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属官,十年牢狱: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作者:史遇春
续说那些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的职位升降与宦海沉浮。
杨溥——侍奉太子,牵连坐罪,十年牢狱,新朝获释
杨溥(公元1372年~公元1446年),字弘济,石首(今属湖北)人。
朱允炆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科殿试,杨溥考中第二甲进士,他与杨荣同科,授职为翰林院编修官。
朱允炆欲削除燕藩,朱棣起兵对抗。
燕兵攻入南京之后,朱允炆不知所踪。
杨溥为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之一。
朱棣永乐初年,杨溥任职洗马,侍奉皇太子左右。
洗马,东宫(太子所居)属官;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设置,为司经局长官,员额一人,秩从五品,执掌收贮经史,刊辑图书,建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呈进观览;隶属于詹事府;多由他官兼任;后无实际职掌,仅作为翰林官员迁转之阶而存在。
有一次,太子(即明仁宗朱高炽)阅读《汉书》之时,称赞张释是贤良之才。
对此,杨溥是说:
“张释之诚然是贤良之才,但是,如果不是汉文帝(刘恒)宽厚仁爱,那么,张释之无论如何也无法施展他的抱负。”
既然说到张释之,那就简单介绍一下其人。
张释之,字季,西汉南阳堵阳(今属河南)人。
汉文帝时,张释之入赀捐官,成为骑郎。
此后,十年之间,张释之未得升调。
后来,张释之递补为谒者,升为谒者仆射,迁为公车令。
当日,太子(汉景帝刘启)与梁王(刘武,汉文帝嫡次子,汉景帝同母弟,母窦太后)一起乘车进入朝堂,在经过司马门时,没有下车。
司马门,为汉代皇宫的外门;据《三辅黄图》卷二记载:
“凡言司马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司马,主武事,故谓宫之外门为司马门。按汉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车司马门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
因为未在司马门下车,张释之追及并阻止太子与梁王之车,弹劾他们不敬。
由此,汉文帝对张释之很是惊奇,拜他为中大夫。
后来,张释之被升进为廷尉。
任廷尉时,张释之执法平允,他认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因为这样,张释之为天下人所称赏。
汉景帝即位,张释之出朝任职,为淮南王相。
最后,张释之因年老衰病而卒。
当日,皇太子谈及张释之之后,杨溥遂摘取汉文帝的事迹,分类编好,进献给太子。为此,太子非常高兴。
不久之后,因遭遇亲丧,杨溥回家守制。其时,太子监国,他强令杨溥回京任职。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农历闰九月,朱棣北征回师,太子派遣使者,迎接皇帝回朝,过程之中,行动稍嫌迟缓。于是,汉王朱高煦(朱棣次子,母仁孝文皇后徐氏)乘机对太子进行谮毁。为此,朱棣震怒。结果,东宫属官几乎全部遭殃。
这也是继解缙入狱之后,永乐朝立储之争中第二次大的事变。
其时,黄淮被逮押到北京,关进监狱。
等金问到来,迎接圣驾之时,朱棣更加愤怒,他斥责道:
“金问是什么人啊,他能侍奉太子吗?”
于是,朱棣下令,将金问交给司法部门进行审问。
金问的供词,连及杨溥。
于是,杨溥也被逮系锦衣卫大狱。
杨溥在牢狱之中,外面的种种艰难状况,使得家人对他的食物供应多次断绝,而皇帝的心思又不可预测,所以,他随时都有可能死在狱中。
但是,面对如此恶劣环境,杨溥在狱中更加勤奋、刻苦读书,从未间断。
同在牢狱受难者劝杨溥说是:
“情势已经如此,还读什么书啊?”
杨溥回答道:
“朝闻道,夕死可也!”
狱中十年,杨溥把五经及诸子之书读了好几遍,他从来都不以贫窭患难介怀。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农历八月,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
朱高炽登基,杨溥获释出狱。
朱高炽即位后的第三天,杨溥被授官翰林学士。
朱高炽建弘文阁,命杨溥执掌阁事,旋即升任他为太常寺卿。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之后,杨溥进入内阁,与杨士奇、杨荣等人共典机务;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杨溥晋升礼部尚书。
明英宗(朱祁镇)即位之后,杨溥与杨士奇、杨荣等同心辅佐;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杨溥晋升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
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七月,杨溥逝世,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师,谥曰文定,并授予其孙杨寿尚宝司丞之职。
杨溥质直廉静,没有城府。他个性恭谨,每次入朝,都是沿着宫墙行走。诸位大臣议事之时,争论可否,有人甚至说出很不适当的话来;这些时候,杨溥均能平心对待,诸位大臣皆为之叹服。当日时论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杨溥有雅操,均为人所不及。
关于杨溥,可参看《明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杨溥传》、彭韶《荣禄大夫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定杨公溥传》等。
(本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