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十二帝,真正生不逢时的皇帝只有他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两汉兴衰时,曾认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这一观点自然有其道理,但东汉帝王并非全都是疏远贤臣的昏君。纵观东汉十二位帝王,庸主颇多,但也不乏明主,如汉光武帝、汉明帝和汉章帝。事实上,在东汉王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有位皇帝可谓是生不逢时,历史没有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东汉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这位生不逢时之君,便是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刘协自幼便聪颖,深得汉灵帝喜爱,但因刘协之母是王美人,在当时“子以母贵”的背景下,最终在灵帝死后未能继位。之后,董卓之乱爆发,废掉刘协之兄汉少帝刘辩,刘协便被历史推上了舞台。

事实上,刘协之所以会被董卓看中,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刘协年纪小,便于董卓控制;但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便是“(董)卓以王为贤”。此事在《献帝纪》中有如此记载:

卓与帝语,语不可了。乃更与陈留王语,问祸乱由起;王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卓大喜,乃有废立意。

由此可见,尚未年幼的刘协此时已经展现出了过人的沉稳和严密的逻辑。此后,随着时局演变,汉献帝刘协先后被董卓、李傕和曹操控制,一直处于有名无实的窘境。这一切的一切,并非刘协不才,亦非刘协无能,而只是因为环境所致。

刘协出生的时代,东汉王朝在被汉和帝之后的历代帝王大肆折腾后,早已民怨沸腾,矛盾尖锐,正所谓天下厌汉久矣。地方分裂势力早在东汉建国初期便已形成,而北部边患特别是羌胡叛乱,更是耗费了东汉太多的国力。可以说,刘协出生时的东汉王朝,早已是千疮百孔、奄奄一息。任何人只要给东汉王朝一击,东汉王朝便会顷刻间支离破碎。兵强马壮的董卓,便是给出这一重击的人。

刘协执政的时代,政不由己,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兼并之势愈演愈烈。此时,就算汉光武帝重生,恐怕亦不足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因此,刘协当时根本就不可能以一人之力让支离破碎的东汉政权起死回生。

历史不应苛求刘协这位末代皇帝,无能和昏庸不应是刘协的标签,生不逢时、有心无力才是刘协真正的写照,正如范晔在《后汉书》中所评价刘协的那样:“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呜呼,“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生不逢时,是刘协个人的悲哀;积重难返,则是东汉王朝的可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