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主力一直在买进而股价却一直下跌?这难道是主力打低吸筹?【一点资讯】

为什么主力一直在买进而股价却一直在下跌?

这个问题存在着主观的判断,并且在提问者心中已经有答案了。因为这个问题存在着两个假设,第一,主力在一直买进,第二,主力买入股价就不会跌,这样的话答案不是有了么。

实际上,我们怎么判断主力一直在买进,而不是散户呢?相信很多人看的是软件上的资金流指标,但是我们知道软件是怎么区分主力与散户的吗?原理是通过每一笔成交单的大小来划分,达到一定数量或者金额,视为大单或者特大单,可看作是主力的行为,因为一般的散户资金量不大。所以,往往下跌途中放量,资金流指标就会显示主力资金流入,放量意味着成交金额比平常要大,更容易达到大单以上的级别。

另外,主力一直在买进,股价是不是就不会下跌了呢?股价是由买卖关系来决定的,卖盘强则股价跌,买盘强则股价涨。如果主力在股价下跌时建仓,拿的筹码可能是散户的,也可能是老主力的,此时由于大盘下跌的拖累,或者个股的利空,本来持股的投资者恐慌,或者由于资金压力,导致大量抛售股票,而新的主力承接力度又不足时,股价就会下跌。

为什么主力会选择股价下跌时建仓?一方面,因为原有投资者不把手上的股票抛出来,是很难收集到充足的筹码,抛售这个动作越多,股价下跌的幅度越大,投资者心理越难忍受,那就会导致更多的抛售,这个时候收集筹码就会轻松很多。另一方面,因为能跌出空间来。个股的走势分为上涨、横盘、下跌三种状态,横盘阶段,意味着主力已经控盘了,上涨阶段,说明主力开始拉抬股价了,而下跌的阶段,主力可以大量潜伏,并且下跌得越深,往后拉升的空间就会越大。

其实,每次季报、中报、年报出来,可以发现有些个股的十大流通股东,或者十大股东发生了变化,而股价在报告期是下跌的,那就可以看出来,这些新进入的股东是在下跌时买入股票的。因此,认为主力一直买进而股价却一直在下跌的这个现象是很正常的,反而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主力会不断买入这只个股,是不是有潜在的利好?是不是待公布的业绩报告超预期?是不是有潜在的炒作题材?

股票有无主力入驻,从哪些指标上可以看出来?

1、龙虎榜看游资

股票的波动方向,由大资金来决定。那么,我们怎么看一家上市公司的主力?一家公司上市之前,会有原始股东,也会有机构的战略配售。待上市之后,原始的限售股东有解禁期,不能一上市就跑光了,所以新股刚上市不久,纯粹是炒筹码博弈。

新股上市基本都会连续一字板,等到哪天开板了,中签的投资者就会卖掉手中的股票,流通股经过一通换手,就会转移至市场上其他的投资者,一部分就会落入到有实力的短线游资手上,结合市场热点来封板。因此,新股上市的几个月内,游资是主要的主力,我们从龙虎榜就可以看出来有无游资进入股票。

2、限售股解禁看拉升动力

新股上市都会给予溢价,随着市场投资者回归理性,股票的基本面决定了股价走势,有些股票上市几年依然能屡创新高,但大部分是,上市后炒作一番,然后是进入长期的下降通道。因为A股的一个实情是,有些企业上市的目标是巨额的溢价,为了能以更高的价格套现。所以,临近解禁期,会有些待解禁的资金蠢蠢欲动,想办法把股价拉起来。我们可从炒股软件的F10里面查询“限售流通”情况。

3、股东户数变动看筹码集中度

新股上市三年后,就可以达到全流通状态,定增的限售股除外。如果有庄家要进入一只股票,必然要收集筹码,在筹码集中的过程,股东户数会降低,因为庄家即使分了很多账户来吸筹,还是会远远低于散户的账户数量。我们可以在F10里面查看“股东户数变动”,股东户数连续几个季度都在减少的个股,就要密切跟踪了。如下图的个股,筹码集中区域,就是股东户数一直在减少的区域,近期结合热点直接启动第一波主升浪。

4、技术图形和筹码指标看庄家动作

大部分老股票都有牛熊周期,牛市就是主升浪阶段,熊市就是漫长的筑底阶段。在熊市的筑底阶段,就是庄家介入的时机,庄家需要衡量两个方面,第一,上市公司未来是否有预期改善的利好,比如业绩好转、优质资产注入等;第二,股价是否跌出了足够的空间。有底部的吸筹空间、未来也有利好的股票,庄家操盘的成功率更高。庄家吸筹,在技术图形上会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就是底部放量。因为资金体量大,在买入时就会使得成交量放大,本来一天就几百上千万的成交金额,突然增大到几千万以上,肯定是由大资金买入导致的。

除了底部吸筹留下的底部放量之外,还要结合筹码指标,收集筹码是一个过程,尤其是在一只不活跃的股票上,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收集筹码,直到筹码指标显示筹码集中度比较高,才表明庄家完成了收集筹码的动作,等待拉升即可。如下图的个股,在底部放量吸筹,然后经过了大半年时间的磨底震仓,直到筹码集中在庄家手上,随后就逐步抬高股价,利用利好消息启动主升浪,最后就是高位出货。

主力常用的出货方式

主力出货绝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简单地拉起来就出。经验不多的投资者总认为主力出货就一定要跌,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主力不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这 一道出货的程序,而且出货时间的长短和空间的大小还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持股的数量、大盘走势好坏、操盘手法等。主力的类型不同,其采用的出货方法就 可能完全不同,而不同的出货方法又会导致出货时间的长短不一。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几种常见的出货方式。

一、拉高出货

主力在 大市将要见顶时,一般会采用拉高出货的方法。此时大盘人气高涨,群情激昂,正是买气最盛时。出货时,主力会再利用个股利好消息吸引买家,并在上档每隔几个 价位放上几笔大的卖单,然后在人气鼎盛时,率先小批量买进,以此来刺激多头人气和买气,引诱跟风盘去抢上档的卖单。在股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中,主力就会不知 不觉地将筹码批量转换到散户手中。

主力利用对股价的大幅拉升,增加出货空间;利用散户追涨的心理和行为,将大批量筹码在短时间派发给散户,然后利用反弹继续拉高派发。运用这种手法时,一般是正值大市见顶之时。此时,主力通常会先利用每日开市后几分钟将股价高开,以此吸引散户追涨而出货。

如图8-2所示的东旭蓝天以及如图8-3所示的七匹狼,就是在大盘即将见顶时连续向上拉升,并在此期间完成了部分筹码的派发。

二、高位震荡出货

所 谓的高位震荡出货,就是指主力将股价拉至目标位置,通过在高位震荡的方式将筹码派发出去。这种方式通常适合于业绩优良的大盘股和有业绩支撑、可以在高位站 稳的股票。在震荡式出货时,每天总会有不少散户进场交易。主力则逐个对进场散户进行派发,耐心抛售自己手里的筹码,慢慢地把货出完。

从日K线来看,由于主力每天都会在高位进行大幅的震荡,所以大多以上影线或者下影线形态收盘,而盘中主力也通常会采用拉高诱多,诱使散户接盘。或者在连续打压两天之后迅速拉起股价,如此反复,让散户摸不着头脑。

但是,这种出货方法有一个前提,即必须大市向好,且出货行为不能太急,因为筹码兑现需要一定时间。散户若发现其股价在一个相对较高价位大幅波动,股价却基本停滞不前,则应考虑主力有可能会出货。

如图8-4所示的泰山石油和如图8-5所示的金山股份,都是在高位采用了震荡出货的手法,完成了大部分筹码的派发任务。从图中的K线形态可以看出,这一阶段上下影线频繁,股价震荡较大,放量滞涨现象突出。投资者在高位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考虑适时离场了。

三、快速下跌式出货

快 速下跌式出货是一种杀伤力非常大的出货方式。该种方式下跌过程迅速,且很少会有反弹,使得在高位介入的投资者根本没有解套的机会。一般主力在持筹不多且持 仓成本很低时常用此法,因为预测后市即将发生反转,或者是获知了重大利空消息,提前出货,主力会迅速撤离。在日K线图上,股价一般会连拉数根阴线,对股票 本身也会造成极恶劣的市场影响,人气一时难以恢复,需要一段时间的修整。这种方法由于派发时间短、下跌速度快,部分主力无法全身而退,而只有利用后市大市 回暖时,拉高自救,才能完成最后的出货任务。

采用这种出货方式的个股,股价前期一直处于强势上涨之中,上涨幅度过大,股价已炒至较高位置,利润已翻倍甚至几倍。

如 图8-6所示的豪迈科技,就是采用了快速下跌式的出货方法。这种方法表现为股价突然之间下跌,主力趁机出货,若散户出货稍晚就会被套牢,主力的整个出货过 程十分顺畅。在实际操作中,对于高位放量连续收阴的个股,投资者最好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去等待反弹,或者参与抢反弹,应以果断出局为宜。

四、诱多出货

当股价大幅拉升后,很多散户购买的意愿就会越来越弱,这样主力就很难卖出手中的股票。为了能够顺利将手中的筹码卖出,主力通常会选择一种带有风险的出货方式,即诱多出货。简单来说,就是在卖出受阻后,为了吸引跟风盘进来,主力不得已将股价再次拉升,从而达到出货的目的。

但是利用这种方式,如果大盘走势变得恶劣,就很难再次拉高。另外,若此时出现的顶部是大盘顶部,这种反向的上涨就很有可能把自己套住,而帮散户赚了钱,所以说这是一种带有风险的方式。从其风险性看就可以知道,该走势中的拉高上涨,其时间肯定会很短,且高度不会太高。

另外,股价在下跌的途中,有时主力也会借某一短暂的利好,或者故意制造一些所谓的利好进行短暂向上拉升,以吸引喜欢抄底的投资者跟风买入,从而达到出货的目的。

如 图8-7所示的丹邦科技,股价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先是进行了短暂的回调,期间成交量一直处于不断缩小的形态,这很容易会让投资者以为是主力在进行洗盘。 随后的放量拉升,突破前期高点,更会让投资者认为主力已经完成了洗盘,开始新一轮的拉升操作。然而事实却是,在向上突破前高之后,并没有继续展开行情,而 是构建了一个小幅震荡的平台,很容易让投资者误以为这是在进行蓄势。而主力则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向外派发筹码,直到完成收尾工作,股价一路狂跌,整个过程可 谓是完美至极。

再来看图8-8所示的中洲控股,同样采用了诱多的方式进行出货。股价在突破前高后短暂停留几日,随后一路震荡下行。

如图8-9所示的葛洲坝,则是在下跌的过程中借助某一利好快速将股价向上拉升,并突破了60日均线,大有放量突破之势。从图中可以看到,期间成交量突然放出巨量,但随后股价却迅速跌至原位,并出现继续下跌的行情。这说明主力也只不过是借点小利好完成一次拉高出货而已。

五、涨停式出货

利用涨停出货可以说是拉高出货的最高境界,也是一种比较高明的派发措施。这种方式既可打开上升空间,又可节省“弹药”,还可以引起市场追涨的轰动效应,派发起来较为轻松。

主 力将股价拉高时,股价进入加速上扬阶段,并且上扬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出现飙升的行情。观望的跟风盘忍受不住股价快速上涨的诱惑,获利的跟风盘也由于利润的 快速增长而滋生出贪婪的心态,从而产生惜售心理,而主力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以巨量的买单将股价封至涨停,从而使多头气氛达到高潮。此时,后进的跟风买单 纷至沓来,但股价已被牢牢地封在涨停位置。

在涨停价格处挂单,买单价格是一致的,虽然无法确定成交优先顺序,但在挂单时间上却有先后之别。 时间上处在前列的是主力的巨量买单,排在后面的是中小散户的跟风盘。在这种情况下,主力悄悄撤出挂在前面的买单,再将这些买单挂在跟风盘的后面。从盘面上 来看,涨停板上的巨量买单数量并无变化,甚至还有增多。调整买单位置之后,主力会推出大量的小批量卖单,逐步将手中的筹码出让给排列在前面的挂买单的散 户。

决定盈利与否的分水岭——一致性

一致性是决定你是否赚钱的最重要因素,没有之一。因为一致性是概率稳定的前置条件,如果没有一致性,则初始条件发生了改变,就不具备统计意义了。很多人无法做到一致性,主要是源自两个”无知',其一是对市场的无知,其二是对自身的无知。前者指的是不了解某种交易方法在当前市场环境的表现,以及可能出现的最大风险;后者指的是一个投资者并不了解当他面临某种市场情况后能否坚持的执行,以及市场环境对自己心态的影响程度。

一致性是一个交易者参与交易以来最难做到的一点,也是赚钱与否的分水岭。一致性难于做到的原因是在当你得不到充分验证的情况下,你无法完全相信一致性的作用,怀疑是人类的天性,怀疑会产生一种不去执行一致性的借口,这也是难点所在。

具备迷惑性的是,导致不执行一致性的借口,表面上看都是正当的,这是人们善于推卸责任的表现。善于推卸责任是导致一致性难以实现的又一个原因,我举例说明,这个例子还是假定你能理解一致性的重要性,并能坚持90%以上的信号。

假设今天停电了,导致了你本来应该再10元钱买入的股票没有买入,这只股票收盘上涨到10.20,这种情况下你下一步该会这么做?

正常的思维是:既然已经错过了最佳买点,停电又是不可抗力因素,一致性没有得到执行,虽然遗憾,但这不是我的责任。如果我以10.20的价格买入,我就亏了0.20,而这个亏损是系统外的亏损(我假定你能坦然接受系统内亏损的前提下),系统外亏损会导致预期收益率的下降,要尽量避免,这种思考方式是典型且合理的。

而正确的做法是,你应该在10.20的价格追买,因为停电导致的成本是0.20,这个成本你已经付过了,它是因为停电你的损失,这种损失虽然是你系统外损失,但是已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损失了,因为假设没有停电,你现在已经赚了0.20了,这不应该是你不执行在10.20价格买入的理由。

然后,行情进一步发展,价格再从10.20返回到10.00,这时你的心态变化会变得微妙起来。因为按照惯例,一个价格假突破又回到了成本价,最大的可能就是假突破,因为一笔好的交易是一开始就赚钱的交易,并且你会想,如果在第一次突破10.00的时候,我买入的话是有优势的,而价格在次回到10.00后我再买入的话,就没有优势了,因为假设这笔交易是赚钱的,一般都不会回到10.00;假设它要止损,10.00则是其必经之路,现在这个10.00已经不具备最初10.00的优势,简单点说,这是一个上穿和下穿的区别,所以现在,我不应该在10.00的价格买入。

然后,这只股票一飞冲天,涨到20.00,你就天天看着它备受煎熬吧。

并且,假设这笔交易将给你带来总体账户的30%的收益,而做过系统化交易的都知道,大的盈利接着的是回撤,你没拿到30%的收益的情况下,接着承担了20%的回撤,这时候,你的整体交易账户和你的心态面临全面崩溃的可能。

上面这个例子,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是非常具备参考意义的,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具备讽刺意义的是,市场给了你两次机会买入,都是以看似非常正当的理由被你拒绝了。

请注意,这次失败的诱因,仅仅是因为0.20的亏损无法接受导致的,关键是,即便你无法接受,其亏损也实际产生了,你并不能改变什么,仅仅是通过看似正确的推导来指导你违反了一致性原则,并且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在价格重新回到10.00的时候,第二次的推导看似非常合理,其逻辑本身也没有问题,但是,你忽略了第二次推导是建立在最开始错误的条件上,因为停电导致不以10.20价格追买的条件本身就是错误的,基于一个错误的条件推导出来的结论,最终的结果是灾难性的。你可以从这个例子中看到,其实所谓推导,都是在为了避免亏损不执行一致性找理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