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友作品 || 诗与歌(一)
题记:起初诗都是唱出来的。今天聊这个。
第一首海子的诗《九月》。
歌手周云蓬演绎。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 我的泪水全无
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
海子是安庆怀宁査湾人,原名查海生。
15岁年少考取北大法律系。
自此开始诗歌创作。
这首诗是海子1986年创作。
此时他已在政法大学工作三年,同时距离1989年3月26日还有三年。
现在是2017年3月24日,依旧能从诗中读出三十年前他的那份旷世孤独。
诗中提到的木头和马尾是马头琴的两部分。
马头琴是什么?来自大草原的乐器,两根弦,马尾做成。
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一幅画。
诗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众神湮灭的时刻。
在远方的远方,痛苦思索的诗人,琴声在呜咽,泪水早已全无。
或许诗人是在这里决定,迈出前往死亡远方的第一步。
每年三月底,仍有人会去怀宁高河看看这个年轻人。
周云蓬,盲人歌手。
9岁失明,后学琴,民谣曲风,关注社会人文。
我知道他时,是因为下面这首歌。
“绣花绣得累了吗,牛羊也下山了,我们烧自己的房子和身体生起火来,解开你红肚带,撒一床雪花白,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中荡开”
据说,他在火车上与姑娘偶遇,相知相恋。
父母出面阻扰,自此走散。
这首歌,不,这首诗歌,脱胎于此。
2010年周云蓬出了张专辑《牛羊下山》,将古诗谱曲唱出。
比如《长相思》《草木深》《关山月》《游子吟》,有兴趣可以听听。
其中一首《杜甫三章》我第一次听时,在若明若暗的滴水声中。
听周云蓬念白“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完全忘记了自己置身何处。
好了,换个思路。说说第二首。
《乡愁四韵》余光中的《乡愁》,大家都熟悉。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罗大佑先生谱曲,填词,就有了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海棠红是什么?
外蒙没有独立之前,我们中国的版图形如火红的海棠叶。
无限的离愁与思念。
罗大佑20多岁写出这首歌。
在歌中,更是用吉他拨出古琴的意境。
何谓音乐教父?振臂一呼·纷至沓来般的领袖气质是也。
去年去厦门转了转,在环岛路,远眺大小金门,耳机里就是这首歌。
所以有机会,一定要去对岸走一走。(很多两岸题材的纪录片,必选这首歌做垫乐。)
第三首《情妇》,作者郑愁予。
生于大陆,抗战时四处逃难,49年随父至台湾,大学任教,作家。
写过著名的《错误》一诗。
台湾现代民歌手李建复与陈俪玲重新演绎他的《情妇》一诗,改名《青石小城的也许》。
“在青石的小城 住着我的爱人
我什么都没留下 只有一盏金菊花
我把金菊送给她 只因它像是阳光
薄雾轻垂掩着花 隔着花的是高窗
也许 透一些寂寥进来
也许 金菊花是善等待
我想寂寥与等待 对我的爱莫是悲哀”
郑愁予说,因为金线菊最早开花,凋谢却最晚。
这比喻无尽的等待。
这首诗,看似写爱情,其实对应了作者年轻时因战火四处逃难后定居台湾,又因年轻时接受的左派思想,处处受制,四处奔波。
郑愁予还有首诗《偈》,被台湾民歌手王海玲唱过。
“不再流浪了
我不愿做空间的歌者
宁愿是时间的诗人
然而我又是宇宙的游子”
这首偈,真实写出诗人四处奔波·生命无常的心声。
多说一句,王海玲是谁呢?
唱过一首著名的《忘了我是谁》,你一定听过。
“不看你的眼 / 不看你的眉 / 看了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谁”
唱这首歌时,她是高二的学生。
尾声:跪求各类好声音不唱以上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