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 供应商质量管理常见的九大问题
1. 针对供应商的管理,沟通和商业协议约束哪个比较重要?
商业协议约束比较重要,但沟通也很重要,两者缺一不可。
2. 如何防止供应商偷工减料?
首先,作为SQE不可能在供应商现场天天看他们有没偷工减料,可能供应商信誓旦旦说没有,但实际是有的,或者你去现场看时没有,但你一走就开始了。
从源头方面考虑,供应商偷工减料有可能是两方面的原因:
管理层的意思;
公司管控系统失效,是员工或者个别部门的行为。
如果是”管理层的意思“,那只能依靠<商业协议约束>来处理,如“扣绩效,罚款等”;
如果是属于“公司管控系统失效,是员工或者个别部门的行为”,那就要求供应商改善其管控系统。
3. 如果供应商数量比较多,怎么样比较高效去管理?
首先,每个职位根据工作职责的规定,应该都有个核定工作量的,SQE也一样,管理供应商的数量肯定也有个上限,因为人就一张嘴,两只手而已。但如果遇到问题所述,供应商比较多时,怎么样安排开展工作会比较利于提高效率呢?我的个人建议如下:
制作一个品质汇总表(内容包含从来料到出货的一系列品质数据,有品质异常的要附上详细的检验报告),让供应商把每天的数据在下一个工作日的早上10点前提交出来,自己每天浏览表格,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第一时间掌握供应商的品质状态,尽量把品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不然问题都在后端才发现,到时就分身乏术,焦头烂额了。
4. 如何让供应商提供真实的信息?或者如何让供应商尽量提供真实的数据?
首先,由于商业立场不同(对立状态),供应商很多时候不会提供真实的信息给到SQE的。但若SQE得到的信息是虚假的,工作是很难得到顺利、高效的进行的。对此我有如下建议:
商业模式约束----如“发现信息虚假,就扣绩效,罚款等”。
沟通(这招不一定有啥效果啦)-----沟通主要是让供应商感觉我是来帮他的,提供真实报表给我对他们是有好处的,若我及早发现问题,可以协助他们解决,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在后续造成更大的损失。
5. 如何获得供应商的信任(即是建立良好,真实的沟通)?
处理问题时要适当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当然核心立场肯定还是从公司利益出发),在不损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多给他们排忧解难。
如:针对配合度好的供应商,”偶尔产线发现一些容易识别且不良率比较低的来料不良,就尽量帮他们以换货的方式处理(和产线沟通下,让产线帮忙挑选出来,不良品直接用良品替换),没必要叫他们过来Sorting(会加大他们的负担),当然针对此不良,还是要回复8D报告并做做改善,后续跟踪到直至问题关闭。
6. 如何处理供应商抱怨报价低,没钱赚等类似的怨言”?
作为SQE,千万千万不要主动牵头或介入”提高报价的事情中“,因为没有供应商会说:“产品很好做”,都会说:“很难做,没钱赚"。正确面对这种抱怨时,应不要去正面理会,听一下就行了,或者强调自己都不清楚产品报价(实际情况也是这样),自己的工作只是管好品质,此类问题自己爱莫能助。其实,供应商真正遇到此类问题的处理流程应该遵循双方当时的《商业协议》就行处理,如“终止合作,重新提高报价等等 ”,到时真到了扯到品质的头上,再出面。如果SQE一开始就主动牵头或介入此事,将会造成恶性循环,如“以后一有问题,供应商就说做不到,要提高价格”,到时就难以管控了。
7. 如何面对供应商说做不到(品质要求太严)?
首先我们要追根问底的问他为什么做不到,我们也许或者根本没供应商懂,但没事,我不懂我可以问他们,他回应时,我们就质疑他,必要时亲自做DOE去验证他的说法,这样就有理有据了。如果结果不是他们说那样,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和DOE结果直接反驳他们,如果真的如他们所说那样,就让他们准备详细的DFM报告,如果标准是由自己(SQE)定制的,就按照DFM报告,适当放松标准,如果标准由更高一层或者其他部门制定,只将DFM提交给相关人士,让他们去做最后定夺。如果其理由涉及成本报价问题,参考问题6的思路,自己不去直接处理,让他们直接去找该找的人。
8. 如何评估供应商?
新供应商:根据审核表,每条每条核对,最终评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品质和工程)、机器设备、完整的品质系统(从来料到出货,该有的检验要有,且要合理)”。
旧供应商:依月汇总不良、我司发现来料不良,对方如何处理?处理是否及时?处理效果?
9. 供应商不配合(订单小),其在业界还比较有优势和实力,怎么办?
不配合,首先适当沟通(了解为什么不配合?是否双方沟通问题等),如上不行,则按照商业协议处理,没有商业协议,或者是不平等条约,则重新协议,如果无法重新协议,则找新供应商替代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