整,最后虽然整体不及预期,但是还算接近了目标。再比如 2020 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导致十个目标中的第四个和第十个直接泡汤,而收入也因此受到影响,这时候就需要考虑是否应该调减目标。很多人制定了目标之后,走到一定阶段看到有可能完成不了,立马泄了气。其间没有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没有想办法补救,就直接放弃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你为什么没有完成?是你自己的问题,还是环境的问题,或者是行业发展的问题?如果是自己的问题,请及时调整;如果是行业的问题,是否需要换一份工作?如果说制定财务目标是立靶子,那么实现这个财务目标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会瞄准靶子前进——在我看来,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为什么说财务自由不重要,因为人在不同阶段总有不同的目标,相应地,在不同阶段实现所谓的财务自由的要求或标准也不同。比如我们在 20 多岁的时候基本都是单身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那时候似乎只要月薪挣到一万就已经觉得很自由了,如果结了婚,这点钱又算不得什么了。好不容易爬到月薪三万了,已经比以前的收入高多了,可这时候你又多了孩子,或者说家里老人又生病了,你会发现这笔钱同样也会捉襟见肘。所以,人在20、30、40 和50 岁各个阶段的财务自由,难度都是不同的,但是财务自控是人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这种自控指的是确保我们完成财务目标的能力。
比方说很多人在开始进行基金定投的时候,我都会提醒他们,基金定投是长期投资,至少在三到五年之内不能退出。他们都会点头说“好好好,没问题”。一旦行情不好,大盘下跌,基金净值出现下滑,他们就开始提心吊胆,然后把自己以前说的话抛到脑后,一咬牙把基金全部赎回;没想到大盘这时候见了底,并且迅速回升,这时候他们又有些后悔了,再度花更多的钱把它买回来;没想到大盘并没有像他们想的那样扶摇直上,反而再次下跌,他们又开始后悔,生怕基金再砸在自己手里……结果一来一去,光是手续费就至少损失了 2% ~ 3%。几个回合下来, 因为主观情绪导致的自己无谓损失就达到了 6%,甚至更高。像这种明明已经制定了计划,却不断打破计划,在朝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忍不住想放弃的,都是没有财务自控力的表现。所以, 当你计划一年要存一万块钱,请你一定要完成,不能在存到八千的时候就觉得可以干点其他的了,反正只是差两千。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对不起,你完成那一万的目标可能遥遥无期。培养自控力,其实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自我成长、自我成熟必经的过程。不能光凭热情去做事情,也不能自己一旦觉得好就兴冲冲去做, 必须做充分的准备——所以所谓的自控,不仅仅是在针对计划上,也在针对欲望。
这是一再跟大家强调的问题,为什么?因为我自己吃过亏、掉过坑!风险永远是我们生活中如影相随的东西,也是最容易改变普通人生活水准和状态的事情,说得更直接一点:你今天所做的一切,不管是工作、学习、运动,其实都是为了应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未知机遇和风险;机遇的确会让我们加速成长,同样,风险也会考量我们的承受力。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容易只考虑机会,觉得自己时间一大把、可能性一大把,却不考虑那时候风险同样也很大。比如说年轻的时候挣得少,一旦你的财务发生赤字或者遇上突然出现的问题就不得不面临财务困境,这也是那么多年轻人深陷网贷泥淖的原因。我们在人生不同阶段会面对不同的财务需求,同样,也会面临不同的财务风险——年轻的时候需要有职位的稳步上升,到了一定年纪需要有爱情或者婚姻,婚后可能有孩子需要抚养……年轻时候的风险是你的积累、努力是否能够带来职业的稳步上升和发展,然后支撑生活的变化和要求。到了中年阶段,常常要面对职业发展的二次变动、赡养老人,以及保证全家人的身体都健健康康,不出问题。这时候,你会看到很多人本来似乎已经做得不错了,却因为一场病或一次突发事件一夜间“回到解放前”。
这个阶段的风险就成了你的资源、人脉能否应对“中年危机”,健康状况和物质条件能否不影响你的生活水准。就算没有这些突发事件,投资、生活、职业、感情……我们的人生路上哪里不是风险?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不仅是为了抓住机会,同样也是为了对抗风险。树立财务目标,然后一步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的自控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约束,最终随着能力的水涨船高,我们应对风险的能力也会加大……这才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最正确的财务规划。
这并不是说只要有了钱,你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至少那些因钱而产生的问题,不会再影响我们前进的步伐。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与其考虑所谓财务自由,不如想想这四点财务备忘我们是否已经做到:因为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收入和支出的变化,也有时代和环境的变化,更有每个人能力和欲望的变化。不管外界怎么变化,最终需要提高的是我们自己,而不仅仅是用看上去特别漂亮的语言,给自己画个大饼。谁又能知道,当我们真的到了一定阶段,会不会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