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抓阄
抓 阄
山东德州 王海霞
“哥,你先抓!”银柱一脸谦卑地对哥哥金柱说。
“金柱,你弟尊你为长,你就先抓吧!”见证人长顺叔发话。
屋内八仙桌上放着一个粗瓷大碗,碗中有两个纸团,纸团是识文断字的长顺叔写好放进去的。一个纸团写爹,一个写娘,抓着哪个纸团,以后便赡养哪位老人。
其实,金柱是不愿意爹娘分开的。本来他想让爹娘在老宅住,庄稼由他和弟弟分着种,然后兄弟俩给父母口粮和钱。可银柱坚决反对,“不让爹种地,爹不得憋闷死,咱一家养一个,抓阄决定。”
金柱从小一直让着弟弟,有什么活他抢着干,有好吃的也是先让着他,就连结婚的婚房也是尽着他挑的。
老庄稼把式孔老汉辛苦劳作、省吃俭用一辈子,给两个儿子置办下两处宅院,只不过第一座因为钱充足,盖得实打实,第二座用料有点凑合。
原说好第一座宅院给大儿子,这么多年,老实忠厚的大儿没白没黑为这个家没少出力,孔老汉都记在了心里。可小儿子却先找了对象,女家相中了第一处宅院。孔老汉挺为难,金柱却将宅院让给了银柱。
抓阄分家,金柱也依了银柱。由他做主请来了村里有文化的长顺叔。一向不知谦让的弟弟让金柱很意外,但他没多想,便将手伸进了碗中,抓起了一个纸团。
金柱手中的纸团还没展开,便被弟弟银柱抢了去。“我哥抓的是我娘!”银柱分外欣喜,随即又将纸团扔给哥哥,对在场的长顺说:“叔,我不用抓了吧,我回家帮俺爹搬东西去!”
“就这么定了,金柱养娘,银柱养爹。”长顺叔端走了碗,两个纸团决定了爹娘的晚年归属。
跟了银柱的孔老汉像老黄牛般能干,银柱家的几亩地被老头子打理的寸草不生,可金柱就没那么幸运了。老娘天生的药罐子,上了年纪更成了医院里的常客,金柱打工挣的钱全贡献给了医院。
金柱媳妇不乐意地嘟囔:“家分得不公,凭啥能干的爹跟了小叔子,娘不光帮不了忙,还光花钱,该轮换着养!”。
“我当哥的先抓的阄,咱反悔了,你不怕全村戳你的脊梁骨,轮换着养,你今后死了这门心思!”金柱铁青着脸向媳妇怒吼。
壮实的孔老汉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栽倒在地,再也没醒来。银柱的日子在老爹离世后开始走下坡路,本来对农活就不在行,没了老爹的帮衬,他种的庄稼像村西头孔秃子头上的头发一样稀疏,倒是满地的野草、野菜长疯了,成了小孩子们割草挖菜的好去处。
病恹恹的老娘在金柱两口子精心照料下,活到了九十三岁高龄,成了全村最长寿的老人。能干的金柱走街串巷收粮食,再送到面粉厂,赚取差价。他能吃苦,碰到卖粮食的,不仅价钱合理,时常手抬肩扛的帮忙,十里八村都愿意将粮食卖给他。后来,金柱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他索性自己干起了面粉厂,将当地小麦加工成面粉销往全国各地。
当了老板的金柱成了当地有名的慈善家,修桥、修路、助学,他聘请年迈的长顺叔当了会计,还将年迈多病失去劳动能力的弟弟银柱接厂里看大门,三四千元的工资月月发。
一次酒后,金柱红着眼圈对长顺叔说:“我儿女出息,日子富裕,可我弟弟命苦啊!第一个媳妇病死了,没留下一男半女,第二个媳妇又不能生育、、、”还没等金柱说完,喝红脸的长顺嚷道:“他小子活该!大侄子,这么多年,有件事一直闷在我心里,我对不起你,不敢说,也没脸说啊!”长顺叔羞愧万分。
“咱爷俩不该有什么藏着掖着的”,金柱又给长顺叔斟满了酒。
“大侄子,当初,你弟不愿意养你的病娘,他让我在阄上做了手脚,两个阄都写的是娘,为了几瓶酒我昧了良心啊!”长顺叔竟像孩子一样哭起来。
“叔,你不要再为这事自责了,抓阄时我就猜道了。”金柱轻描淡写的语气让长顺立时止住了哭声,泥塑般愣住了.....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王海霞,德州市齐河县人,德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职工天地》《大众日报》《山东工人报》《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