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触目惊心的信息倒卖,是谁在暗网做生意?

文/陈根

已知宇宙中的可见物质为4%,暗物质和暗能量占96%。同宇宙类似,计算机开辟的虚拟空间也存在这样的比例其中,人们每天浏览的网站、论坛、贴吧等“明网”内容仅占全部互联网4%的内容,而其余96%的内容则存在于人们无法轻易获取的“暗网”之中。
暗网与明网相对而存在,是互联网的“至暗之网”。在一些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中,暗网承担了重要的作用。恐怖组织ISIS的网站,几乎全部建立在暗网之上。此外,从色情直播背后的庞大色情灰黑产业,到网络毒品贩卖的层出不穷,这些恶劣的网络犯罪行径也几乎都与暗网相关。
近日,再一次,通过业内人士登录Telegram、暗网,《经济参考报》记者报道了上亿条各类别的个人精准信息正被公开售卖的新闻。暗网不暗,随着暗网数据泄露信息倒卖的日益频繁,暗网治理已迫在眉睫。
溯源暗网,暗网不暗
暗网是存在于深网中的分散性匿名加密网络,作为互联网的地下世界,暗网的服务器地址和传输数据都匿名匿踪,只能通过特殊软件授权,对电脑设置以后才能连接到的网络。追溯暗网历史,几乎和互联网一样悠久
暗网的概念最初源于美国军事机构。1996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的研究人员David Goldschlag、Mike Reed和Paul Syverson提出构想,在某个系统中,任何使用者在连接互联网时都会实时处于匿名状态,而不会向服务器泄露身份。自此,研究人员开始开发一种尽可能匿名地通过互联网路由通信的方法,以应对人们对互联网安全性的日益关注。
Goldschlag,Reed和Syverson旨在通过多台服务器匿名路由网络流量,并在此过程中对其进行层层加密。由于在这个系统中,保护数据的密码像洋葱一样层层包裹,因此,他们将之称为洋葱网络”(Tor)
Tor在2002年发布时,有意将其作为免费和开源项目。这样一来,想要使用该软件的人就可以轻松访问该软件,同时也可以依赖分散的网络来获得最大的安全性。 随着Tor越来越受欢迎,其用户开始要求其发明者允许生活在压迫性政府之下的人们自由访问受限制的网站来应对审查制度。这促使Tor的创造者开始开发一种使其网络绕过政府监管的方式,以便用户可以访问受政府限制的网站
尽管Tor的发明者是怀着善意免费提供该平台并构建该平台以应对政府审查,但他们仍然遇到了另一个问题:平台非常复杂且技术性强,所以它的使用者仅局限于精通技术的专业用户。这就促使Tor的发明者开始开发针对Tor的易用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2008年,新版Tor浏览器发布后,Tor的使用变得异常简单,只需要简单的配置就可以连接上暗网,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暗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也使得大量非法内容的暗网网站的数量增加
可以看见,许多暗网没有任何恶意,包括诸如Tor之类的平台本身并不是恶意软件,其技术也被许多合法公司所使用。Tor浏览器更多是帮助普通人获得隐私保护,正面意义大于反面效果,直到比特币的出现。
2009年,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在比特币出现之前,虽然出现了大量的暗网网站,但基本上都是一些论坛博客类网站进行技术的分享,少有在线交易的产生。因为暗网上的用户往往处在不同的国家,使用的是不同的货币,而且双方都不想冒险使用信用卡或PayPal进行交易,因为这样很容易就留下痕迹,被跟踪。
然而,比特币匿名交易,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伴随着比特币的出现,交易类网站开始在暗网中涌现。2011年2月,罗斯(Ross Ulbricht)在Tor网络创建了第一个暗网黑市“丝绸之路”,被形容为邪恶版本的“eBay”。此后暗网开始出现各种类型的黑色交易,最终形成当前人们对暗网的大体印象。
鼎盛时期的“丝绸之路”,是暗网最大的毒品交易中心,每月大约1500万-5000万美元不等的GMV,用户量高达100万,全部通过比特币交易。2013年10月份,罗斯在图书馆被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拘捕,随后“丝绸之路”被关闭。
“丝绸之路”之后,暗网的黑色交易开始繁荣,Tor成为大量犯罪分子的温床,FBI等机构,也在暗网各种“钓鱼执法”,打掉很多犯罪活动。但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却再难关闭。由于暗网的匿名性和难追溯,在给了人们更多自由的同时,也令秩序价值变得更加难以保障
信息倒卖日益猖狂
暗网的数量是“明网”的400-500倍,占网络全部信息的90% 以上。也就是说,人们所能接触到的网络世界只是露出海平面的1/8,剩下的7/8隐藏在海平面下。可以说,暗网以自由之名做出召唤之势,又以自由之名作恶,犹如一个暗潮汹涌、鱼龙混杂的海底世界。
在暗网,人们能够发现大量令人震惊的暗网技术构建的惊骇内容:盗版、黑客、毒品、军火、血腥、暴力、色情、阴谋论、职业打手,恐怖分子、甚至是护照、美国绿卡都可以用比特币交易。
暗网是罪犯们最爱的交易平台,暗网是人性最丑陋的地方。事实是,暗网上几乎销售任何东西。枪支、弹药、毒品、各国伪钞、甚至人体器官,几乎所有违法的东西都可以在暗网中购买。不仅如此,暗网的销售还负责送货上门,提供多个国家的运输服务。
所有这些都不受网站所有者或政府部门的控制,并且全部受加密保护,这给网络违法犯罪提供了天然的滋生条件,包括物品销赃、色情服务、个人信息和数据的倒卖等。所有来到暗网游客,都会震撼于它的自由和嚣张
现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降临,在“明网”世界就已不断加剧的隐私危机,更是在互联网的“至暗之地”不断放大。《经济参考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随处可见的身份绑定、过度索权加大了App等渠道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虚拟货币加持下,不可控的暗网论坛、Telegram等社交平台正成为信息贩卖的主要渠道
哈工大(深圳)奇安信数据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川意表示,每年在暗网平台出售的各类泄露数据多达上万起,每年泄露的数据总量高达数十亿条,交易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这些泄露出来公开出售的信息,包括政府机构公民信息,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客户信息,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机主以及互联网、快递、酒店、房地产、航空、医院、学校等各行各业的客户、用户信息。
记者在暗网上看到,一份标称刚出库的某辅导机构全国高校93万学生身份数据售卖,打包价格为30美元。发帖者称,数据是网站记录的2016年到2018年的注册数据,里面包括姓名、手机号、学校、住址等信息。目前该数据包显示已有18次成交。
某快消品牌官方旗舰店销售信息数据则报价16美元。发帖者表示,数据包共有15623条该品牌2020年中销售数据信息,包括购买人、购买信息、价格、购买时间,同时还有购买者的电话和地址。
此外,身份证正反照、手持半身照也被打包售卖。从发帖者给出的附件截图显示,可以看到相关照片不仅有当事人身份证正反面,同时还有当事人单人照以及手持身份证照四张照片。而这样的照片共有1500套,数据包售价为20美元。
暗网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挑战边界的机会,包括物理边界和网络边界暗网治理已迫在眉睫。
从正本清源到技术创新
解决暗网的信息倒卖问题,正本清源是首要措施。知晓数据的来源,从源头加以信息流露的遏制是关键一环。事实上,诸多的信息泄露案背后,往往都离不开“黑客”和“内鬼”作祟。
奇安信数据安全子公司负责人姚磊就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黑客可利用在线系统漏洞拖库、利用社工库或者弱口令等撞库。此前出现的QQ群、163邮箱、天涯、万豪、华住等数据泄露事件,均和黑客攻击有关。
“部分黑客也可利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漏洞、公共WIFI网络漏洞、终端旧设备数据删除不完全等,攻击终端企业数据,造成个人隐私数据泄露”。
“黑客”难躲,“内鬼”也难防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表示,就犯罪主体来看,单位内部员工或离职人员,利用职务或工作便利,非法获取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时有发生。
她举例称,被告人方某在某网络公司任职期间,非法复制获取公司系统服务器中的公民个人信息10万余条,并出售获利。后该公司在排查中发现该员工账户使用异常,下载大量包含用户信息姓名、身份证、电话等公民个人信息,故报案。
数据泄露的数量远超人们的想像。在我国,2018年4月,某外卖平台被曝用户信息泄露,每条信息卖价最低不到一毛钱。信息精确到具体点的什么餐、用餐地点等私密信息。2018年8月, 某快递公司被曝泄露了3亿条用户数据,暗网论坛售价2个比特币,数据包括寄件人、收件人的姓名、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
2018年9月,某酒店集团被曝其住店客户数据在暗网售卖,泄露数据包括1.23亿条官网用户注册数据,1.3亿条旅客身份信息以及2.4亿条详细开房记录,全部数据共计约五亿条,售价约为37万人民币。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85.2%的app用户曾遭遇数据泄露
显然,如果不从源头上清理数据泄露,规范数据的使用,随着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和更新,对于暗网数据倒卖的打击将更加困难。
此外,对于暗网的信息贩卖治理,还需要深化技术创新,挤压暗网生存空间。针对变化莫测和来势汹汹的暗网,永久性的封堵并非治本之策,而需要不断深挖严查暗网中的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事实上,不只是犯罪分子依赖暗网的匿名性,执法人员也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暗网为己所用。
虽然暗网极易成为犯罪的“温床”,但并不意味着暗网“一无是处”。暗网可应用于很多领域,尤其是对数据安全和通信安全要求较高的军事通信、电子商务等领域,想要从技术层面应对暗网违法犯罪,最重要的是能及时发现暗网上的犯罪信息,这就需要完善针对暗网的科技监测和技术应用。
相关措施包括加强政府与企业在暗网技术上的合作,充分发挥腾迅、360公司、百度、美亚、烽火等我国知名互联网安全企业的优势作用,不断研发阻拦和破获暗网中违法犯罪信息追踪查源的难点,重点加强暗网中匿名违法信息的拦截与破获研究。在保护个人匿名信息合法性的同时,力争做到点对点的精准发现信息。
暗网的诞生并非天然的恶意,而是人性欲望的激活导致了“黑暗”如野草疯长。暗网和现实这两个世界也没有完全隔绝的可能,暗网世界和每个人都有关,暗网治理已迫在眉睫
(0)

相关推荐

  • 互联网的“地下世界”,暗网有多可怕?所谓的“法外之地”,到底在干些什么?

    提到暗网,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人口买卖,违禁药品交易,还是军火走私.暗杀悬赏? 自从韩国臭名昭著的n套房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暗网的存在,了解它的人们,描述它神秘恐怖.无法无天,却吸引了更 ...

  • 陈根:用信息生产能量,信息引擎速度惊人

    文/陈根 150年前,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创造性地提出了信息引擎的概念,即从信息中产生能量. 假设有两个温度相同的房间 A 和 B,中间有一扇门.在这里,打开和关闭门时,快速移动的分子被分离到A ...

  • 陈根:偶然与必然,丁真的“触网”

    文/陈根 在颜值就是生产力的当下,丁真火了. 偶然闯入摄影师胡波镜头的丁真,因其纯粹清澈的微笑最终在抖音上发酵,不到两小时,播放量就突破1000万. 网友对丁真的喜爱复制了饭圈的狂热,从霸榜热搜到&q ...

  • 陈根:量子密码学新突破,为信息保密助力

    文/陈根 基于量子力学最强大的特性和资源,如量子纠缠.隐形传态和不可克隆定理的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量子信息成为了第二次量子革命背后的核心科学. 与此同时,当前,经典密码系统的脆弱性不仅成为对当前的潜在 ...

  • 陈根:从数字人格到数据资产,再谈信息保护

    文/陈根 2003年,中国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着手部署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研究工作. 201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纳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 ...

  • 陈根:从自觉信息到自发信息,信息的意义

    文/陈根 这是一个属于信息的时代.当前,信息已成为衡量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简单而直接的指标,人们能够说的出来的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的发展创造,一大半都和信息有关,比如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等. ...

  • 陈根:走向塑料时代,当呼吸都是塑料的形状

    文/陈根 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其中,具有密度小.易加工.高性能.多功能等优异性能的塑料,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塑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不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堆放塑料废 ...

  • 陈根:芯片再突破,IBM首发2nm芯片技术

    文/陈根 芯片是市场的灵魂,也是信息产业的三要素之一,芯片起则科技起,科技兴则国家兴. 简单来说,芯片就是采用几百道复杂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包括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器件及布线互联 ...

  • 陈根:宏观量子纠缠,被首次观测

    文/陈根 "量子纠缠",是一种只发生在量子系统中的神奇现象.两个纠缠后的量子,即使相隔数光年的遥远距离,彼此也可以在瞬间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的速度超越了光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 ...

  • 陈根:生物机器人——依靠细胞“长成”

    文/陈根 科幻作品<云端杀机>中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像蚁群一样的有机组织,形成千万级别的简易飞机群,以蜂拥而至.出奇制胜的步骤完成了刺杀行动.这一场景生动展现了集群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和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