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水浒:从历代农民起义的失败根源,浅析宋江招安有何难言之隐
《水浒传》成书以来,无数读者最为耿耿于怀,甚至跳脚骂娘的,莫过于宋江一门心思要招安,最后葬送了梁山大半好汉的性命这一结局。为什么宋江铁了心、豁出命都要主张招安呢?难道就不能如李逵时常挂在嘴边的那样:“杀上东京,夺了鸟位,也图他一世快活!”
李逵是个粗人,在他眼里:赵宋王朝的朝廷,就像那梁山之上的忠义堂;朝廷之上的龙椅,就像那忠义堂上的虎皮交椅。因此“夺了鸟位”,就像林冲火并王伦那么简单,大不了他黑旋风抡起两把板斧,在汴梁城里,排头砍过去足矣。
李逵的痴人说梦,当然不现实,所以宋江每次都责怪道:“这黑厮,又要胡说!”宋江作为梁山之主,总揽全局,他的大局观定然不会像李逵那么狭隘。以梁山十万之众和整个赵宋王朝相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粉身碎骨。
招安真的是宋江所出的一大昏招吗?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宋江带领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及十万喽啰,与赵宋王朝分庭抗礼,胜算几何呢?如果宋江、方腊能联手,而不是互相残杀,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答案是残酷的。如果宋江不招安,梁山好汉的下场一定是被剿灭;就算宋江和方腊成功联手,与赵宋王朝一较高下,下场一定还是被剿灭。
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看待宋江及方腊等北宋末年的地方造反势力的下场:
农民起义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自古以来中国农民起义的原因,无非都是天灾人祸——人为或者自然导致的灾难,让大多数人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了,剩下的路就只有一条,揭竿而起。
人为造成的灾难往往都是官逼民反。王朝的代言人诸如官府和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使得支撑王朝的根基小农经济模式宣告破产。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当自身生命受到直接的威胁,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就像陈胜吴广所言:“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自然导致的灾难,比如某一年某一个地域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造成饥荒的自然因素诸如水灾、旱灾、蝗灾等,在中国历朝历代层出不穷。天灾造成的饥荒超过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而官府又无法进行有效的赈灾以挽救百姓,这又进一步恶化成人祸,加深阶级对立情绪。
封建王朝统治下的农民起义如要成功,必须满足两个先决条件。
其一,官僚地主阶级和小农无产阶级的矛盾对立空前尖锐,到达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底层社会和上层社会贫富两极严重分化。整个底层社会民不聊生、水深火热;而上层社会则腐朽不堪、骄奢淫逸。
其二,起义军的军事实力过硬,能够对腐朽的旧王朝形成摧枯拉朽的态势。起义军核心领导集团能时刻保持理性,制定明确的斗争纲领和路线,取得一人造反、万人响应效果,并且在反抗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最终摧毁旧政权。
针对前一个先决条件,简单概述宋江所处的北宋末年社会现状。宋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工商业最为发达的一个王朝,也是历朝历代国民生产总值最为富裕的一个王朝。因为工商业发达,宋朝对农民的剥削相较于其他朝代为轻。即使到了宋朝末年,其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历朝人民生活水平之上。
宋朝的覆灭,是因为外族入侵,与农民起义无关。北宋末年的社会矛盾,远没有达到秦朝末年或隋朝末年那种令百姓不堪重负的程度。
所以农民起义的内因,也就是社会阶级矛盾空前尖锐这一条件,宋江、方腊等人的造反情况并不满足。仅此一条,宋江、方腊等人的起义在后期就将无以为继,不能继续吸引更多的底层百姓加入,无法扩大起义队伍,也就失去了与赵宋王朝较量的可能。
针对后一个先决条件,宋江领导的梁山造反集团,以及方腊领导的南方起义军,单纯军事实力如何呢?
梁山与方腊政权军事实力分析
《水浒传》中宋江领导之下的梁山集团,有将领一百零八人,手下喽啰接受招安时为十万人左右。从阶级属性上来看,梁山将领之中,并无农民出身之人;而手下的十万小兵,上梁山之前多数是村野闲汉,不排除部分人是农民出身。
一百零八人的将领中,分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排名前三十六位的,一大半诸如关胜、呼延灼、秦明等人,原本就是朝廷出身的中下级军官;诸如卢俊义、李应、柴进等人,则是地主富农阶级出身;宋江、吴用是微末小吏,武松、李逵及三阮出身草莽,余者则是黑社会。七十二地煞,除去一多半人是凑数,余者也多为后期上梁山的朝廷降将。
出身背景复杂,派系势力浓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除了朝廷中下级军官出身的人之外,其他梁山好汉都并未受过任何军事训练,打仗对他们而言就是打群架,进退章法一无所知,战略部署更是外行。至于十万人的喽啰,充其量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挡刀挡枪而已。
梁山集团虽然在书中轰轰烈烈地和朝廷军队打过几次大仗,攻打州县、抢夺钱粮,先后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但是攻打州县的几次攻坚战役,都是取巧用计,打完就跑;而面对官军征讨的几次保卫战役,则是利用梁山水泊天然的地理优势,侥幸获胜。
宋朝虽然轻武重文,在与外族入侵的战争中屡吃败仗,但是专业出身的朝廷军队,与宋江领导的梁山集团进行大规模兵团作战,无异于足球场上国家队和业余爱好者之间的角逐竞争。小小的一个祝家庄,民兵性质的地主武装,宋江亲自带队打了三次,最后用计才能成功。梁山的军事实力,与赵宋王朝相比,不值一提。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不过是“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而已,最终被宋朝名将张叔夜召集数千民兵剿灭。《水浒传》中之所以夸大了梁山方面的军事实力,无非是在小说叙述为后来的朝廷招安张本。
那么,与宋江同期,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方腊起义,其军事实力几何呢?
相对于宋江等人的梁山聚义,方腊领导的才算是真正的农民起义。史载,宣和二年十月,苦于朝廷搜刮花石纲,祸害百姓,方腊于是在老家睦州揭竿而起,发动起义,很快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地,几乎全据徽浙一带。起义军很快达到二十多万人之多,其规模是宋江领导的梁山集团两倍。
方腊义军攻占杭州,建立政权,与宋朝分庭抗礼。然而好景不长,起义军很快就遭到了宋朝军队的残酷镇压。宣和三年,方腊在宋军攻打围剿之下节节败退,最终兵败被杀,至此起义失败。方腊从起义到失败,前后不过一年多的时间。
在《水浒传》中,扑灭方腊起义的是宋江领导的梁山招安部队。也就是说在书中,方腊起义军连梁山军队的战斗实力都不如。无论是从内因的社会矛盾上看,还是从外因的军事实力上对比,宋江和方腊领导的起义都远未达到取代赵宋朝廷的地步。
为何宋江主张接受朝廷招安?
宋朝之前,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只有刘邦领导反抗暴秦的起义取得了成功。而刘邦领导的起义,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定义为农民起义,称之为“士族起义”更恰当。刘邦之后,从汉朝建立的公元前200年,一直到北宋末年的公元1100年,中间1300多年里,无数的农民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
有名的农民起义诸如,汉朝末年的绿林起义、赤眉起义、黄巾起义都失败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无数农民起义也失败了;隋朝末年的瓦岗起义失败了,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也失败了。
或许对宋江和方腊而言,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是同样发生在北宋末年的王小波、李顺起义。王、李起义军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有蜀道天险依然摆脱不了被扑灭的命运。梁山虽有地利之便,比之蜀道之难若何?
王小波、李顺的下场,正是血的教训摆在眼前。无数农民起义都是功败垂成,宋江、方腊等何德何能,可以和赵宋王朝分庭抗礼,并且取得胜利?
历朝历代,农民起义的下场都是三种。第一种,是被当权的朝廷以战争的形式残酷地镇压下去,起义军只有死路一条,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多数如此。第二种,是起义军成功推翻当权的王朝,建立新的政权,在宋江之前只有刘邦成功了,在宋江之后只有朱元璋成功了。第三种,是起义军在取得一定胜利后投靠当权的朝廷,比如唐末黄巢起义军叛变的将领朱温。
宋江选择的,正是这第三条路。推翻当权的赵宋王朝,梁山方面并不具备这个实力,也不具备这个条件;被朝廷镇压下去,一辈子背上草寇反贼的罪名,宋江等人尤其是大半的投降军官不甘心,也不同意。所以宋江领导的梁山集团,只有招安一条路可以走。
综述:不招安是死,招安也是死
宋江的接受朝廷招安,并非平白无故。因为在宋江之前,高俅率领前往讨伐梁山的“十节度使”,就是曾经被朝廷招安的绿林好汉。节度使在唐朝是镇守一方的军事首长,手握一省的军政大权。只是到了宋朝之后,武人的地位没落,节度使的权力被大为限制,然而也不失为高官显位。
“十节度使”的成功,让宋江看到了造反到底之外的另一条出路。接受朝廷招安,首先可以保全性命,洗白梁山贼寇的名声;其次,还能报效朝廷,博个封妻荫子,这不正是宋江、吴用等人意难平上梁山,一心想要的结果吗?
然而宋江没有想到的是——不招安是死,招安也是死。虽然赵官家赦免了梁山造反集团的罪名,既往不咎,并且给了梁山好汉们一个血洒沙场、建功立业的机会;但是朝廷之中的奸官佞臣,即蔡京、高俅、童贯、杨戬等人,又如何能够容忍昔日的“梁山贼寇”,与自己同朝为官呢?
世事难为,宋江招安的隐衷,古往今来的读者,几人能懂得他呢?从选择上梁山的那一刻起,梁山好汉们的结局已经注定。宋江、卢俊义被蔡京、高俅下黑手毒死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吴用、花荣上吊身亡,一百单八位梁山好汉散如飘蓬,轰轰烈烈的梁山聚义,至此灰飞烟灭。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