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儿结的是“络”,还是“网”?

贾母等人离开宝玉处,袭人立即提示宝玉:“趁宝姑娘在院子里,你和他说,烦他莺儿来打上几根络子。”一经宝玉提出,宝钗自然满口答应。

于是,莺儿被宝钗派来为宝玉打蝴蝶结子,宝玉在与莺儿的交谈中,了解到莺儿原名叫“黄金莺”,“名字本来是两个字,叫作金莺。姑娘嫌拗口,就单叫莺儿,如今就叫开了。”但真正的原因恐怕不仅仅是“嫌拗口”,而是宝钗因“金玉良姻”之故,从而对“金”字产生了忌讳心理吧(当然,这是宝钗心底最隐秘的事情,连曹雪芹也极少猜测)。

言语之间,宝玉感叹:“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两句话充分证明了宝玉确实无心娶宝玉为妻,否则,不会“常常和袭人说”这样“大不敬”的话。

莺儿却说:“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

莺儿要把宝钗的“模样”之外的“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告诉宝玉,恐怕不是“无心”之语,因为作为宝钗的贴身丫鬟,莺儿自然知道“金玉良姻”之事,自然也了解宝钗的心思,这从当初让宝玉看金锁时,莺儿与宝钗“配合”得天衣无缝即可看出。

否则,莺儿不会将自己姑娘的“私密”如此轻易的告诉一个青年男子,哪怕这人是宝玉。只是由于宝钗的突然到来,莺儿才没有机会说出。

“宝钗坐了,因问莺儿'打什么呢?’一面问,一面向他手里去瞧,才打了半截。宝钗笑道:'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

宝钗见莺儿为宝玉的“大红汗巾子”打梅花络,于是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即“打个络子把玉(通灵宝玉)络上”。这建议着实有些突兀,但联想到之前(第29回),黛玉因误会宝玉,曾一气之下剪坏了自己为通灵宝玉上编织的穗子,宝钗的建议则显得顺其自然,既然黛玉把穗子剪掉,我为什么不能用“络子把玉络上”?

更为重要的是宝钗出主意;“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

“把玉络上”,要用“金线”,岂不是“金玉配”!另外,关于“配着黑珠儿线”一句,有人认为:袭人本名珍珠,这“黑珠儿”则是在说“金玉配”还要有袭人作陪的。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有些牵强,但接下来的情节,则说明了宝钗所建议的一切,不可能是完全无心。

接着,袭人告诉宝玉,王夫人“打发人给我送了两碗菜来”,因多送了一碗感到 “奇怪”,并且“指名给我送来的,还不叫我过去磕头。这可是奇了。”

对此,宝钗似乎心知肚明,于是,两人有了这样的对话:

宝钗笑道:“给你的,你就吃了,这有什么可猜疑的。”

袭人笑道:“从来没有的事,倒叫我不好意思的。”

宝钗抿嘴一笑,说道:“这就不好意思了?明儿比这个更叫你不好意思的还有呢。”

袭人听了话内有因,素知宝钗不是轻嘴薄舌奚落人的,自己 “方想起上日王夫人的意思来”,便不再提。所谓“王夫人的意思”,就是在袭人向王夫人“献计”之后,王夫人答应袭人“我自然不辜负你”。

原来,此时王夫人想要半公开地承认袭人的准姨娘身份,袭人的两碗菜就是王夫人用姨娘用膳待遇专门多给的。不叫袭人过去磕头谢恩,是怕与王夫人一起吃饭的贾母等人知道此事,看来王夫人犒赏袭人是一件秘密的事情。

然而,这一切,宝钗却十分清楚,并预料到“明儿比这个更叫你不好意思(即,半公开地承认袭人的准姨娘身份)”的事情要发生。

情节发展到这里,我们应该清楚了宝钗的建议背后的含义。宝钗所说用“金线”“ 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再“配着黑珠儿线”,就恰好预示了宝玉、宝钗的“金玉良姻”,还要有袭人作姨娘相配。如果说这是宝钗隐秘心理的一种表现,恐怕是不过分的。

而这一切,宝玉却蒙在鼓里,还“喜之不尽,一叠声便叫袭人来取金线。”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所谓的“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其实是宝钗、袭人和莺儿心照不宣地向宝玉撒下来的一张“网”。

我们就暂且相信这是一张“情网”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