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符言第十二原文翻译

符言第十二

【原文】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右主明。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右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 ,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一奸一者干君。

右主赏。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右主问。

心为九穷之治,君为五官之长。为善者,君与之赏;为非者,君与之罚。君因其所以求,因与之,则不劳。圣人用之,故能赏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

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生乱,家于其无常也,内外不通,安知所闻,开闭不善,不见原也。

右主周。

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是谓洞天下一奸一,莫不谙变更。

右主恭。

循名而为贵,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

右主名。

【注】

右:有。

【译文】

如果身居君位的人能做到安祥、从容、正派、沉静,既会顺又能节制,愿意给予并与世无争,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下纷争。以上讲善守其位。

对眼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明亮;对耳朵来说,最重要的是灵敏,对心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智慧。人君如果能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如果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如果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不人有什么不知道的。如果全天下的人都以像车辐条集辏于毂上一样,齐主协力,就可明察一切,无可阻塞。以上讲察之明。

听取情况的方法是:不要远远看见了就答应,也不要远远看见了就拒绝。如果能听信人言,就使自己我了一层保护,如果拒绝别人进言就使自己受到了封闭。高山仰望可看到顶,深渊计量可测到底,而神明的心境既正派又深觉,是无法测到底的。以上虚纳谏。

运用奖赏时,最重要的是守信用。运用刑罚时,贵在坚决。处罚与赏赐的信誉和坚决,应验证于臣民所见所闻的事情,这样对于那些没有亲眼看到的和亲耳听到的人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主的诚信如果能畅达天下,那么连神明也会来保护,又何惧那些一奸一邪之徒犯主君尼?以上讲赏罚必信。

一叫作天时,二叫作地利,三叫作人和。四面作方,上下、左右、前后不清楚的地方在哪?以上讲多方咨询。

心是九窍的统治者,君是五官的首长。做好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赏赐;做坏事的臣民,君主会给他们惩罚,君主根据据臣民的政绩来任用,斟酌实际情况给予赏赐,这样就不会劳民伤财。圣人要重用这些臣民,因此能很好地掌握他们,并且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才能长久,以上讲遵规循理。

作为人主必须广泛了解外界事物,如不通人情道理,那么就容易发生騷乱,世间鸦雀无声是不正常的,内外没有交往,怎么能知道世界的变化。开放和封闭不适 当,就无法发现事物的根源。以上讲遍通事理。

一个叫作“长目”,一个叫作“飞耳”,一个叫作“树明”。在一千里之外的地方,隐隐约约、渺渺茫茫之外就叫作“洞”。天下的一奸一邪的黑暗中也是不变的。以上讲洞察一奸一邪。

依照名分去考察实际,根据实际来确定名分。名分与实际互为产生的条件,反过来又互相表现。名分与实际相符就能得以治理,不相符则易产生动乱。名分产生于实际,实际产生于意愿,意愿产生于分析,分析产生于智慧,智慧则产生于适当。以上讲名实相符。

(0)

相关推荐

  • 道经之二五、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帛书校订本: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荣观,燕处则昭若.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白话通译本: 慎重是轻率的根本,沉静是躁动的主宰.所以古代的君主与 ...

  • 鬼谷子·符言第十二

    <鬼谷子·符言第十二>为春秋时鬼谷子所著兵书.该书阐述了鬼谷子教导君王治理天下时应具有高瞻远瞩的胆略.赏罚分明的智慧.察纳雅言的胸怀. 作品译文 身居君位的人,如果能做到安详.从容.必志. ...

  • 俗解《鬼谷子 符言第十二》——顺便谈教师的执教策略

    教师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时代在变,人也在变,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可"进"的途径似乎主要是两条:一是学习,一是实践. 因此,读点古文,虚心借鉴古代智者的智慧,用以指导自己的执教实 ...

  • 《尉缭子》兵教下第二十二原文翻译

    兵教下第二十二 本篇主要论述国君应掌握的十二条必胜之道,指出必须选拔得力将领,衡量敌我得失,严格战场纪律,方可"威加天下". 83.臣闻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则 ...

  • 《尉缭子》战权第十二原文翻译

    战权第十二 战权,就是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运用作战原则.本篇指出兵少可用权谋,兵多可用力胜.主张先发制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有者无之,无者有之",使敌人摸不清我之企图.反对&qu ...

  • 《韩非子》人主第五十二原文翻译

    人主第五十二 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一操一国一柄一而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万 ...

  • 《韩非子》问田第四十二原文翻译

    问田第四十二 徐渠问田鸠曰:"臣闻智士不袭下而遇君,圣人不见功而接上.令陽城义渠,明将也,而措于一毛一伯:公孙亶回,圣相也,而关于州部,何哉?"田鸠曰:"此无他故异物,主 ...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原文翻译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经一]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忠言,明君圣 ...

  • 《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原文翻译

    说林上第二十二 汤以伐桀,而恐天下言己为贪也,因乃让天下于务光.而恐务光之受之也,乃使人说务光曰:"汤杀君,而欲传恶声于子,故让天下于子."务光因自投于河. 秦武王令甘茂择所欲为于 ...

  • 《韩非子》说难第十二原文翻译

    说难第十二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