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盾构施工掘进技术要点(三)
盾构到达接收与注浆
3.3 盾构到达接收
3.3.1 砂卵石地层到达端头加固应按设计要求实施。根据实际情况,管棚管与管之间净距(设计为200mm)可适当减小,提高管棚实际效果。
3.3.2 盾构机到达端头前应进行有效降水,并确保降水水位低于开挖面以下0.5m,并施做探水孔进行检测。
3.3.3 盾构到达接收井150m前,施工单位应与监理单位、第三方测量共同复核隧道中心线和洞门偏差,保证盾构能准确进入接收井。
3.3.4 盾构到达10环管片内部均匀4个点位宜采用槽钢拉紧,拼装1环拉紧1环,拉紧点在纵向螺栓位置,确保管片防水效果。
3.3.5 盾构宜高于接收托架10-20mm的姿态到达。
3.3.6 刀盘破桩后拼装每环管片前,在刀盘前设置挡板提供反力,保证拼装管片的止水条能够压紧。
3.3.7 盾构盾尾脱离开到达环前应对盾尾后管片进行二次补充注浆,确保管片背后填充饱满并凝固后,盾尾再脱离开到达环管片。
3.4 注浆
3.4.1 根据不同的注浆效果、方式,壁后注浆分为同步注浆、二次双液注浆和补充注浆。盾构推进中的同步注浆和补充注浆是充填土体与管片外表面之间的空隙和防止地层变形、提高隧道的抗渗性、确保管片衬砌的早期稳定、减少后期变形的主要手段。
3.4.2 提高同步浆液粘稠度,同步浆液的初凝时间尽量控制在4小时以内;同步注浆的注浆速度与盾构机掘进速度相匹配。
3.4.3 同步注浆实行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控模式,注浆压力不宜低于1.5bar且不大于3.5bar,砂卵石地层同步注浆填充系数应不低于1.5,泥岩地层同步注浆填充系数应不低于1.25。
3.4.4 二次双液注浆在管片脱出盾尾4~5环后进行,二次双液注浆从管片上方向下进行注入,在进行二次注浆过程中应设置不小于1m的混流管,保证水泥浆液与水玻璃充分混合保障双液浆的质量,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2~4bar。二次双液注浆可有效控制管片上浮,提高成型隧道质量。
3.4.5 在泥岩地层掘进过程中,应每隔10环设置全断面止水环,止水环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3.4.6 经常检查台车上管片背后注浆填充是否饱满。如发现存在空隙要再次补充注浆,确保管片外表面与开挖面填充密实,降低管片渗漏水机率。
3.4.6 如采用中盾注泥和同步注双液浆系统,管片背后浆液能够填充饱满,管片上浮可控,可不用施作二次双液注浆、补充注浆和全断面止水环等,同步浆液填充系数以管片背后填充饱满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