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资本青睐的医疗剧“逢拍必败”,《急诊科医生》翻盘只因这件“秘密武器”

文丨秋葵

编辑丨美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国产医疗剧几乎年年都有,《急诊科医生》相比“前辈”,卖相不错但距离爆款依然还有很远的距离。“逢拍必败”的国产医疗剧,望着美日医疗剧的背影,追得还是很辛苦。文娱价值官记者对话《急诊科医生》主创,还原一部医疗剧诞生的全过程。

在《甄嬛传》、《红高粱》和《芈月传》之后,导演郑晓龙带着《急诊科医生》这部新作回归了。

十六年前,他曾拍摄过同属医疗题材的《永不放弃》,并以此奠定了国产医疗剧的风格基调。十六年间,中国电视剧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毫不夸张,但医疗题材剧却进步不大,剧本难、拍摄难、专业难这三座大山压在头顶,顶着“逢拍必败”的魔咒,多数医疗剧都被拍死在了沙滩上。拍一部火一部的山影不信邪,今年上半年拿出了《外科风云》,最后也铩羽而归,口碑收视都远不如预期。

这次,编剧娟子从拿到点点的原创剧本《人命关天》到编剧娟子创作完成可以拍摄的剧本《急诊科医生》,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这段经历不堪回首,每天就是写写写。一部医疗剧不能披着白大褂谈恋爱,也不能只讲医疗。秉持这样的标准,娟子自认写出了一部介于纪录片和传统的医疗剧之间的作品。

(十六年前的《永不放弃》女主同样是江珊)

在专业和娱乐性间寻求平衡

当王珞丹把一名身患糖尿病突然晕倒的小偷送到急诊室时,张嘉译正在全力抢救一名心脏病患者,就在忙得不可开交时,一名肠穿孔的孕妇又给医生带来了更大挑战……

《急诊科医生》的前两集就这样在各种急诊医疗中高速运转,90分钟的时间拍摄了6个病例,轮番登场的各种典型危急病例营造出来一种紧张感,镜头的快速切换和剪辑颇有一种美剧范儿,从剧集节奏感和内容丰富性上来说,《急诊科医生》的开头是合格的,很快就抓住了观众。

之前的国内医疗剧,专业性是最大短板,煞有急事的抢救被专业医学人士一眼就看出了破绽,在圈子里成为笑谈。这次,《急诊科医生》为了力求专业,在很多方面下了硬功夫。

娟子说,原作者点点毕业于医学院,《人命关天》是她从医多年的经验积累,每一个案例都非常真实,原著的真实为电视剧改编省去了很多麻烦,改编中只要涉及专业医学知识,她都尽量保持原著的叙述,或者向点点和其他专业人士请教。在剧本整个创作过程中,她都和北京协和医院有着紧密的合作,最后剧本都由他们提出修改意见。拍摄过程中,协和也派出了医生和护士,全程提供技术和专业指导,对每一处细节把关。

“医生护士的站位、医疗器械和医疗流程基本上都是准确的,剧中出现过多次担架从急救车推下来这个场景,很多非专业医生的观众可能并不在意,但这个场景从剧本到拍摄都费了不少功夫。”娟子说,护工站位、盐水瓶高度以及是否需要医生护士冲出来接应,都是有讲究的,这方面的小细节在这部剧里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当然,对一部医疗剧来说,专业性固然重要,但医疗剧毕竟不是纪录片,成功的医疗剧应该努力在专业和好看中寻求平衡。在写剧本前,娟子又把之前最爱的《人间世》看了几遍,最终,她悟到一个真理:医疗剧需要有更多的“人情味”,除了日常的医疗和抢救,电视剧应该有人物之间的情感勾连。不过,这种情感勾连不是简单的穿着白大褂谈恋爱,而是为这个题材和剧情服务的。

正因为如此,在《急诊科医生》中,我们看到了张嘉译和江珊对于行政主任职位的暗中较劲;看到了空降的副主任王珞丹到来后急诊室医生开始站成三队,各有其主;看到了不以故事为主线,单纯的用叙事模式表达的短频快的故事。尝试用新写法的娟子,希望写一部介于纪录片和传统医疗剧之间的作品。

内核是对“生死”的感悟和探讨

抛开这些专业的医学知识和人物情感的冲突,《急诊科医生》相比《心术》这些国产医疗剧,将重点更多放在了对“生死”的感悟和探讨上。

在娟子创作这部剧的三个月时间里,她几乎每天都泡在书房里,两米多长的书桌旁边就是一张单人床。无论写到多晚,第二天7点都会准时起床,然后三步之内就坐到了书桌前。几乎与世隔绝的封闭生活和简单到只满足人最基本生存需求的作息,让娟子有更多时间去思考“生死”对一个人真正的意义。

“接这部剧之前我本来想创作一部和抑郁症有关的作品,机缘巧合下先接了这部作品,《急诊科医生》是我的第一部医疗作品,压力很大。”娟子之前的作品更多是《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这样的都市轻喜剧,相比之前更多是探讨医患关系和医改进程的医疗剧,这次,娟子希望这部剧能让病人知道医生的情感和生活,也让医生了解病人在病痛之外的故事。

其实,各个媒体的社会新闻版几乎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真实的案例,生命垂危之下亲人颤抖双手签下手术生死状;被病痛折磨良久的亲人一再请求放弃治疗时,是狠心拔掉管子让他解脱还是继续维持着不堪痛苦的生命……这些在新闻体的描述中可能平淡无奇,但当电视剧完全还原出来时,给人的震动还是很大的。

“三个月封闭自己创作剧本,写完后对于生命的讨论给我触动很大,人命关天和生死的意义只有具体化到每一个细节才能让人感同身受。”娟子开玩笑说,写完剧本,自己已经成了半个医生,希望这部剧能让在都市里打拼,每天面对各种物欲横流,被各种看似重要其实在生死面前毫无意义的东西所累时,能静下心想想,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生死”面前,有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急诊科医生》里的故事,更多还原了医生和病人之间的问题,而这并非只是简单的好与坏可以概括的。娟子说,每一个来看病的人都是“生命”,每一位在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医生治病救人就是“神”,在急诊科每天都要面临的生死语境下,这部剧探讨了医者何为,时代何为,希望观众在看完这部剧之后能懂得去互相换位思考。

 资本青睐的医疗剧槽点很多

这两年,从《心术》、《产科医生》到《青年医生》、《外科风云》,国产医疗剧越来越多,成为资本的宠儿。事实上,美剧日剧甚至是当年的TVB剧中,警匪、律政和医疗一直最重要的三大题材。在国内,前两种题材的门槛太多,涉及检察、司法机关的律政剧比较敏感。警匪题材多年前就被禁止在黄金档播出,这种情况下,医疗剧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

资本的青睐让国产医疗剧近年来数量急剧增长,由于专业性更强,匆忙上马的很多医疗剧比古装、都市、玄幻这些题材更容易出现问题和硬伤。因此,之前的很多医疗题材剧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口碑和收视最后并不尽如人意。

(电视剧《外科风云》剧照)

这次,虽然《急诊科医生》在写法和内核上都有创新,但距离爆款依然还有差距,留美归来的医生回国“复仇”,为父母找出当年某个案子的真相……这些情节在《外科风云》中都似曾相识,“复仇”、“日久生情”、“医者不能自医”等桥段已经成了国产医疗剧的一个“标配”。像医生手抖这个剧情,在《长大》、《外科风云》和《急诊科医生》中都有。

此外,国产医疗剧中的医生都过于高大全,《心术》的刘晨曦,《外科风云》的庄恕,《急诊科医生》的何建一,都是“完美医生”的形象,这样医术道德都完美无瑕的医生现实中不敢说完全没有,但至少凤毛麟角,“高大全”的人物也不符合真实的人性。欧美日韩有很多医疗剧,题材和故事都是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但积极正面并不等于人物的失真。

反复使用的桥段、套路化的剧情、高大全的主角……在热钱的涌动中,正在把医疗剧拉入和其他国产狗血剧一样的泥潭。对中国电视剧来说,资本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扶持一种题材,也往往容易扼杀一个题材。中国医疗剧要想出真正的爆款,需要资本的适度介入以及真正有情怀团队去“死磕”内容,而只是数量爆发的医疗剧要想真正做出和美剧、日韩剧抗衡的作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文娱价值官现已入驻:

好文推荐:

深度 | 阿里大文娱这“摊子”,俞永福走与不走都难支下去

从双11“猫晚”,看马云的阿里大文娱野心

辣评|刘鑫江歌案:善良能救自己的命?还是能让被救的人悔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