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天学中医食疗』第一、二周

第一周

一、独具魅力的食物疗法
食物疗法,简称食疗,是指有目的地选择某些食物作为主食或辅食,以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目的的方法,是中医学特有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在食疗本草学的基础上充实、发展起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其基本内容主要见于有关食疗本草之类的书籍,也散见于某些医书或中医临床书籍中。中医食物疗法与其他疗法一样,在维持人类健康、防病治病方面,一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渊源流长的过去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体生命活动必须依靠摄取食物来维持。人类在寻找认识食物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某些食物的防病治病作用。从这一点说,食疗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产生的,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的一种疗法。我国的食物疗法,历史悠久。据《周礼?天官》记载,远在公元前5世纪以前,我国已有“食医”的设置,食医专门掌管食疗之事,安排帝王的一日三餐和四时饮食。这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已经非常重视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饮食疗法又有了一定发展。如当时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医书,对饮食的配伍,饮食对五脏的影响及其治疗禁忌等方面,都有很多论述。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记载:“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素问?痹论》中还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记述。并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明确提出膳食配伍的原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强调各类食物应互相调配、取长补短,这样才对身体有益。我国第一部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许多有治疗作用的食物。《汉书?艺文志》载有《神农黄帝食禁》七卷。据考证属东汉时期的出土文献《五十二病方》和《医简》中记载的五十余种病,其中半数左右可以食疗或以食养之。《医简》还记载了饮食宜忌和食物作为药引与赋形剂。东汉杰出的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采用不少食物进行治病,如迄今为止仍在广泛使用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是典型的食疗方。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用蒜泥加醋治疗严重的蛔虫性呕吐病,开了食疗用于急症的先例。
    晋唐时期,中医食疗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无论在食疗的理论及其具体治疗方法上,都有新的发现和提高。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四十多种有关食疗方面的书籍问世,东晋葛洪在《肘后方》中记载了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用猪胰治疗消渴病,用豆类、牛奶治疗脚气病等。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发展和丰富了食疗的内容。书中设有食疗专篇,专论各类食物的医疗作用。收载食物1 5 0多种,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虫鱼四门论述,提出用猪肝治疗夜盲症,用谷皮、米粥等预防脚气病。并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孟诜著《食疗本草》,共载食物药2 4 1种,是我国第一部食物疗法专著,可惜原书已佚,其中部分内容在后世的本草书中被片断引用而保留下来。咎殷所著《食医心鉴》也是一部食疗专著,而且还是一部比较系统和完备的食物疗法专书,很有实用价值。杨晔撰写的《膳夫经手录》,载有植物1 8种、鱼2种、禽5种,主要记述了食物的性味和不同食法。唐代时期的食疗已形成了专科,并在食物的品种及治疗上均大大地拓宽了应用范围。

南朝齐梁间的陶宏景总结前人本草经验,写成《本草经集注》,首创把药物分成八类,其中有三类,即果、菜、米食属于食疗食物。

到了宋代,以饮食作为防病治病的方法已很普遍,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王怀隐等人主持编写的《太平圣惠方》载有2 8种疾病的食疗方法,书中介绍了不少营养丰富的药粥,直到现在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陈达臾的《本心斋蔬食谱》中载蔬食二十谱,别具一格。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载各种食物1 0 2种,有荤有素,有茶点饮料、糕饼羹菜、粥饭果品等,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单纯以食物为主进行治病和养生,与前人的药食合用大不相同。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是一本老年疾病治疗保健学专著,非常重视老年人的食治与食养,载有食疗方剂1 6 2首,并详细介绍了这些食疗方的烹调方法、适用证候及注意事项,仍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

金元时代,李杲极力提倡补养脾胃的重要性,强调饮食调治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作用;张从正主张用食物补虚,倡导“养生当论食补’’,“精血不足当补之以食”,在其所著《儒门事亲》-书中,记载了一些以食治病的病案。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饮膳正要》,其书三卷,载2 00余种食物,详述了每种食物的性味、功用、主治,还载有6 1个食疗方,并记述许多饮食宜忌,如妊娠食忌、饮酒避忌等。吴瑞编著的《日用本草》,全书分米、谷、菜、禽、兽、鱼、虫等八门,共载录食物5 4 0多种,也是元代一部有代表性的食疗专著。

明代卢和著《食物本草》,主张多吃素食蔬菜,少吃肉食,认为这样可以疏通肠胃,无窒滞之患。朱棣主持编写的《救荒本草》,载有40 0多种可食的野菜,不仅可备荒年食用,而且扩大了营养价值较高的野菜食用范围,是食疗营养上的一个发展。明代有影响的书籍,如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高濂著的《遵生八笺》、徐春甫著的《古今医统》,宁原著的《食鉴本草》等,都对丰富食疗品种和治疗方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明代对食疗学的认识水平较其前代有很大提高,也较其前代有较大的发展。

清代,食疗受到医家的普遍重视,这个时期有关食疗的著作甚多。主要的有沈李龙编著的《食物本草会纂》、章杏云编著的《调疾饮食辨》、费伯雄编著的《食养疗法》、王孟英编著的《随息居饮食谱》、陈修园编著的《食物秘书》、袁子才编著的《随园食单》等,均从不同角度丰富了食疗学的内容。

中医食疗学源远流长,从上古时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萌芽和发生,经过历代医家的补充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运用日常饮食物进行保健防病和治病的经验。

●  方兴未艾的今天

清代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食疗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食养食疗的专著和工具书,同时,大量的科学普及书也相继问世,如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编著的《中医食养疗法》、叶橘泉编著的《食物中药与便方》、钱伯文等主编的《中国食疗学》、姚海洋的《中国食疗大典》、刘继林的《食疗本草学》、窦国祥的《中华食物疗法大全》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前人的食疗经验进行了总结和阐发。食物疗法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在疾病的康复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在国内外回归自然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我国的食物疗法以其简便易行、寓治于食、无副作用等优点,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相信不久将来,中医食疗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会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每日练习】

1.什么是食物疗法?

2.如何认识食物疗法的发展历史?

一    疗法的特点

食物疗法,是利用食物进行防病治病,或促进病体康复,是以食品的形式来具体应用。它既不同于药物疗法,也与普通的膳食有很大的差别。

●  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关系

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因此,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

药物疗法主要使用药物,药物性质刚烈,自古有“毒药”之称,主要是为治病而设,因此药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患者,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若随便施药,虚证用泻药,实证用补药,或热证用温性的药物,寒证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因此用药必须十分审慎。

食物疗法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    此外,食疗用品在剂型、剂量上不像药物那样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换,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习惯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之味美色艳,寓治疗于营养和美味之中。

当然,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利用其所长,运用于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得益彰。

●  食物疗法与药膳

药膳是近几年来逐渐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它是把药物和食物合理配伍,运用中国传统的烹调技术,结合现代食品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有一定保健治疗作用,色香味形俱全的特殊食品。药膳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借助食品的形式,食借药威,药助食势,相得益彰,共同起到保健强身、治病延年的目的。

●  食疗食品与普通膳食

食疗食品是具有治疗作用的食品,与普通膳食有共同之处,即必须利用一定的烹调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符合食品的要求,具有色、香、味、形。但食疗食品又不能等同于普通膳食。因为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选择某些食品,通过一定的搭配和烹调,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食物性能

食物的性能,又简称食性、食气、食味等,是指食物的性质和功能,是认识和使用食物的重要依据。各种食物由于所含的成分及其含量多少的不同,因此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也就不同,从而表现出各自的性能。食物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

●  四气五味

【食物的四气】  食物的四气,是指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也称四性,因为凉仅次于寒,温与热性质相近,所以实际上是寒、热两个方面的性质。确定食物“性”的依据和药物是相似的,只是对象不同而已。也就是说,食物的性是从食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中概括出来的,与食物的食用效果是~致的。一般而言,寒凉性质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安神、通利二便等作用,如西瓜、苦瓜、萝卜、梨子、紫菜、蚌蛤等,主要适用于热性病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渴心烦、头晕头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此类食物也是素体阳热亢盛、肝火偏旺者首选的保健膳食。温热性质的食物,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通经活血等作用,如姜、葱、韭、蒜、辣椒、羊肉、狗肉等,适用于寒性病证,临床表现为喜暖怕冷、肢体不温、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薄等;此类食物又是平时怕冷的虚寒体质者适宜的保健膳食。还有一类食物,其寒热性质不太明显,则称为平性,具有平补气血,健脾和胃等功效,无论寒证、热证均可使用,也可供脾胃虚弱者保健之用。

【食物的五昧】  食物的五味,是指食物具有酸、辛、苦、甘、咸五味。五味的实际含义不只是味觉的概念,更主要还含有功能的内涵。不同味的食物,其功效各异。一般说来,酸味,包括涩味,有敛汗、止泻、涩精等作用,如梅子、胡颓子等,合理食用,可用于多汗、久泻、遗精滑精等病证,多食则引起筋脉挛缩;酸味与甘味合用,又能生津止渴,可用于津伤口渴;苦味,有清热泻火、止咳平喘、泻下等作用,如苦瓜、青果、枸杞苗等,用于热性病发热、烦渴、气逆咳嗽喘气、呕哕诸症,多食则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滑泻;甘味,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等作用,如栗子、甜杏仁、南瓜、葡萄、大枣、饴糖等,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脘腹疼痛等症,多食则窒塞、滞气,使人满闷不适;淡味附于甘味,常甘淡并称,有利尿除湿作用,如薏米、荠菜、冬瓜等,常用于水湿内停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辛味,包括芳香、辛辣味,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化湿、开胃等作用,如葱、生姜、薤白、玫瑰花、茉莉花、胡椒等,对于感冒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以及肝胃气滞饮食不香、胃脘不适、胁肋胀痛等病证较为适宜,多食则散气耗津;咸味,主要有化痰软坚散结作用,如海带、紫菜等,用于痰瘀互结引起的病证,如痞块、瘰疬结核、瘿瘤等病证,多食则气血凝滞。除此之外,醋的酸、糖的甘、香料的辛、盐的咸,又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有调味、增进食欲的作用。每种食物所具有的味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兼有几种。

【每日练习】

1.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何联系?

2.食物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  食物的升降浮沉

食物的升降浮沉,是指食物的作用趋向而言。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功能活动有升有降,有浮有沉。升与降、浮与沉相互失调或不平衡,可导致机体发生病理变化。如脾气当升不升,则浊气下降,表现为脱肛、子宫脱垂等下陷的病证;胃气当降不降,则可表现为呕吐、呃逆等气逆病证。利用食物本身升降浮沉的特性,可以纠正机体的升降浮沉的失调。一般来说,食物的升降浮沉与食物的气与味有密切的关系,即食物的气味性质与其阴阳属性决定食物的作用趋向。凡食性温热、食味辛甘淡食物,其属性为阳,其作用趋向多为升浮,如姜、蒜、花椒等;凡食性寒凉,食味酸苦咸的食物,其属性为阴,其作用趋向多为沉降,如杏仁、梅子、莲子、冬瓜等。在常用食物中,沉降趋向的食物多于升浮趋向的食物。

●  食物的归经

食物的性能也表现在归经上。食物的归经是指食物主要对人体某些脏腑及其经络有明显选择性的特异作用,而对其他经络或脏腑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它是根据食物被食用后反应出来的效果,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概括得来的。如生姜、桂皮能增进食欲,萝卜、西瓜能生津止渴,而胃主受纳,又喜润恶燥,食欲减退、津少口渴之症属于胃,故以上四物归属胃经;柿子、蜂蜜能养阴润燥、缓和咳嗽喉燥,咳嗽咯痰之症属于肺,故以上二物归属肺经;枸杞子、猪肝能治夜盲、目昏,海蜇、茼蒿能治头晕目眩,而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视明,肝热上升则目赤肿痛,诸症皆属于肝,故以上四物归属肝经。而如胡桃仁、甜杏仁、香蕉之类,既能润燥止咳,又能通利大便,且所治之肺燥咳嗽、肠燥便秘之症属于肺与'大肠,故以上三物归属肺与大肠二经。

●  以脏补脏

以脏补脏是指用动物的脏器来补养人体相应的脏腑器官,或治疗人体相应脏腑器官的病变,又称以脏治脏、脏器疗法。如用猪肝来补肝明目,用猪肾来补肾益精,用胎盘治疗不孕症等。前人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观察到许多动物的脏器不仅在外部形状和解剖结构上与人体相应的脏器形似,而且在功能上也与人体相应脏器相近,从而对相应脏腑有补益或治疗作用。各种动物脏器对人体脏腑器官的作用,各有偏重,如有的偏于补气,有的重在补血,有的偏于补阳,有的偏于养阴。因此,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其特点和人体脏腑器官的具体情况来考虑。但须注意,并非所有的动物脏器都可以用来补养人体的脏器,特别是一些动物的腺体和淋巴组织,如猪的肾上腺、甲状腺等,或对人体有明显的损害,或有比较严格的剂量限制,均不可作为食物使用。

四、食物的配伍应用

●  食物的配伍关系

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实际中,单独应用一种食物来增进营养或治疗疾病的情况是很少的,为增强食物的效用和可食性,常常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来应用,这种搭配关系,称为食物的配伍。与药物的配伍同理,食物的配伍基本分为协同和拮抗两个方面。食物的协同配伍包括相须、相使;拮抗方面包括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

【相须】  同类食物相互配伍使用,起到相互加强的功效。如治疗阳萎的韭菜炒胡桃仁,韭菜与胡桃仁均有温肾壮阳之功,协同使用,则壮阳之力倍增;再如治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的淡菜皮蛋粥中,淡菜与皮蛋共奏补肝肾、清虚热之功。

【相使】  以一类食物为主,另一类食物为辅,使主要食物功效得以加强。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桑枝桑椹酒中,辛散活血通经的酒,加强了桑枝的祛风湿作用;治风寒感冒的姜糖饮中,温中和胃的红糖,增强生姜温中散寒的功效。

【相畏】  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减轻或消除。如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良作用能被蒜减轻或消除。某些鱼类的不良作用,如引起腹泻、皮疹等,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相杀】  一种食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实际上相畏和相杀是同一配伍关系从不同角度的两种说法。

【相恶】  一种食物能减弱另一种食物的功效。如萝卜能减弱补气类食物(如山药、山鸡等)的功效。

【相反】  两种食物合用,可能产生不良作用,形成了食物的配伍禁忌。据前人的经验,食物的配伍禁忌比药物的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还多。如柿子忌茶、白薯忌鸡蛋、葱忌蜂蜜等。但对食物禁忌的经验,目前尚缺少科学结论,有待今后加以重视和研究。

●  食物的配方原则

食疗方不是几种食物简单的相加,而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按照一定的配方原则加以组合而成的,它与方剂学的配方规律相一致,并与烹饪学中的配菜相联系。亦即必须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同时与配菜中的主料、辅料和佐料相结合。概括为主料、辅助料和佐助料。

【主料(君)】  是根据食疗的需要而起主要作用的食物,可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所组成。如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猪肺粥中,猪肺益肺气,薏米健脾气,两者共同发挥补脾益肺之功,均为主料。

【辅助料(臣)】  是辅助主料以加强食物的功效,或治疗兼症的食物。如治疗肺结核的白木耳鸡蛋羹中,重用白木耳养阴润肺止咳为主料,配用鸡蛋养阴润燥,以增强白木耳的功效,为辅助料。

【佐助料(佐、使)】  是消除主料的毒性或副作用,或调味增色,或引导主、辅料归入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食物。如各种菜肴类食疗食物中,常用的姜、葱、黄酒等,能够去膻解腥,是为佐助料。

五、食疗的基本原则

●  辨证施膳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原则,即在临床治疗时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结合病人的体质,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从而辨别出属于何种“证候”,然后根据不同的“证候”予以相应的治疗。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隋。

中医认为,临床病证不外虚证、实证、寒证、热证。如神疲气短,倦怠懒言,舌质淡,脉虚无力等为虚证;形体壮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苍老,脉实有力等为实证;怕冷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等为寒证;口渴喜冷,身热出汗,舌红苔黄,脉数等为热证。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另外,在辨证施膳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_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秋季万物收敛、燥气袭人,宜吃些滋润性质的食品,如乳类、蛋类等;冬季天寒地冻、万物伏藏,此时最宜吃些温热御寒之品,如羊肉、狗肉、干姜等。

【每日练习】

1.什么是脏器疗法?

2.中医食疗为何强调辨证施膳?

3.食物有哪些配伍关系?

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间的合理搭配。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纤维素七大类物质。这几大类营养素分别存在于不同种类的食物中,如粮食类食物主要含有丰富的糖类,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鱼、肉、奶、蛋类则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如果一味追求素食,进食谷类、蔬菜类食物,摒弃或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久则使蛋白质的供给不足,不能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可引起低蛋白血症,也影响脂溶性维生素D、维生素E等的吸收,引起一系列症状。而效仿西方的膳食结构模式,大量摄入动物性食品,势必使某些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等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也使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病的发生增多。所以,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采用平衡膳食,全面膳食。全面膳食是现代营养学一个基本的观点,其实,在中医食疗学中也早有类似认识,如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曾经明确提出膳食配伍的原则: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为米、麦及其他杂粮类食物的泛称,五果、五菜则分别指古代的五种蔬菜和果品,五畜泛指肉类食品。谷、肉、果、菜这四大类食物,分别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以满足人体功能活动的需要。

●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指每天进食宜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进食的量,一是指进食的时间。

【定量】  饮食定量,主要强调饮食要有限度,保持不饱不饥,尤其是不暴饮暴食。否则会使肠胃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产生。如《黄帝内经》所说: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千金要方》更明确指出饮食过量的害处,  “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主要靠脾胃的功能正常,若饮食过量,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加重胃肠负担,使食物不能及时消化,进一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输布,从而产生一系列疾病。相反,进食过少,则脾胃气血化生乏源,人体生命活动缺乏物质基础,日久会导致营养不良以及相应病变的发生。因此,饮食有节,食量有度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定时】  我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即早、中、晚三餐。这与饮食在胃中停留和传递的时间有关。食物进入胃中,一般素食4小时,肉食约6小时,然后由胃经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当胃排空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饥饿感,故可再度进食。研究证明,早、中、晚这三个时间内人体的消化功能特别活跃。按照相对固定的时间,有规律地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协调配合,肠胃虚实交替,有张有弛,食物则可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若不分时间,随意进食,零食不离口,就会使肠胃长时间工作,得不到休息,以致肠胃消化的正常规律被打破,胃肠虚实无度,久而久之可发生脾胃病变。

在一日三餐中,历来主张“早餐好,午餐饱,晚饭少”o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人体昼夜的生理变化有关。因为人身的阴阳气血的运行,在昼夜中有盛衰的不同。早餐时间,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阳气活动开始旺盛,胃中处于相对空虚状态,亟需补充营养,以满足上午的工作需要;午餐时间,处于一日当中,且经半天的劳动,消耗较多,故宜适当多进食,才能弥补损耗,满足下午劳动工作的需要;晚饭后,一般活动较少,消耗不多,故宜少食,否则常为致病之因。当然,一些夜生活丰富者,晚餐不仅要好,还要加夜宵。

六、饮食。

中医所指的饮食禁忌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饮食禁忌概念涉及到食物与体质、地域、季节、年龄、病情,以及饮食调配、用法、用量等方面,狭义的饮食禁忌概念仅指饮食与病情方面的禁忌。

●  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

【患病期间的一般饮食禁忌】  病证的饮食宜忌是根据病证的寒热虚实、阴阳偏胜,结合食物的五味、四气、升降浮沉及归经等特性来加以确定的。中医学在病人的饮食禁忌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并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根据中医文献记载,古代医家把患病期间所忌食的食物高度概括为以下几大类:

1.生冷  冷饮、冷食、大量的生蔬菜和水果等。为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忌。

2.黏滑  糯米、大麦、小麦等所制的米面食品等。为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忌。

3.油腻  荤油、肥肉、煎炸食品、乳制品(奶、酥、酪)等,为脾湿或痰湿患者所忌。

4.腥膻  海鱼、无鳞鱼(平鱼、巴鱼、带鱼、比目鱼等)、虾、蟹、海味(干贝、淡菜、鱼干等)、羊肉、狗肉、鹿肉等。为风热证、痰热证、斑疹疮疡患者所忌。

5.辛辣  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酒、烟等,为内热证患者所忌。

6.发物  指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增重的食物。除上述腥、膻、辛辣等食物外,尚有一些特殊的食物,如荞麦、豆芽、苜蓿、鹅肉、鸡头、鸭头、猪头、驴肉等,为哮喘、动风、皮肤病患者所忌。

【不同病证的饮食禁忌】  临床上病证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因此,在运用食物疗法时,必须考虑病证的具体性质,遵循:“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疗原则。

1.寒证  治疗原则为益气温中、散寒健脾。宜食温性热性饮食物,忌用寒凉、生冷食物。

2.热证  治疗原则为清热、生津、养阴。宜食寒凉性质的食物,忌食温燥伤阴的食物。

3.虚证  治疗原则为补益正气。阳虚者宜温补,忌用寒凉;阴虚者宜清补,宜用清淡凉润的食物,忌用温热。一般虚证患者忌吃耗气损津、腻滞难化的食物。阳虚患者不宜过食生冷瓜果、冷性及性偏寒凉的菜肴食物;阴虚病人则不宜吃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葱、大蒜、辣椒、生姜之类。由于虚证患者多数有脾胃功能的减退,难于消化吸收,因比也不宜吃肥腻、油煎、质粗坚硬的食物,食物应清淡而富于营养为宜。

4.实证  是指邪气盛实而言,如热证、寒证中都有实证,在虚证中也有正虚邪实的。饮食宜忌也要根据辨证情况标本兼治,或者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抓住主要矛盾才能配合药治而获良效。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前人称为服药禁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鱼忌苋菜,鸡肉忌黄鳝,蜜忌葱,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大蒜、桃、李,人参忌萝卜,土茯苓忌茶等记载。但对于这些内容不能绝对化,应灵活掌握,科学对待,有的内容有待临床进一步证实。

●  孕期和产后饮食禁忌

孕期和产后,母体处于特殊生理阶段,饮食调养有着重要意义。妊娠期,母体脏腑经络之气血注于冲任经脉,以养胎元。此期母体多表现为阴虚阳亢状态,因此应避免食用辛辣、腥膻之品,以免耗伤阴血而影响胎元,可进食甘平、甘凉补益之品。对妊娠恶阻孕妇应避免进食油腻之品,可食用健脾、和胃、理气之类食物。妊娠后期,由于胎儿逐渐长大,影响母体气机升降,易产生气滞现象,故应少食胀气和涩肠类食物如荞麦、高梁、番薯、芋头等。

中医学认为,“产后必虚”,产后多瘀。产妇多表现阴血亏虚或瘀血内停等征象。另一方面产妇还要以乳汁喂养婴儿。因此,产后的饮食原则应以平补阴阳气血,尤以滋阴养血为主,可进食甘平、甘凉类粮食、畜肉、禽肉和蛋乳类食品,慎食或忌食辛燥伤阴,发物、寒凉生冷食物。

【每日练习】

1.何为全面膳食?中医食疗学是如何认识的?  1

2.什么是食物的禁忌?

七、食物的常用烹调十法

食疗食品的烹调方法是由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与食疗食品的治疗需要、适应对象等均有密切的关系。但概括起来,常用的烹调方法主要有炖、焖、煨、蒸、煮、熬、炒、卤、炸、烧十种类型。

●  炖

炖法是将食物及其他原料同时下锅,注入清水,放入调料,置于武火上烧开,撇去浮沫,再置文火上炖至熟烂的烹制方法。炖的具体操作方法:先将食物在沸水锅内焯去血污和腥味,然后放入炖锅内,另将所用药物用纱布包好,用清水浸漂几分钟后放入锅内,再加入生姜、葱、胡椒及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再改用文火炖至熟烂。一般时间掌握在2~3小时。本法所制食品的特点是质地软烂,原汁原味。如牛肚补胃汤、太子参炖鸡等的制作方法。

●  焖

焖法是先将食物和药物用油炝加工后,改用文火添汁焖至酥烂的烹制方法。焖的具体操作方法:先将原料冲洗干净,切成小块,热锅中倒入油烧至油温适度,下人食物油炝之后,再加入药物、调料、汤汁,盖紧锅盖,用文火焖熟。其法所制食品的特点是酥烂、汁浓、味厚。如砂仁焖猪肚、参芪鸭条等的制作方法。

●  煨

煨法是指用文火或余热对药物和食物进行较长时间的烹制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食物和药物经炮制后,置于容器中,加入调料和一定数量的水慢慢地将其煨至软烂,制作的食品特点是汤汁浓稠,口味肥厚。另一种煨法是将所要烹制的药物和食物预先经过一定的方法处理,再用阔菜叶或湿草纸包裹好,埋入刚烧的草木灰中,利用余热将其煨熟,这种方法时间较长,中途要添几次热灰,保持一定的温度。如附姜煨狗肉、东坡羊肉汤等的制作方法。

●  蒸

蒸法是利用水蒸气加热的烹制方法,其特点是温度高,可以超过1 0 0℃,加热及时,利于保持形状的完整。具体操作方法:将药物和食物经炮制加工后置于容器内,加好调味品,汤汁或清水,待水沸后上笼蒸熟,火候视原料的性质而定。一般蒸熟不烂的食品可用武火,具有一定形状要求的则可用中火徐徐蒸制,这样才能保持形状和色泽美观。常用的蒸法有粉蒸、包蒸、封蒸、扣蒸、清蒸及汽锅蒸六种。

【粉蒸】  食物拌好调料后再包米粉上笼蒸制。如荷叶粉蒸排骨。

【包蒸】  食物拌好调料后,用菜叶或荷叶包牢上笼蒸制,如荷叶鸭子的制法。

【封蒸】  药物和食物拌好调料后,装在容器中加盖用湿棉纸封严上笼蒸制,如虫草鸭子的制法。

【扣蒸】  食物拌好调料后,整齐不乱地排放在合适的特定容器内上笼蒸制。分明扣、暗扣两种,明扣为面形朝上排成,暗扣为面形朝下排成,蒸好后再翻扣在汤碗中,如天麻鱼头的制法。

【清蒸】  又叫清炖,与隔水炖法相似。药物和食物放在容器内,加入调料、少许原汤或清水上笼蒸制,如归芪蒸鸡的制法。

【汽锅蒸】  将食物调配好之后,放在一种特制的土陶汽锅内蒸制的方法。此种锅的底部中心有一气柱,直通锅内,蒸气由气柱冲入锅内的原料中,由于上面有盖子,这样蒸气一方面作为热量传递的媒介,另一方面蒸气与原料结合后的生成物又随气水凝沉于锅中。其特点是有利于保持原汁原味。如黄芪蒸鸡的制法。

●  煮

煮法是将食物及其他原料一起放在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熟。具体操作方法:将食物加工后,放置在锅中,加入调料,注入适量的清水或汤汁,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至熟。适用于体小、质软类的原料。所制食品口味清鲜,煮的时间比炖的时间短。如猪肝豆腐汤、丹参鳗鱼汤等的制法。

●  熬

熬法是将食物经初加工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熬至汁稠黏烂的烹制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将原料用水涨发后,捡去杂质,冲洗干净,撕成小块,锅内先注入清水,再放入原料和调料用武火烧沸后,撇净浮沫,改用文火熬至汁稠味浓即可。熬的时间比炖的时间更长,一般在3小时以上,多适用烹制含胶质重的原料。所制食品的特点是汁稠味浓。如冰糖银耳、乌龟百合红枣汤等的制法。

●  炒

炒法是将经加工后的食物,放入加热后的油锅内翻炒的烹制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炒时先烧热锅,用油滑锅后,再注入适量的油,油烧热后下入原料用手勺或铲翻炒,动作要敏捷,断生即好,有些直接可以食用的味美色鲜的药物也可以同食物一起炒成。而芳香性的药物大多采用在临起锅时候勾芡加入,以保持其气味芬芳。炒的方法一般分为四种,即生炒、熟炒、滑炒、干炒。

【生炒】  生炒的原料不上浆,先将食物和药物投入热油锅中炒至五六成熟时,再放入配料一起炒至八成熟,加入调味品,迅速颠翻几下,断生即可。如菠菜炒生鱼片、萝卜炒猪肝等的制法。

【熟炒】  把食物先加工成半生不熟或全熟后,再切成片、块,放人热油锅煸炒,依次加入药物、辅料、调味品和汤汁,翻炒几下即成,所制食品的特点是鲜香人味。

【滑炒】  将食物和药物加工成丝、丁、片、条,用食盐、淀粉、鸡蛋调匀上浆后,放入热油锅里迅速划散翻炒,兑汁投料,急火速成。本法所制药膳特点是滑嫩香鲜。如归芪墨鱼片、杜仲腰花等的制法。

【干炒】  将食物和药物切制后,再调味拌渍(不用上浆),放人八成热的油锅中翻炒,待水气炒干微黄时,加入调料同炒,汁尽起锅,本法所制食品干香脆嫩,如枸杞肉丝的制法。

●  卤

卤法是将经过初加工后的食物,放入卤汁中用中火逐步加热烹制,使其卤汁渗透其中,直至成熟。本法所制食品味厚气香。如玉竹猪心、陈皮油烫鸡等的制法。

卤汁的配制:沸水1 0千克、酱油2.5千克、绍兴黄酒2 5 0克、冰糖5 00克、食盐2 5 0克、大茴香5 0克、草果皮5 0克、桂皮5 0克、甘草5 0克、花椒2 5克、丁香2 5克。将以上调味品装入纱布袋扎紧口,投入沸水中,加酱油、酒、食盐、冰糖等调料及姜、葱,用文火煮沸,待透出香味,颜色成酱红色时,即可以用来卤制原料。如丁香鸭、陈皮鸡的制法。卤汁每次使用过后要注意保持清洁,避免腐败变质,同时为了使其制品的色香味一致,可适时添加炒糖汁(冰糖)和食盐于卤汁中。

●  炸

炸法是武火多油的烹调方法。一般用油量比要炸的原料多几倍,具体操作方法:将药物制成药液或细末,调糊裹在食物表面再入油锅内炸透至熟。要求武火、油热,原料下锅时有爆炸声,掌握火候,防止过热烧焦。本法所制食品味香酥脆。根据食物的特点分为清炸、干炸、软炸及酥炸等法。

【清炸】  清炸一般是将食物生料或半生熟料加酱油、绍酒、食盐、调料和药汁后,下入油锅炸的烹调方法,一般清炸的原料都不挂糊,所制食品外脆里嫩。

【干炸】  于炸是将药物和食物生料加调料拌渍后,经过挂糊再下入油锅中炸熟的烹调方法。本法所制食品特点里外酥透。

【软炸】  软炸一般是将无骨食物切成形状较小的块、片、条等形状,用调料、药粉调成浆挂糊后,下到五六成热的温油锅里炸制的烹调方法。它的温度讲究,不宜过高过低,以免发生烧焦或脱浆的现象。炸时应避免粘连,炸到外表发硬时(约七八成熟),用漏勺捞出,待油温升高后再炸一次。本法所制食品特点是略脆鲜嫩。

【酥炸】  酥炸是将原料加工(煮、蒸熟烂)后,在外挂上蛋清和药粉调糊,下油锅炸至深黄色发酥为止(注意火候),所制食品香酥肥嫩。如人参富贵香酥雀的制法。

●  烧

烧法,一般是先将食物经过煸、煎、炸的处理后,进行调味调色,然后再加入药物和汤或清水,用武火烧开,文火焖透,烧至汤汁稠浓。本法所制食品汁稠味鲜。注意汤或清水要一次加足量,避免烧干或汁多。如归地烧羊肉、二仙烧羊肉等的制法。

【每日练习】

食物常用的烹调方法有哪些?

八、食疗食品常用的十种类型

食物中除干鲜果品和较少的蔬菜可以直接食用外,一般都必须根据患者口味和食疗的需要,确定食品的用法,制成不同的食品类型以供食用。食疗食品的类型繁多,常用的有米饭、粥、汤羹、菜肴、汤剂、饮料(鲜汁)、酒剂、散剂、蜜膏(蜜饯)、糖果等。现简介女日下。

●  米饭

以粳米、糯米为主,加入其他食物或药物,如大枣、龙眼肉、山药、党参等,经蒸煮而成。一般主要具有补气益脾或养血的作用,如八宝饭、姜汁牛肺糯米饭、参枣米饭等。

●  粥

以粳米、糯米、粟米等粮食为主,或酌加其他食物或药物,加水煮成半流质状(稀粥)o若加入的食物或药物不宜同煮,可先煎取汁或绞取汁液,再与粮食同煮。粥可加入糖或盐、油脂、味精等调味。粥食的适应范围较广,内、外、妇、儿各科均宜。例如暑天人们常食绿豆粥或荷叶粥防暑,病后及妇女产后可食粥进行调理,如神仙粥、菊花粥等。

●  汤羹

汤羹是菜肴的一种形式。以肉、蛋、奶、鱼、银耳等食物为主,或适当配入其他药物,经煎煮或熬炖等方法烹制而成。在制作时可根据食物的滋味、性能加入适量的糖或盐、酱油、姜、椒等佐料。在食疗中汤羹主要起补益滋养作用,如银耳羹、龙眼莲子羹可养阴润肺,佛手阿胶羹舒肝养血柔肝。

●  菜肴

所用食物十分广泛,如蔬菜、肉类、禽蛋、鱼、虾等。品种繁多,制作方法多样,如凉拌、蒸、炒、卤、炖、烧等方法。制作菜肴时一般都要加入适量的调味品,如姜、葱、蒜、辣椒、花椒、胡椒、芥末、盐、酱、醋、酒、糖等。作为食疗菜肴。除一般作正餐外,还应针对不同的食疗目的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包括调味品),使其菜肴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功能协调统一。一般肉类、鱼类、禽蛋类皆为血肉有情之品,以其为原料制作的菜肴偏于补益,蔬菜类菜肴多能清热泻火、通利二便。    、

●  汤剂

以食物或药物加水一同煎煮,滤取煎液而成。加水要适量,除气味薄、不宜长时间煎煮的食物外,一般要煎煮2~3次,将分别滤取的煎液混匀,分2~3次饮用。如赤小豆鲤鱼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  饮料(鲜汁)

一般用酸甜或清香、微苦之类的食物、茶料,或添加药物,加用清水煮沸或用沸水浸泡等法制成。供饮用或代茶饮。新鲜、多汁、可口的植物果实、茎叶或块根,亦可切碎或捣烂,用洁净纱布包裹,用力绞取汁液。趁新鲜饮用。有时可加适量蜜、糖或酒。除冷饮外,也可温服。另有速溶饮料,一般是以食物(或加入药物)经煎煮、去渣、浓缩,加入干燥糖粉制成干燥颗粒状散剂,临用时用沸水冲化饮用。鲜汁、饮料类主要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等功效。如芹菜汁、大蓟速溶饮等。

●  酒剂

一般是将食物或药物用白酒或黄酒冷浸或加热浸渍,制成澄明液体。也有用糯米等与其他食物或药物同煮,加酒曲发酵制成,即米酒。食疗性饮用酒,以含乙醇量在5 -10度为好。酒是药食两用之品,有散寒、活血、温胃、助药力之功,因加用食物或药物的不同,其作用更是多方面的。如加枸杞子可补肝肾;加木瓜可强筋壮骨、追风除湿等。如苡仁芡实酒、桑椹米酒等。

●  散剂

是将食物晒干或烘干、炒脆后,研磨成细粉末。一般选用谷物、干果之类的食物,也可加入适宜的药物,用沸水冲调成糊状,加糖或盐等调味食用。不适口者,以温开水或米饮(米汤)送服。散剂食用方便,如枸杞疰夏茶、瓜蒌薤白茶、橘皮内金散等。

●  蜜膏(蜜饯)

蜜膏一般选取滋养性食物加水煎煮,取汁液浓缩至一定稠度,然后加入炼制过的蜂蜜或白糖、冰糖,再浓缩至呈半固体状。食用时用沸水化服。蜜膏主要具有滋养润燥作用,如桑椹地黄膏、羊髓蜜膏均可滋补肝肾。

蜜饯一般选用水果或瓜菜等,加水或药液适量煎煮,待水或药液将煮干时,加入多量蜂蜜或砂糖,以小火煮透,收汁即成。蜜饯味道甜美,可直接食用,也可切片作浸泡剂饮用。因配伍的不同,作用各异,但一般具有滋养、和胃、润燥生津的功效。如柿干桂圆蜜饯、糖渍龙眼等。

●  糖果

以白糖、红糖、饴糖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水熬炼至较稠厚时,再掺入其他食物的汁液、浸膏或粗粉,搅拌均匀,再继续熬至挑起细丝状而不粘手为止,待冷将糖分割成块状。也可用制熟的食物与熬炼好的糖混合加工而成。糖果可嚼食或含化。其作用也较广泛,如薄荷糖可清热润燥利咽,杏仁芝麻糖能润肠通便。

除以上常用的剂型之外,还有糕点、面条、包子等多种形式。因此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病证的需要,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灵活掌握。

第二周

九、食疗食品的性质和作用

●  粳米

来源: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粳稻的种子。

异名:大米、硬米。

成分: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无机盐、磷、钙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胃经。

功效:益脾胃,除烦渴。

主治: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减少,疲倦乏力,便溏,以及脾胃气阴耗伤引起的口渴、不欲食等。

用法:煎汤或煮粥。

注意:晚粳米比早熟米补益作用大,陈粳米较新产者为好。

【应用举例】

1.粳米30克,炒香,加水适量研磨,去渣取汁2~4匙;用竹沥2汤匙,与粳米汁和匀顿服。适用于胃中积热,口渴烦闷者食用。

2.粳米2 0克,炒焦,加水适量,烧开,饮汤食米。用于婴儿吐乳,产妇虚弱,以及脾胃虚弱泄泻、呕吐者。

●  糯米

来源: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

异名:稻米、江米、元米、酒米。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磷、钙、铁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健脾胃,益肺气。

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

用法:煮粥,煎汤,或作丸、散。

注意:素有痰热或脾胃运化无力者不宜。

【应用举例】

1.糯米1 5克,小麦麸1 5克,同炒,研末,每次1 0克,米汤送服。适用于肺气虚自汗不止。

2.糯米1 2 0克,炒黄,加红糖6 0克,分3次开水冲服。用于产后痢疾,恶露不尽,少腹隐痛等。

●小麦

来源:为禾本科草本植物小麦的种子。

异名:淮小麦。

成分:含大量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粗纤维、少量谷甾醇、卵磷脂、精氨酸、淀粉酶、蛋白酶、B族维生素等。脂肪油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人心、肾经。

效用:养心益肾,除热止渴,利尿通淋。

主治:心阴不足、内热上扰引起的心烦不寐、神志恍惚、喜悲伤欲哭,烦热口干,小便不利等。   用法:煎汤或煮粥。

【应用举例】

1.小麦1 0克,甘草1 0克,大枣3 0克,加水煎汤服。用于妇人思虑过度,心阴受伤,脏阴不足所致的脏躁,症见精神恍惚,时常悲伤欲哭,心中烦闷,睡眠不安等。现代临床常用于更年期综合征。

2.小麦3 0克,通草1 0克,加水煎汤服。用于老年人小便淋沥,滞涩不通,烦热不安等。

●  大麦

来源:为禾本科草本植物大麦的种子。

异名:倮麦、饭麦、乌麦。

成分:含淀粉、蛋白质、钙、磷、尿囊素等。

性味归经:味甘、咸,性凉。入脾、胃经。

功效:健胃消食,利尿通淋。

主治:脾胃不健的食积饱满、消化不良;湿热壅。

用法:煎汤,煮粥,或研末服。

注意:大麦性凉、质滑,脾胃虚寒者少食。

【应用举例】

1.大麦3 0克,微炒研末服,每次6克,温开水送下。用于饮食过度,烦闷胀满者。

2.大麦1 00克,煎汤取汁,加入生姜汁、蜂蜜各一匙,搅匀。饭前分3次服。用于突然小便淋涩。

●  薏米

来源:为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种子。

异名:苡米、米仁、薏苡仁、薏珠子。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B1、薏苡素、薏苡仁酯和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肾经。

功效:健脾益胃,利水除湿,缓和拘挛,清肺热。

主治:脾胃虚弱,便溏腹泻;脾虚湿盛水肿,小便不利,妇女带下,或脚气肿痛;湿热痹痛,手足拘挛,酸楚疼痛;肺痈咳唾脓痰,或肠痈。

用法:煎汤,煮粥,或研末服。

【应用举例】

1.薏苡仁6 0克,山药6 0克,捣为粗末,加水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2 5克切碎,调入溶化,随意服食。用于脾肺阴虚,饮食减少,虚热劳嗽等。

2.薏苡仁3 0克,菱角3 0克,半枝莲3 0克,加水煎汤,一日分2次服。长期服用,对于胃癌、宫颈癌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  玉米

来源: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的种子。

异名:包谷、包米。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淀粉、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泛酸、胡萝卜素、槲皮素等成分。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胃经。

功效:调中健胃,利尿通淋。

主治:脾胃不健,食欲不振,饮食减少;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或水肿。

用法:煎汤饮服或煮粥。

【应用举例】

1.玉米3 0克,刺梨1 5克,加水煎汤服或代茶饮。用于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饮食减少或腹泻,兼有暑热者尤为适宜。

2.玉米3 0克,玉米须1 5克,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服。用于慢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

●  荞麦

来源:为蓼科草本植物荞麦的种子。

异名:乌麦、莜麦、甜荞、养子。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B族维生素、水杨胺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下气消积,健脾除湿。

主治:肠胃积滞,胀满腹痛;湿热腹泻,痢疾,或妇女带下。

用法:作丸、散,研末或煎汤。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应用举例】

1.荞麦1 5克,莱菔子10克,共研为细末。每次服1 0克,用温开水送服。用于饮食积滞,腹胀腹痛。

2.荞麦适量,炒至微焦,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6克,温开水送服,或以荠菜煎汤送服。用于脾虚湿热下注,小便浑浊色白,或轻度的腹泻,妇女白带。

【每日练习】

1.粳米与小麦性能有何异同?

2.荞麦主要功效是什么?

●  粟米

来源: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粟的种子。

异名:硬粟、小米、籼粟。

成分:含蛋白质、淀粉、脂肪、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

性味归经:味甘、咸,性凉。入脾、胃、肾经。

功效:养脾胃,益肾气,除烦热,利小便。

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脾虚腹泻;烦热消渴,口干;热结膀胱,小便不利等。

用法:煎汤,煮粥,或蒸饭,作丸服。

【应用举例】

粟米3 0克,煎取汁液1 0 0毫升,加生姜汁1 0毫升,温服,连饮3日,可治胃虚呕吐。

●  高梁

来源:为禾本科草本植物蜀黍的种子。

异名:蜀秫、芦粟、荻粱。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烟酸等。

性味归经:味甘、涩,性温。入脾、胃经。

功效:益脾温中,涩肠止泻。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便溏腹泻。

用法:煎汤,研末,或煮粥服食。

【应用举例】

1.高梁米6 0克,炒香;大枣1 0个,去核,炒焦存性;共研细末,加入适量白糖,混合均匀。每次6~1 2克,温开水送服。用治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饮食减少,腹泻便溏等。

2.高梁3 0克,薏苡仁15克,车前草15克,加水煎汤服。用治脾虚湿盛,泻下稀水,小便短少。

●  黄豆

来源:为豆科草本植物大豆的黄色种子。

异名:黄大豆。

成分:含丰富的蛋白质,其中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赖氨酸含量最高;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并含钙、磷、铁、钾、钠、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叶酸、胆碱、大豆黄酮'皂苷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胃经。

功效:健脾利湿,益血补虚,解毒。

主治:脾虚气弱,消瘦少食,或贫血、营养不良;湿痹拘挛,或水肿,小便不利;食物中毒或肺痈。

用法:煎汤,研末,炒食,或磨豆浆。

注意:不宜多食,食多易胀气。

【应用举例】

1.黄豆2 5 0克,花生1 0 0克,炒熟研为末,麦芽5 0克,研末去渣,再加入细米糠5 0克,白糖5 0克,混合均匀。每次嚼服30~60克,米饮或温开水送下。用于脾虚或营养不良性水肿。

2.黄豆30~60克,加水煎汤服。用于湿热痹痛,筋脉拘挛。

【附】  黄豆芽

为黄大豆浸水发芽而成。其味甘性寒,能清热利湿、消肿除痹。用于脾胃湿热,困倦少食;脚气水肿或湿痹拘挛。此外,现代临床用于治疗寻常疣,有一定的疗效。可单用煎汤服或素炒食。每日可用2 5 0克左右。

●  黑豆

来源:为豆科草本植物大豆的黑色种子。

异名:乌豆、黑大豆。

成分: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磷脂、钙、磷、铁、钾、钠、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z、维生素B12、烟酸、叶酸、胆碱、大豆黄酮、皂苷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肾经。

功效:补肾益阴,健脾利湿,除热解毒。

主治:肾虚阴亏,消渴多饮,小便频数;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物昏暗,或须发早白,脚气水肿,或湿痹拘挛、腰痛;腹中挛急作痛或泻痢腹痛;服药中毒或饮酒过多等。

用法:煎汤,酒浸,作丸、散,或煮食。

注意:本品生用、煎煮偏寒,炒食性温,过食不易消化。

【应用举例】

1.黑豆(炒香)、天花粉各等份,研为细末,面糊为丸。每次15克,每日2次。临用时另用黑豆1 5克煎汤服食。用治肾虚消渴。

2.黑豆2 5 0克,加水适量,以小火久煎至汤液浓厚,饮服。用于脾虚水肿,小便不利,体倦乏力等。

●  赤小豆

来源:为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

异名:红豆、赤豆。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皂苷等成分。

性味归经:味甘、酸,性平。人心、小肠经。

功效:健脾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水肿、脚气;产后缺乳,腹泻,黄疸或小便不利;痔疮,肠痈。

用法:煎汤或研末。

【应用举例】

1.赤小豆6 0克,桑白皮1 5克,加水煎煮,去桑白皮,饮汤食豆。用于脾虚水肿或脚气,小便不利。

2.白茅根6 0克,赤小豆1 0 0 0克,加水煮至干,除去白茅根,将赤豆分数次食下。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现用于肾炎或营养不良性水肿。

●  绿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

异名:青小豆。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主治:热病或暑热所致的心烦、口渴、发热,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或湿热泻痢,湿热疮疹,药物中毒。

用法:煎汤,研末,磨浆,或煮粥。

注意:脾胃虚寒滑泄者忌食。

【应用举例】

1.绿豆6 0克,加水煮至豆熟后,放入金银花1 5克(纱布包)一同煮沸,以汤色碧绿而不浑浊为佳。去金银花,连豆饮服。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或热病发热心烦等。亦可用于热痱、疮疹等。

2.绿豆6 0克,车前子3 0克(纱布包),加水煎汤服。用于热淋小便不利,赤涩疼痛;湿热腹泻。

【每日练习】

黑豆、赤小豆、绿豆功用特点是什么?

●  蚕豆

来源:为豆科草本植物蚕豆的种子。

异名:胡豆、马齿豆、南豆。

成分:含蛋白质、糖类、磷、钙、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巢菜碱苷等成分。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胃经。

功效:健脾利湿。

主治:脾胃不健,饮食不下;水肿,小便不利;吐血,胎漏等。

用法:煎汤,煮食,煸炒,晒干研末。

注意:蚕豆不宜多吃,多吃易腹胀;对蚕豆过敏者慎用,以免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黄病)。

【应用举例】

1.生蚕豆2 5 0克,黄牛肉5 00克,用文火炖熟,加适量调味品,作菜肴食。用于脾虚水停,腹部作胀,水肿。

2.陈蚕豆120克,红糖适量,加水用小火煮至蚕豆烂熟。或用陈蚕豆6 0克,冬瓜皮1 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饮1周。用于脾虚水肿,亦可用于慢性肾炎水肿。

●  豇豆

来源:为豆科草本植物豇豆的种子或荚果。

异名:长豆、饭豆、腰豆、裙带豆、浆豆。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磷、钙、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成分。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人脾、肾经。

功效:健脾和胃,补肾止带。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脾肾不足,妇女带下。

用法:煎汤,炒制或煮食。

注意:气滞便结者忌用。

【应用举例】

1.豇豆子3 0克,糯米草根3 0克,旋花根3 0克,猪瘦肉2 5 0克,加水适量,以小火煨至肉极熟。可略加食盐调味。饮汤,食肉和豇豆。本方用于脾胃虚弱,不欲饮食,大便溏薄,体倦乏力。

2.嫩豇豆荚果1 5 0克,蕹菜1 5 0克,加水煎汤服。或调以食油、盐、醋等。用于脾虚湿盛,带下量多色白。

●  扁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白色种子或荚果。

异名:娥眉豆、茶豆、南扁豆、藤豆。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锌、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泛酸、豆甾醇、磷脂、氰苷、血细胞凝结素等成分。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胃经。

功效:健脾和中,化湿。

主治:脾虚有湿,体倦乏力,少食便溏,水肿;妇女脾虚带下;暑湿外困,脾胃不和,呕吐腹泻。

用法:煎汤,研末,或煮熟食。

【应用举例】

扁豆子6 0克或嫩扁豆荚果1 2 0克,以食油、食盐煸炒后,加水煮熟食。每日2次,连食1周。用于妇女脾虚带下。

●  豌豆

来源:为豆科草本植物豌豆的种子。

异名:寒豆、青豆、麦豆。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磷、钙、铁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胃经。

功效:益脾和胃,生津止渴,利小便。

主治:脾虚气弱或脾胃不和呕吐,腹泻;产后乳汁不下;烦热口渴。

用法:煎汤或煮食。

注意:不易多食,过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腹胀。

【应用举例】

1.嫩豌豆25 0克,加水适量,煮熟淡食并饮汤。用于烦热口渴,或消渴口干,以及产后乳汁不下,乳房作胀。

2.豌豆5 0克,同适量羊肉煮食。用于脾虚气弱。

●  刀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

异名:刀豆子、挟剑豆、大刀豆、刀鞘豆。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淀粉、尿激酶、刀豆氨酸、血细胞凝集素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入肺、脾、肾经。

功效:温中下气,益肾补元。

主治:脾胃虚弱,呕逆上气;肾虚腰痛或疝气。

用法:煎汤,煮食或研末服。

注意:胃热盛者慎服。

【应用举例】

猪肾1个,剖开,将刀豆子1 0克研为细末,放入其中,外用白菜、荷叶之类包裹,置火灰中煨熟。除去包裹物一次嚼食。用于肾虚腰痛,或妊娠期腰痛。

●  豆腐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加工制成品。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和钙、镁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润燥,催乳。

主治:热病后口渴饮水,烦热,小便黄赤;产后乳少。

用法:烧汤或作菜肴。

【应用举例】

1.豆腐5 00克,黄瓜25 0克,煮汤代茶饮。用于小儿夏季发烧不退,口渴饮水多。

2.豆腐2 5 0克,鲫鱼2条(每条重约1 5 0克),煮汤,分2次服食。用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

●  菠菜

来源:为藜科草本植物菠菜的全草或茎叶。

异名:菠棱、赤根菜、波斯草、鹦鹉菜。

成分:含叶绿素草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叶酸、钙、磷、铁、锌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入肠、胃经。

功效:清热除烦,润燥通便,生津止渴。

主治:虚人、老人肠燥便秘;胃热烦渴、消渴多饮。

用法:煎汤,煮食,炒食或凉拌。

注意:体虚便溏者不宜多食;不宜与含钙丰富的食物同食。

【应用举例】

1.鸡内金1 0克,菠菜根或菠菜2 5 0克,切碎,煎汤取汁送服,每日3次。用于消渴多饮。

2.菠菜2 5 0克,萝卜丝2 00克,用烧开滚油浇拌,并加少量麻油和调味品,连食数次,能治衄血、便血、便秘、消渴等症。

●  大白菜

来源: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白菜及变种幼株。

异名:黄芽菜、黄芽白菜、花交菜、结球白菜。

成分: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磷、铁、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入胃、肠、肝、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除烦,通利肠胃,利尿。

主治:烦热口渴,小便不利或大便不通。

用法:煎汤,煮食,或绞汁服。

注意: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宜食用。用作清热,煎汤不宜太久;用作通利二便,须煮食或作菜食。

【应用举例】

1.大白菜2 5 0克,用水煮汤,加冰糖2 5克,每日2次,连服5日。对百日咳有辅助治疗作用。

2.大白菜根3 00克,水煮,加红糖3 0克,生姜5克,连服3日,可防治感冒。

●  甘蓝

来源: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甘蓝的茎叶。

异名:包心菜、卷心菜、洋白菜。

成分:含葡萄糖芸苔素、黄酮苷、花白苷、绿原酸、异硫氰酸烯丙酯、含硫的抗甲状腺物质、多量维生素U.样物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磷、铁等成分。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肝、肠、胃经。

功效:清热散结,健胃通络。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

用法:鲜品凉拌或绞汁服用。

【应用举例】

鲜甘蓝5 00克,绞取汁液,加入适量饴糖。每次2 00毫升,饭前服用,每日2次。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疼痛者。

【每日练习】

1.蚕豆食疗作用是什么?应注意哪些问题?

2.豆腐、菠菜、甘蓝的功效和主治有哪些?

●  蕹菜

来源:为旋花科草本植物蕹菜的茎、叶。

异名:瓮菜、空心菜、藤藤菜。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烟酸等。

性味归经:味微甘,性寒。入肠、胃经。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除湿,解毒。

主治:血热所致的鼻衄、咳血、吐血、便血、痔疮出血、尿血;热淋小便不利;或妇女湿热带下;野菌中毒及疮肿、湿疹、毒蛇咬伤等。

用法:煎汤,煮食,或绞汁服。用于疮疹、蛇伤等,以外用为主。

注意:脾虚泄泻者不宜多食。

【应用举例】

1.蕹菜2 5 0克,绞汁,每次用2~3匙,冲入沸水,以蜂蜜调味后服用。用于咳血、衄血或便血、尿血等热证出血。

2.蕹菜1 2 0克,鲜车前草6 0克,煎汤服。用于热淋,小便黄赤不利,或血淋小便赤涩疼痛,甚至尿血。亦可用于妇女湿热带下。

●茼蒿

来源:为菊科草本植物茼蒿的茎叶。

异名:蒿菜、蓬蒿菜、同蒿菜、菊花菜。

成分:含挥发油、胆碱、蛋白质、多种氨基酸、丰富的胡萝卜素等。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平。入肝、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清利头目,和中健胃。

主治:痰热咳嗽,肝热头昏目眩,脾胃不和饮食减少。

用法:煎汤,凉拌,或炒食。

注意: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用。不宜加热过久。

【应用举例】

1.茼蒿1 20克,煎汤取汁,加入蜂蜜饮服。用于痰热咳嗽,或肺燥咳嗽痰液浓稠。

2.鲜茼蒿1 2 0克,切碎绞汁,每次2汤匙,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亦可加白糖少许调味。用于高血压肝热头昏目眩、心烦不安。

●  芹菜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水芹或旱芹的全草。

异名:水芹又名水英,旱芹又名药芹、香芹。

成分:含芹菜素、挥发油、有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烟酸、多种氨基酸、糖类、蛋白质、钙、磷、铁等。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凉。入肝经。

功效:清热平肝,利湿通淋。

主治:湿热蕴结,烦渴,小便淋漓涩痛,崩漏带下,水肿;肝经有热,眩晕头痛,面红耳赤等。

用法:绞汁,烧汤,凉拌或炒菜等。

【应用举例】

1.芹菜适量,绞汁服用;或加入等量蜂蜜或糖浆,每次40毫升,日服2次。用于肝热或肝阳上亢而见眩晕头痛、烦热面赤等症。现代用于高血压病。也可用于乳糜尿,小便不利。

2.芹菜2 5 0克,红枣3 0克,煎汤,日服2次,对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  韭菜

来源:为百合科草本植物韭的叶及鳞茎。

异名:草钟乳、起阳草、壮阳草、扁菜。

成分:含挥发油、硫化物、苷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C、纤维素及钙、磷、铁等。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入肝,、胃、肾经。

功效:温阳下气,宣痹止痛,活血化瘀。

主治:肾阳虚衰,阳萎,遗精,遗尿,腰膝酸软;噎嗝反胃,腹痛;血瘀胸痹作痛等。

用法:捣汁饮,炒菜,或作馅,煮汤食。

注意:阴虚内热及疮疡、目疾患者均忌食。

【应用举例】

1.胡桃仁3 0克,去皮,先用香油炒微黄,放入适量食盐,再入韭菜1 2 0克,炒熟食。用于肾虚阳萎,腰酸尿频等。

2.韭菜2 5 0克,生姜3 0克,捣碎绞汁,兑入牛乳2 5 0克,加热煮沸,慢慢温服。用于脾胃虚寒,呕吐少食,或噎嗝反胃,胸膈作痛,胃有痰浊瘀血者。现代临床用于食管癌、胃癌,或胃与十二指溃疡、慢性胃炎有以上表现者。

●  洋葱

来源:为百合科草本植物洋葱的鳞茎。

异名:玉葱、葱头、球葱。

成分: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钙、磷、铁、咖啡酸、桂皮酸、芥子酸、原儿茶酸、槲皮素、多糖、挥发油、前列腺素以及激活血溶纤维蛋白活性成分。

性味归经:味甘、微辛,性温。

功效:健胃进食,理气宽中。

主治:脾胃失和,饮食减少,腹胀,腹泻。

用法:捣汁,炒菜。

注意:不宜加热过久,以食用时有一定的辛辣味为宜。多食易目糊和发病,热病后不宜进食。

【应用举例】

1.洋葱头1 20克,切丝,放入油锅中煸炒,加盐、酱油和少许醋、白糖拌炒均匀即可。经常佐餐食用,可防治胃肠病和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

2.洋葱头1 00克,切细,与粳米5 0克,一起加水煮粥,连食数日,可治痢疾。

●大蒜

来源:为百合科草本植物大蒜的鳞茎。

异名:胡蒜、葫、独头蒜。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C、胡萝卜素、糖类、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大蒜新素)。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温中健胃,消食理气,解毒杀虫。

主治:饮食积滞,饮食不洁或食物中毒,呕吐腹泻;肠胃不和,脘腹冷痛;痢疾;蛲虫病、钩虫病;肺痨、百日咳。现代用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流感、流脑等。

用法:生食、煨食、煮粥、煎汤或捣泥为丸服。

注意:生食有明显的刺激性,可引起口、舌灼痛感,并产生口臭,大量服用可减少胃液分泌;有抗菌、抗原虫作用,以紫皮蒜作用较强;凡阴虚火旺,肺、胃有热,目、口、齿、喉、舌诸病和时行病以及内有积热者忌食。

【应用举例】

1.醋浸大蒜或煮大蒜,每次1 2克,嚼服,温开水送下。用于脘腹冷痛或食少腹部胀满。

2.大蒜连皮1 0克左右,放火灰中煨熟,剥皮后嚼食。用于痢疾或腹泻、钩虫病、蛲虫病。

【每日练习】

1.芹菜、洋葱有何作用?临床用于什么病证?

2.蕹菜、茼蒿的食疗作用是什么?

●  薤白

来源:为百合科草本植物小根蒜或薤的鳞茎。

异名:薤根、野蒜、小蒜。

成分:含大蒜氨酸、甲基大蒜所酸、大蒜糖。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人心、肺、肝、大肠经。

功效:通阳散结,健胃消食,下气导滞。

主治:胸痹,胸闷疼痛;饮食不消,脘腹胀满疼痛,腹泻或痢疾,泻而不畅。

用法:煎汤,绞汁服,或煮食。

注意:阴虚、发热或气虚的病人慎服。

【应用举例】

1.鲜薤白1 00克,捣烂,绞汁顿服。用于胸痹疼痛、脘腹胀痛。

2.薤白3 0克,粳米30~60克,加水煮成稀粥服。用于痢疾或腹泻,肚腹胀满,泻而不爽的患者。

●  芫荽

来源:为伞形科草本植物芜荽带根的全草。

异名:胡荽、香菜、园荽。

成分:含蛋白质、维生素C、钙、钾和挥发油、苹果酸钾、甘露醇、黄酮类以及正癸醛和芳樟醇等。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入肺、脾经。

功效:发汗透疹,消食下气。

主治:感冒风寒,微热无汗,麻疹透发不畅;脾胃不和,食欲不振。

用法:煎汤,拌食,或作调味品。

注意:本品不宜久煎;麻疹已透或虽未透而热毒壅滞者忌用;口臭、龋齿、狐臭、目疾者不宜食。

【应用举例】

1.芫荽6克,紫苏1 0克,葱白1 0克,加水煎汤服,可加少许红糖调味。用于风寒外束、麻疹透发不畅之证。

2.芫荽5 0 0克,加水2 0 00毫升,并煎沸,熏蒸肌肤,待温则洗。可治麻疹透发不畅。

●  辣椒

来源:为茄科草本植物辣椒及其变种的果实。

异名:番椒、海椒、辣茄、辣子。

.成分:含辣味成分,主要为辣椒碱、二氢辣椒碱;另含挥发油、蛋白质、钙、磷,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辣椒红素。

性味归经:味辛,性热。人心、脾经。

功效:温中健胃,散寒除湿。

主治:脾胃感受寒湿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部有冷感、泻下稀水、身体困倦、肢体酸痛等症。

用法:煎炒,煮食,研末服或生食。

注意:不宜多食,多食可引起头昏、眼干、唇生疱疹;凡阴虚火旺、咳嗽、目疾、咯血、吐血、便血、疮疖和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不宜服用。

【应用举例】

1.辣椒一个,为丸,清晨用热豆腐皮裹,吞下。用于痢疾水泻。

2.辣椒1 2克,用低度白酒5 00毫升浸泡,半月后可用。初次服5毫升,渐增至1 5毫升,每日服2次。可治关节痛、跌打损伤。也可外治秃发,患部每日搽数次,可刺激局部头发生长。

●  金针菜

来源:为百合科草本植物萱草、黄花萱草等的花蕾。

异名:萱草花、金针菜、忘忧草、黄花菜。

成分: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入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利湿明目,安神。

主治:血热出血、小便不利、心烦不安;肝虚有热,视物不清。

用法:煎汤,煮食,或炒食。

注意:食用黄花菜,以加工的干品为好,不要食鲜黄花菜及腐烂变质品,也不要单炒食,以防中毒。

【应用举例】

1.黄花菜3 0克,合欢花1 0克,水煎半小时去渣,加蜂蜜适量,同煎2~5分钟即成。睡前饮服。用于虚烦不眠,忽忽不乐,夜不能眠。

2.鲜黄花菜6 0克,鲜藕汁3 0克,共捣汁冲服。可治咯血。

●  马铃薯

来源: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

异名:土豆、山药蛋、洋山芋。

成分:含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无机盐和少量的龙葵碱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胃、大肠经。

功效:益气健脾,缓急止痛,通利大便。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利。

用法:绞汁,煎汤,炒、煮或蒸熟食。

注意:脾胃虚寒易腹泻者应少食;勿食用发芽的含龙葵碱较多的马铃薯,以免中毒。

【应用举例】

马铃薯适量,切碎捣烂,绞取汁液。每次1~2汤匙,酌加蜂蜜,冲入适量开水,空腹服用。用于脾胃虚弱,胃气不和引起的腹痛、大便秘结。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所致的腹痛及习惯性便秘。

芋艿

来源:为天南星科草本植物芋的块状根。

异名:芋头、芋子、毛芋。

成分:含蛋白质、淀粉、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皂苷等。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经。

功效:益脾和胃,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中气不足,虚弱乏力;瘰疬结核。

用法:煎汤,煮食,或作丸、散。

注意:多食滞气困脾;生品有毒,味辛麻口,不可服食,只可作药,入丸、散。

【应用举例】

鲜芋艿2 00克,同适量粳米煮粥食。用治小儿连珠疬及虚疬。现代用于淋巴结核和慢性淋巴结炎。

●  番薯

来源:为甘薯科植物甘薯的块茎。

异名:山芋、红薯、白薯、地瓜。

成分: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尼克酸、胡萝卜素、钙、磷、铁、粗纤维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人脾、肾经。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脾虚气弱,大便秘结。

用法:生食或煮、蒸,或晒干研粉。

注意:胃酸多者不宜多食,多食令人反酸。素体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

【应用举例】

1.番薯5 0 0克,加红糖60克,水适量煮至熟透,食薯喝汤。用于酒湿所伤引起的黄疸、泄泻。亦可作为病毒性肝炎脾虚湿盛者的辅助治疗。

2.干番薯片1 00克,研磨成粉,用水调匀,以小火煮至汤汁变稠时,加蜂蜜1 00克,一同煮沸即成。用于痢疾的辅助治疗。

【每日练习】

马铃薯、番薯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  魔芋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魔芋的块茎。

异名:蛇六谷、鬼芋等。

成分:含魔芋甘聚糖、蛋白质、果糖、果胶、魔芋淀粉等。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

功效: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主治:咳嗽、疝气、乳痛、瘰疬、烧伤、蛇咬等。

用法:煮食,或磨成粉做“魔芋豆腐”食用。

【应用举例】

1.魔芋3 0克,黄药子、天葵子、红木香、七叶一枝花各2 5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可用于各种恶性肿瘤辅助治疗。

2.魔芋3 0克,先煎2小时,再加枸杞根、鸭跖草各3 0克,七叶一枝花1 5克,煎汤,滤渣饮汁。每日1次,连服数月。用于鼻咽癌。

●  莴苣

来源:为菊科草本植物莴苣除去外皮的嫩茎和叶。

异名:莴笋。

成分:含糖类、钙、磷、铁、维生素C等。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凉。人肠、胃经。

功效:清热利尿,通乳。

主治:下焦有热,小便不利;产后乳汁不下。

用法:煎汤,生食,或煮食、炒食。

注意:脾胃虚寒不宜生食、多食。

【应用举例】

1.莴苣2 5克,捣烂,绞汁,一日分2次用米酒送服。用于产后乳汁不下。

2.莴苣适量,捣泥作饼,治热结小便不利。

●  茭白

来源:为禾本科水生草本植物菰的花茎经一种穗菌侵入后,嫩茎部形成的肥大菌瘿。

异名:菰笋、菰菜、茭瓜。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微量胡萝卜素、烟酸、钙、磷-铁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入肺、脾经。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除湿,通乳。

。  主治:热病烦热口渴;下焦湿热,小便不利,腹泻;产后无乳。

用法:煎汤,生食,或炒食。

注意:其性寒滑,脾胃虚寒之便溏腹泻者慎用。

【应用举例】

1.鲜茭白6 0克,旱芹菜3 0克,水煎服。用于高血压见心胸烦热、头晕、便秘者。

2.茭白15~30克,通草9克,猪蹄一具,一起煮食,用于产后无乳。

●  芥菜

来源: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芥菜的嫩茎叶。

异名:大芥、雪里红、黄芥。

成分:含钙、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入肺、大肠经.

功效:宣肺豁痰,温胃散寒。

主治:寒痰咳嗽,胸膈不利;胃寒少食;感冒风寒头痛、咳嗽。

用法:煎汤,绞汁或炒食。

注意:凡患目疾、疮疡、痔疮等人不宜食。

【应用举例】

1.芥菜2 5 0克切碎,生姜1 0克,红糖3 0克,煎汤,温服。用于感冒风寒伴有胃寒呕逆者。。

2.芥菜头适量切片,大米5 0克,同煮粥。对寒性咳嗽痰多色白、胸闷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  葱

来源:为百合科草本植物葱的全草或鳞茎。

异名:葱茎白、葱白头、青葱、香葱、四季葱。

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蒜素,又含二烯丙基硫醚、草酸钙。另含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胡萝卜素、脂肪、多糖、钙、镁、铁等。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入肺、胃经。

功效:发表,通阳,解毒。

主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阴寒内盛的腹痛、二便不通、痢疾等。

用法:煎汤、煮粥,或作调味品。

注意:表虚多汗者忌服。

【应用举例】

1.连根葱白20根,粳米6 0克,加水适量,熬粥,趁热服食。用于感冒风寒无汗轻证,或感冒初起症状不明显者。

2.葱白1 5克,淡豆豉3 0克,加水煎汤,乘热服。用于感冒轻证。

●  生姜

来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异名:嫩者名紫姜、子姜;宿根名母姜;干燥根茎名干姜。

成分: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等。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发表散寒,健脾止。呕,解毒。

主治:风寒感冒轻证;胃寒呕吐,腹泻;半夏中毒。

用法:煎汤,绞汁,或作调味品。

注意: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

【应用举例】

1.生姜6克,紫苏叶3 0克,水煎顿服。用治风寒感冒,鼻寒流清涕,头痛等。

2.生姜绞汁,每服一汤匙,和醋少许,空腹顿服。用于胃寒呕吐不止。

▲百合

来源:为百合科草本植物百合、细叶百合等多种同属植物的鳞茎。

异名:百合蒜、白百合。

成分: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多种生物碱、钙、磷、铁等。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寒。人心、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主治:肺燥咳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温热病后,余热未尽,神思恍惚,虚烦失眠。

用法:煎汤,煮食或蒸食。

注意:风寒痰嗽及脾胃虚寒大便滑泻者不宜用。

.  【应用举例】

1.百合1 2 0克,蜂蜜3 0克,拌匀,蒸熟,时时含数片,咽津、嚼食。用于肺热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

2.百合6 0克,生地黄3 0克,加水煎汤服。用于百合病,精神恍惚,虚烦不安,口苦,小便短赤,脉微数。

●  山药

来源:为薯蓣科草本植物薯蓣的块茎。

异名:薯药、薯蓣、淮山药、白苕。

成分:含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淀粉酶、胆碱、黏液汁酶及薯蓣皂苷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妇女脾虚带下;肺虚久咳咽干;肾虚遗精,尿频,消渴多饮。

用法:煎汤,作丸、散,或煮食。

【应用举例】

1.山药6 0克,切丁,大枣3 0克,粳米适量,加水煮粥,以糖调味服食。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营血虚亏者。

2.鲜山药6 0克,捣烂,加甘蔗汁半碗和匀,置火上炖熟服用。用于久病咳喘,痰少或无痰,咽干口燥等。

【每日练习】

1.魔芋的功效是什么?临床主要用于何种病证?

2.百合、山药的食疗作用是什么?

(0)

相关推荐

  • 【养生健体】100天学中医食疗(二)

    [养生健体] 100天学中医食疗(二) 作者:郭海英 第3周     ●藕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肥大块茎.     异名:莲藕.     成分:含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和焦性儿茶酚 ...

  • 【养生健体】100天学中医食疗(三)

    [养生健体] 100天学中医食疗(三) 作者:郭海英 第5周     ●鸽蛋     来源:为鸠科动物原鸽或家鸽的卵.     异名:鸽卵.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 ...

  • 『一百天学中医食疗』第三、四周

    第三周 ●  藕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肥大块茎. 异名:莲藕. 成分:含淀粉.蛋白质.天门冬素.维生素C和焦性儿茶酚.d-没食子儿茶精.新绿原酸等多酚类化合物.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人心.脾.胃经 ...

  • 『一百天学中医食疗』第五、六周

    第五周 ●  鸽蛋 来源:为鸠科动物原鸽或家鸽的卵. 异名:鸽卵.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铁等.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肾经. 功效:补肾益气,解毒托脓. 主治 ...

  • 『一百天学中医食疗』第七、八周

    第七周 ●  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此外可伴见皮肤瘙痒,易生痈疖等.实验室检查以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 ...

  • 『一百天学中医食疗』第九、十周

    第九周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由于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以皮肤.黏膜.内脏及其他组织的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出血的特点是皮肤.黏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尖大小的 ...

  • 『一百天学中医食疗』第十一、十二周

    第十一周 ●  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即脑血管意外)经治疗后遗留下来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的总称.常因本体先虚,阴阳失却平衡,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肢体失养所致.痰瘀为本病的主要 ...

  • 『一百天学中医食疗』第十三、十四周

    第十三周 ●  闭经 年逾1 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停经3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素体肝肾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大出血等,致冲任血 ...

  • 『夏季中医养生』第一章 夏季的特点及养生原则

    第一章夏季的特点及养生原则 一.夏季养生指导 "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人虽然是有思维.有情志的高级动物,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生 ...

  • 『黄帝内经对症食疗』第一章 第一节 八、分清食物温和凉

    有位干休所的老干部,平时胃不太好,怕吃凉的,但听人说多吃苦瓜.豆腐对心脏好,她就经常吃,结果治胃病的药吃了一大堆,总是不见效.后来,还是老伴听了食疗课后,提醒她不要再多吃苦瓜.豆腐.结果过了一段时间胃 ...

  • 『黄帝内经对症食疗』第一章 第一节 七、辨证气血阴和阳

    气.血.阴.阳是构成内脏和维持内脏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中的水谷之精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是不断地运动着的具有极强活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