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战:会战垓下(1)韩信的抉择

项羽派出了武涉前往齐国,对韩信这个曾经根本看不起的手下人生中第一次说出了软话。

武涉对韩信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刘邦贪得无厌,不吞并天下绝不会罢休的。

刘邦不可信,多次落入项王手中,因项王怜悯才活命,而一旦逃脱,就背盟弃约,攻击项王,不可亲近,不能信赖。

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三天天下。

足下没被刘邦干掉,完全是因为项王的牵制,如今楚汉相争,决定天下的筹码,却是在足下的手中。

如果项王灭亡,下一个就轮到了足下,您与项王有旧日恩情,为何不能三分天下而称王自主呢?

如果足下放弃眼下的机会,一心投汉而攻楚,恐怕不是智者的作为啊!”

武涉的分析不可谓不透彻,但韩信却回答的很干脆:

当初我服侍项王,官位不过郎中,进言不被听从,献策不被采用,但汉王授予我上将印绶,交予我数万士卒,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分出自己的食物给我吃,言听计从,所以我有今天。

我韩信受人大恩,背叛不详,我的心意与决定至死不变,请阁下向项王转达谢意。”

刘邦对韩信的知遇之恩,在这关键的时刻,帮到了自己。

但刘邦还没有脱离危险,因为整个秦末最危险的说客,再次和韩信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这个人,就是蒯通。

蒯通对韩信说:在下学过看相。

蒯通扔出了一个任何人都不会拒绝的话引子。

尤其是大人物,在掌握了太多可掌握的东西后,对于玄之又玄的东西,无限好奇。

韩信也不例外,对蒯通说:先生给我看看吧。

蒯通说:这事得单唠。

韩信屏退了左右,蒯通道:相您的正面,不过封侯,但容易有危险,且不稳当。

但相您的背面,贵不可言!

韩信听出了话里有话,示意蒯通继续说。

蒯通说:楚汉战争三年了,楚人由彭城开始,转战追击,一路追到荥阳,威震天下,但在荥阳一线军锋已经被阻三年了。

汉王统领数十万军队,占据绝对地利,凭借山河险要阻击楚军,却无尺寸之功,败走于荥阳,负伤于成皋,往来于宛城叶县之间,疲于奔命。

眼下这种僵持的局势,应该有一个新的圣贤出来收拾大局。

这个圣贤,就是您。

目前,大王助楚则楚胜,助汉则汉胜,但眼下,解决天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齐国的主宰下,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造成一种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的均势。

历史有时是很有随机性的,因为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刹那,差点提前四百多年进入了三国时代。

最后,蒯通说出了那句千百年来,劝人下决定时,最有杀伤力的话: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韩信在思索良久后,还是在对蒯通说感刘邦大恩的话,但蒯通作为最危险的说客,却从侧面扔出了让人无言以对的二人组,张耳和陈馀。

张耳和陈馀都是平民布衣时,生死患难是刎颈之交。

但巨鹿之战后,两人产生了巨大的隔阂。

关中分封后,两人则变成了巨大的仇恨。

先是陈馀赶跑了张耳,张耳又在大王的帮助下斩杀了陈馀。

曾经的刎颈之交变成了天下的笑柄。

他两人的关系,不可谓不深厚,但最后却落了个自相残杀,这是为什么呢?

可以同贫贱,不可同富贵,人心难测,祸患生于多欲。

您对汉王,现在是一厢情愿式的一往情深,您跟汉王的交情远没有张耳和陈馀的深厚,但您和汉王牵扯的利益矛盾,却已经远远是张耳和陈馀所能比的了。

所以,您认为汉王不会危害于您,在下认为是错误的想法。

文种在帮勾践称霸后,死于非命,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况且现在,大王已经功高震主!

大王灭魏,破代,略赵,服燕,平齐,打下了大半个天下啊!

功劳天下第一,武略世间无二,人间已经无人可比了。

如今的足下,头顶震主之威,手握不赏之功,无论归楚归汉,都已经得不到信任了,眼下还有您愿意屈居但别人却不害怕的地方吗!

蒯通的这段话,水平可比刚刚的武涉高多了,不仅有局势上权衡,更有人性上的推测,最主要的是,他说出了最关键的一点:你现在的功劳已经大到了无官可赏,无人可制的程度了!

你韩信并不是萧何与张良,这俩刘邦可以随时弄死,但你韩信不仅谁也弄不死,你心情不好还可以随时弄死别人。

韩信就像个核武器一样,让身边的每个人都心存不安。

但核武器却让今天的世界大部享受了罕见的长达几十年的宝贵和平。

为什么?

因为各大国间都有核武器。

但现在,世界上的核武器只有俩,一个项羽,一个你韩信。

韩信选择了沉思,但韩信还算幸运的,最起码这个道理,有人曾经掰开揉碎的给他讲过,千年后,有一个父亲,却并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身边更加没有人敢这么说,或者说,他想明白了,但左右为难。

这个父亲,叫李渊。

并非他是核武器,他只是有个核武器的儿子。

几天后,韩信依然没有回音,蒯通再次做了一把尝试。

大体意思表达的是行事果断,是智慧的体现,犹豫不决,是成事的障碍,计较毫厘小事,无视天下大局,认识已经清楚却不敢决断的实时,更是成事的祸害。

成功难而失败易,时机难得而失去容易,足下三思。

蒯通对韩信说的这堆话,很有必要多琢磨几遍,极其精彩!

韩信在这个历史的重大拐点上,面对三足鼎立的可能性而选择了放弃,他选择了赌刘邦这个人。

我们在“暗度陈仓”那一章中讲了韩信的价值观。

“但他和刘邦不同的是,虽然他不要脸,但他的脸皮比刘邦薄多了,他的内心思路中,有一条贯穿了他的一生。

“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这个时代,作为“士”的核心思想。

三岁定八十,你的内在价值思想,永远是决定你一生命运与选择的最关键依据!”

不能说这个价值观是错的,但要分情况,分场合。

刘邦一直以来,在做人主的工作岗位上做的无可挑剔,但是对于蒯通的话,有一句最重要的话,韩信没有仔细琢磨明白,或者说,韩信明白,但一厢情愿的进行了忽视。

他的梦想,是“成不世之功,留万世之名”。

“功”与“名”,是一个“士”终身的最大梦想。

“功”是拜将封侯荫子孙。

这个“名” 包括什么呢?

有直到今天都在谈论的由“背水一战”等神奇战例所撑起来的“武略千古无二”。

也有并没有发生,但韩信最终希望流传后世的“君臣两相宜”。

一个士终其一生所希望达到的精神状态是:你懂我,用我,我最终也值得你拥有。

不过韩信现在就像一只谁也栓不上链子的老虎,他自己虽然只想在那趴着,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允许他就在那趴着,要么进笼子,要么被杀死,没有别的出路。

你认为你拥有我拥有你。

但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韩信,在这最应该做推演的时刻,选择了一厢情愿。

此时此刻,他和项羽一样,选择了对人却不对事!

其实不仅仅是他,还有一个人,也没有分清自己能力所带给自己的困境,同样一厢情愿。

彭大队长,你的愿景是好的,但您这野兔子连项羽都逮不着,刘邦那好狐狸能饶了你吗?

蒯通在韩信拒绝后,这位明白人装疯做了巫师,退出了历史舞台,并最终得以善终。

他对韩信献上的两个计策,一个袭齐一个自立,其实是一个连环计,能帮助韩信站上世界之巅。

但最终韩信从其一而拒其二,也因此,最后的下场极其悲惨。

韩信就像香港的黑社会电影中的那句经典台词一样:上了路,就不能回头!

韩信这边,选择了挺刘邦,让刘邦长舒了一口气。

刘邦自己那,日子过得很费劲,好几年睡不好觉了。

他和项羽的军事指挥水平完全就是两个维度的,只要是打,就赢不了,只能搁城里窝着,耗来耗去,只要项羽一天不死,他刘邦就一天没有好日子过。

无论自己手里有多大的实力,人家只要一来,自己就傻眼,刘邦此时,其实已经是打怵了,所以,他想趁现在这个好形势,跟项羽议和。

由于郦食其已经被韩信坑死在了齐国,所以,刘邦只能派二号辩手陆贾前去出使,希望议和休战,并归还太公与吕雉。

不过已经处于绝对劣势的项羽,却根本不理那一套,表示没完没了,接着打!

刘邦很郁闷,你都被三面包围了,咋还是嘴这么硬。

这就要说一下,啥叫自信了,人家项羽这辈子的凶险场面见得太多了。

巨鹿以少打多,盟友全都不管,碾压。

彭城以少打多,盟友全部背叛,碾压。

楚汉相持三年,未遭一败,还是碾压。

这三年,楚军将刘邦布置的天险一次次拿下,并一次次将刘邦打的抱头鼠窜,如果不是彭越总是在后面恶心人,刘邦不见得能挺这三年。

所以说,战局上,虽然不利,但你又能怎么着?

这是项羽对刘邦一直以来的看法。

他的不甘心在于,总是能让刘邦溜掉,如果运气好一点,刘邦的追悼会早就办四五场了。

这几年,项羽的如芒在背让刘邦一直险象环生,精神压力极大,生活质量一直不高。

自始至终,项羽就从来没有瞧得上刘邦。

项羽在拒绝了刘邦的和议后,按说刘太公和吕雉就该成渣滓洞里的革命战士了。

这爷俩即将倒在黎明前的最黑暗了。

但是,神奇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在这关键当口,一个叫做候公的从来名不见经传的云游闲士毛遂自荐再去说服项羽。

这位侯公被刘邦瞧不起大骂一顿后先是搞定了刘邦,然后出使楚营再次成功说服项羽与刘邦中分天下,以鸿沟(对峙的广武涧附近,原址已不可考)为界,并归还太公吕雉。

这个一口气搞定楚汉的神奇之人我翻了很多史料也没能找到这个人的只言片语。

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他是用了怎样的方法说动了项羽,而且更为传奇的是,这位立下大功的候公在凯旋之后并没有接受刘邦平国君的封赏,自此归隐再没出现。

神秘且不可思议。

他悄悄地走,正如他悄悄地来,他挥一挥衣袖,将乌云拨向了南方。

(0)

相关推荐

  • 韩信当上齐王,项羽派人策反韩信,但被严词拒绝

    随着韩信被封为齐王之后,自己的声望已经完全可以媲美汉王刘邦和项羽了,项羽为了对抗刘邦,专门派人对韩信进行了一次策反工作,希望韩信别跟刘邦联手,而是三分天下,这样项羽就有了可乘之机了. 这个派来的人叫武 ...

  • 韩信想当的“假齐王”,是个什么含金量?

    回首韩信的一生,是奋斗不息的一生,亦是传奇出彩的一生. 但是在韩信这层光鲜传奇的色彩底下,有几个看到,他曾经有过的飘荡不定的蹉跎岁月,他曾经忍受的嘲笑耻辱,还有那他四处颠簸走投无路的困窘. 韩信攻占齐 ...

  • 第二十一战:会战垓下(全)兵仙与霸王的巅峰对决

    项羽派出了武涉前往齐国,对韩信这个曾经根本看不起的手下人生中第一次说出了软话. 武涉对韩信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刘邦贪得无厌,不吞并天下绝不会罢休的. 刘邦不可信,多次落入项王手中,因项王怜悯才活命,而 ...

  • 第二十一战:会战垓下(3)自刎乌江

    苦战突出重围的项羽,退守垓下城,坚守不出,大胜后的联军,将垓下的楚军团团围困. 一生未败的项羽,或者说一生从未败绩的楚军战士,陷入了极大地低沉当中. 胜利,会一直让你顺利下去,会自动抹平很多隐患. 但 ...

  • 《莲花争霸》同名小说第二十一章衷情(下)

    在家里面休息了这么久,沈冲刺杀黑鹰时受的伤终于完全好了,连痂都全长成了新肉.有了杨棠在此,沈冲也不像以前那样一个人孤孤单单虽然他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秋若兰没有派下任务来,沈冲也懒得去做任务,这几日 ...

  • 张良陈平辅佐刘邦在正面战场对抗项羽,为何垓下之战却是韩信指挥

    秦朝灭亡,项羽分封天下仅仅六个月后,楚汉战争就爆发了,楚汉战争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刘邦进攻阶段.项羽进攻阶段.双方对峙阶段.刘邦战略决胜阶段. 1.刘邦进攻阶段 包括还定三秦之战.刘邦东出函谷 ...

  • 垓下之战中,韩信是如何打败西楚霸王项羽的?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展开决战.一决生死,这场战役为持续数年的楚汉争霸画上了句号,一代霸王项羽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 ...

  • 垓下之战,导致项羽战败的原因不是老天,是其人格养成的贵族范儿

    提到西楚霸王项羽,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身高八尺,英姿飒爽,胯下乌骓马,手中霸王枪,勇猛指数爆表,无人能及,他曾以三万兵马于彭城击败刘邦联军五十六万,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军事神话,可与三国武力排名第一 ...

  • 诗歌 | 冯至《十四行集》第二十一首:我们在灯下这样孤单

    诗歌 | 冯至<十四行集>第二十一首:我们在灯下这样孤单 00:00 02:42 当前音频可试听120s,点击收听 十四行集 第二十一首 冯至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我们在灯光下这样孤单 ...

  • 第二十三战:灭诸王(2)韩信的最后谋划真的可笑吗?

    陈豨在赴任代地为国守边防之前,向重量级大佬韩信辞行. 韩信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道:"你是可以推心置腹的人吗?我有话要对你说." 陈豨说:"一切听 ...

  • 第二十一回烧栈道张良定谋筑郊坛韩信拜将

    却说项羽欲分封诸将,想了多时,自己不能决定,只好仍请范增商议.范增虽为了鸿门一役,有些懊恼,但总不忍遽去,尚为项氏效忠.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增何不三复斯言,洁身早去.既闻项羽召请,便即入帐相见.项羽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