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笔直取,写神寄情——李延声 国画作品欣赏
"李延声先生从艺六十年举办大展,向国家博物馆慷慨捐赠百余件精品力作,那是前年秋天的事。去年他出席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递交提案,无论是《将保护非遗文化提升到文化自信来认识》,呼吁保护非遗文化项目,增加传承人补助经费,还是《建立圆明园博物馆和魂系山河碑》,以及《在京建立林则徐纪念馆》等均着眼于振兴民族传统文化,支持拥护呼声很高。"
为人民服务,艺术家需要具备两条:一是要有赤子之心、爱国情怀;二是要有过硬的艺术本领,创作出民众喜闻乐见的创新之作。用四句话概括李延声先生并不为过:“敬仰先贤向英雄致敬,理直气壮为时代立传,废寝忘食求传统出新,情真意切献毕生精力”。
李延声用自己的画笔艺术地再现中国历代先贤英豪,弘扬民族精神,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他的《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画卷》辉映中国画艺坛,连同他六十年从艺作品在国家博物馆的个展时已经产生了轰动效应,此后又改编成大型民族交响音画。在人民大会堂由中国民族交响乐团演出,极具震撼力。
此前,他创作的历史画和人物画,如《魂系山河》大型中国画长卷,以及《虎门销烟》《正气篇》《青春颂》歌颂的都是民族精英、英雄。大部分作品是他古稀之年以后创作的,有的甚至是创作中摔伤撑着拐棍完成的,他在当今没有硝烟的和平时代,殚精竭虑,燃烧生命,无私奉献,不愧是一种爱国义举。
李延声又以毛笔创作了百余幅中外名人写真系列,逼真洗练,速写传神,足以立传。他面向基层,遍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直接为近二百位传承人写真立照,捕捉真情实感,同样一丝不苟。他的画生动形象,文笔优美,字画并记了传承人特点和自己的感想,著成《神工》一书传世。他四处奔波,寻访乡间艺人,热情洋溢,其正气凛然,感动神州大地。
没有高超的技艺就表现不出人物画高华的精神面貌,所以李延声对艺术性的追求从不放松。他受过广州美院附中七年、浙江美院中国画系本科五年、中央美院研究生两年,总共14年的科班教育。早在1964年本科期间下农村,他与同学合作的组画《八把山锄闹革命》上了浙江日报整版,影响很大。同年他创作的《秋夜》入选全国美展。
(温馨提示:此作品请横屏观看)
此后,人物画得像不像,对于他来说已不成问题,造型关过了,中国画的精神性成了他艺术追求的目标。如何以笔墨来传神,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把写实中国人物画推进一大步,特别是创作巨幅中国画,他深入研究了如何吸收西画造型之长,如何融汇无间不露西画痕迹。看着他一步一步走来,尤其是《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画卷》已经把他推到一个高峰。
李延声艺术上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力创“中国式素描”,坚持中国画特色:
绘画就素描问题争论已久,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要不要素描,要什么样的素描。李延声主张书法与素描结合,即'书写’,以提高中国画的表现力。加上“慢写、临写、速写、默写、意写”,共“六写”。他将这“六写”当作人物画家一生的基本功,自己反复实践也教学生如此努力。
他主张中国画要有自己的专业素描,不取西方涂明暗的全因素素描,采用结构性的意笔线描来表现,从而避免人物的阴阳面孔,保持明豁清新的中国画特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倡导毛笔速写,身体力行三十余年:
中国书法得力于毛笔之功,中国画亦有赖于毛笔的千变万化。坚持用毛笔速写人物和动物,李延声虽然不是当代第一人,但时间之长:三十余年;数量之多:一、二万张,于当代人物画家亦属凤毛麟角。运用毛笔画人物、画小鹿,精妙绝伦,熟练程度无以复加。这要感谢当年关山月、黄胄先生的教诲,但主要还是他自己的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其毅力惊人,启迪意义尤深,在中国画教学上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值得推广。
“放笔直取,写神寄情”:
他进入绘画的状态是全身心投入,心无旁骛,心无杂念。他的放笔直取,不是描、不是画、不是造,而是“写”。这种写,可以进入一个境界,将笔法中情、意、法、趣与对象形神特点融为一体。这种“写”,可以达到物我两忘,与对象进行心灵交流。
(温馨提示:此作品请横屏观看)
李延声认定“艺术同于大道”,关注民族大爱,他努力实现的正是他的老师潘天寿先生的主张,振兴民族艺术以振兴民族精神。
他热爱人民、热爱生活,他那清新可爱的童娃和千姿百态的灵鹿,同样带给人们甜美的和平向往。他是一个情感细腻、真实,有抱负有责任的,学养、人品、境界、格调统一的人民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