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化串讲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现代文明高速发展至今,随着由科技进步所推动的物理自由的迅速渐进提升,人类的整体思想自由得到历史性绝对提升,遗憾的是,思想萌发的零起点决定,只要还有一个未曾突破的逻辑天花板,人的思想自由既不可能具有终极自圆其说的终极性,又不可能展现科学所促进的物理自由的同步性,因为思想自由相对于形而上,物理自由相对形而下。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已经系统论证,人的意识存在与物理时空一样,是个多维结构,不同认知维度之间的临界关系就是不同的逻辑天花板,所以只要没实现语境方面的终极自圆其说,就意味着人的文化领域有太多未曾突破的逻辑天花板。正因为这些逻辑天花板都是形而上学存在,所以只能由形而上的哲学突破,科学因为相对形而下,所以在无能为力之余,科学进步在超前发展之余,总要停下脚步等待哲学通过理论创新把已知与未知之间似是而非的逻辑天花板予以集中打破,因此哲学每进步一次,就意味着人类在科学领域将有一次系统化和规模化创新。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发现,任何字词都有相关的定义以确定相关的名实关系,所以这种命题与定义的名实关系用传统中文表述,是然与所以然的关系,再用西方哲学语境表述之,就是现象与本质的递进认知关系。我发现,任何现象都可以一言以蔽之于“存在”命题,但只有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把存在明确区分为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后,人的文明在哲学语境的现象与本质的递进认知关系终点才能被分别明确为终极主观思想自由和终极客观物理自由,其中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重点解决的是人的文明存在的可终极自圆其说的思想自由问题,具体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在认知上的泛化机理的明确,进而明确,作为思想体系的现象与本质之间递进认知关系集成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进行借假名真的会意表义。会意表义既是人的形而上学能力的过程,又是体量不断放大结果,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称之为无数个因果关系反复叠加的因果一致性关系,实际就是对形而上的现象与本质关系认知进行形而下的内容与形式表述,因此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把狭义的形而上定义为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感知,把用形式表述内容定义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形而下学,同时因为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都是学,所以参照人的逻辑分析能力是在多维结构自然跃迁机理,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又把狭义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统称为广义的形而上学,而且把狭义的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形而上学感知之后的再形而上学的主观见之于主观定义为形而中学。上述这些可终极自圆其说于终极常识化的表述都是中西方思想精华常识化互译的结果,不但使中国传统的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命题变得通俗化,更重要的是,是可以进一步雄辩地明确,西方哲学语境根本没有类似形而上学、形而中学和形而下学这样关于逻辑在客观与主观视角间自由跃迁的绝对辩证认知,一是因为他们用主观与客观定义分别偷换了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的定义,二是因为他们用形式逻辑的排中律直接否定了逻辑先天的绝对辩证属性。这些都在此前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当中得以系统论证成功,本书也将以自上而下的视角对其重新论述,因为哲学要想常识化普及,还有许多旧的自下而上视角所未能打破的逻辑天花板。综上,通过新视角,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就可以明确,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人的本能的形而上学追求,这种追求所形成的思想成果只有借助语言文字的帮助,才能以不脱离形式的内容的方法把虚幻的形而上学思考演绎成形而下学成果,只有这样明确了语言文字的泛化机理在这其中的媒介作用,才能把无数个因果关系的历史性叠加形而上地称之为因果一致性,这样一来,作为主客观一致性存在的人才能在整体一致性的认知框架内常识化厘清可能性与现实性、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同生共死的一致性——在人的语境中,既没有脱离可能性的现实性,又没有脱离现实性的可能性;却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又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上面这一段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的可终极自圆其说于常识化普及的串讲,是任何人实现个体性常识化转向于终极自圆其说所必须的自省过程,越早领会清楚,就能更早实现终极自圆其说于终极自律的终极成熟境界,不然就只能继续过局限文明条件下知行不一的有洁癖的苟且人生。综上,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人的文明存在在文化方面不变的本体论追求,因此只要不能把本体论追求与语言文字在认知上的泛化机理建立起因果一致性关联,哲学就没有终极自圆其说于整体成熟的机会,人的文明和文化存在就不可能知行合一地整体成熟于终极价值观的必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