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小说、影视、历史经验中学习?从新手到高手的3个方法
原创/李撒欢「唯一作者」
我们能从小说、影视、历史中学到什么?
有人说,《遥远的救世主》只是一本小说,《天道》只是一部基于它改编的电视剧而已,怎么能基于小说、影视作品学东西呢?更多只是一种娱乐而已。
之前也听过一个留学的海归表达类似的观点,他对于自然学科十分推崇,毕竟化学元素、物理规律都是那么的严谨,形成了一种美感。但是对于人文学科则持怀疑态度。
以历史来说,先不说历史上记录的史料是不是真的,即使是真的,然而里面中各种人物角色的决策依然充满着大量不确定性。很多皇帝从小到大就学习治国理念,最终却依然无法阻挡改朝换代。
在人文学科中充满着大量互相矛盾和冲突的观点,即使对于同一件事,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人充满着疑惑,不像是自然学科那样可以带给我们一种确定性。
那我们解读其背后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意义在哪里呢?
01 我们要学什么?
曾获美国普利策奖的威尔·杜兰特写过一本书叫做《历史的教训》,其中聊到了为什么要学历史。
这里延展一下,就是我们要从这些看似并不确定的内容中学什么?
① 人性的镜子
评价一部小说、影视作品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对于人的触动性,人在其中的自我投射。
比如,大热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吸引了全球亿万粉丝的观看热潮。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被其娱乐性所吸引。毕竟这看似是一个架空的故事。但实际上呢?
作者乔治·马丁参考了大量的历史原型,里面的很多人物角色,甚至发生的事件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很多人会对乔佛里印象深刻,无比的骄横跋扈、残忍无情,在书中他实际上是瑟曦与弟弟乱伦所生的儿子。坐上王位以后,最大的乐趣就是杀人。
在历史上同样有个类似的角色,就是兰开斯特,他并非国王亨利六世的亲生儿子,而是王后与他人的私生子,有记载,在兰开斯特13岁时,最热衷的就是砍头或发动战争。
人性的镜子指的是,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位置,处于什么样的情境当中,会产生什么样的作为。
对于乔佛里来说,国王对他只意味着无法无天,没有边际的任性胡作非为,而根本没有意识到国王的责任。对于瑟曦来说,她对于孩子无边宠爱,最终也是让乔佛里自食其果的原因之一,反而毁掉了他。
② 历史并不提供必然性
人文学科跟自然学科的必然规律不同,它并不提供必然性。
它提供的是无尽的可能性。
- 如果你认为人性本善,那么读读历史就会发现,人性中的恶,深入骨髓,可以做出无数惨绝人寰的坏事出来。
- 如果你认为人性本恶,那么读读历史也会发现,人性中的善,璀璨夺目,可以做出无数让人动容的好事出来。
举个例子,在19世纪末,德国拜耳制药公司,为了找到一种可以大幅降低人类疼痛的止疼药,花了大笔的资金研发,最终研发出了今天人人谈之变色的「海洛因」。
我们会面临很多的困惑、困难、艰难的选择,如果我们熟悉历史、熟悉经典的文学作品、影视,它们就会给予你一种强大的力量。
- 当你遭遇别人的非议时,想一想当年的韩信的胯下之辱。
- 当你遭遇不公时,想一想《肖申克救赎》中的安迪。
- 当你想要接受命运的安排时,想一想《遥远的救世主》中的丁元英。
这种力量不在于让你去模仿他们的行为 ,而是能让你从自我的视角走出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③ 没有绝对的答案
足够了解历史,就会发现,如果有人跟你贩卖必定能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然后就能一劳永逸,那么他肯定在骗你。
因为当年秦始皇也曾经这么想过,想要一劳永逸解决治理问题,让自己的治理可以千秋万代。
里面最大的变量就是人。
索罗斯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反身性」,指的就是一个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永远是局部和扭曲的,不管他多么聪明多么有经验,而且这种扭曲的观点又会反过来影响事情本身。
人是不断变化、不断成长的状态。并不是一种完全静止的状态。
可能跟你一起创业打天下,有着过命交情的小伙伴,小有所成以后,转过头就变成了你的商战对手。这种事情在商业史上屡见不鲜。
当一个人了解了足够多的可能性以后,思维就会变得开放,而不会过于僵化和走极端。
02 如何更有效的学习呢?
① 模拟选择
台湾大学历史学者吕世浩也曾谈过自己对于历史的学习,提出了一个核心思路,就是类似于管理学中的案例研究学习。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就是历史中、影视剧的那个人物,你会如何选择?可以将自己带入到不同的角色当中,来进行模拟决策。
糟糕的电视剧人物,一定是扁平化的,行为往往令人莫名其妙,也就是说正常人根本就不会那么干。
比如,恐怖电影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节,明明一群人,但是非得有人莫名其妙的单独行动,好去送人头。
优秀的作品恰恰相反,不管角色是好是坏,其必然要有自己的逻辑线,不会莫名其妙的做蠢事。
比如,《复仇者联盟》中的反派灭霸,从他的视角,他是为了让宇宙的人口不要超过资源负载,本身也是一个悲剧角色。他采取了非常极端和一厢情愿的做法,在实际结果上造成了很大的灾难。
当角色陷入到关键决策时,思考一下,你会如何做?做出的选择是不是会比对方更好?你看到哪些信息是对方没有看到的?
所以,同样是看历史的经验,看影视剧小说,有些人只是抱有娱乐心态,打发时间,而有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反而锻炼了自己的思考。
② 揣摩通透
为什么一些经典作品,可以被反复拿来看,反复思考呢?
吕世浩讲他自己读《史记》。至少要读十遍以上,才略有所得。
原因就是当我们投射到角色中进行选择时,你做选择的逻辑是什么?不同的时间段,可能思考是不一样的。
秦始皇病逝的时候,身边有两个他极其信任的人,一个是李斯,另一个是他最喜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赵高。
秦始皇死前传位给太子扶苏。扶苏人很正直,也有才华。虽然有时会与秦始皇观点冲突,但是秦始皇最终还是传位给了他。
但是呢,赵高不这么想。他想伪造遗诏传给胡亥。这样自己就能凭借老师的身份,获得巨大的权力。而且扶苏并不待见他,扶苏登位以后,自己肯定没法得到重用。
想伪造遗诏有一关必须得过,就是李斯。李斯位极人臣,凭借秦始皇的信任拥有巨大的权力,如果他不同意,赵高是绝不能得逞的。不过,李斯跟太子扶苏的关系也不好,对于一些政策上有意见冲突。
这时候,如果你是李斯会怎么办?到底是伪造遗诏传给胡亥还是不伪造呢?
这个选择极难。
不伪造:
- 作为秦始皇的信臣,理应尽忠,尊重秦始皇的遗愿。
- 相信太子扶苏的人品,足够正直,不会因政见不同,而打击自己。
伪造:
- 胡亥保证可以保留自己的官位。
- 昧着良心打压朝中异己,把胡亥坐稳位置。
- 防范这个秘密被泄露。
李斯最终还是选择了伪造遗照,最终传位给了胡亥。但是,最终朝政被赵高把控,视大权在握的李斯为死敌,诛杀之。
因为这是保护一个秘密最好的方法。
③ 实际运用
在《失败的逻辑》中,心理学家通过一个实验控制变量,结果发现,新手和专家的区别并不在于智力、经验,以及动机。
那么最核心的差别是什么呢?
是一个人拥有的如何运用他们学到的智能和技能的知识。
也就是说,新手匮乏的是如何来运用他已经知道的知识。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是什么,而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用。
这也是历史、影视、小说的核心价值所在,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场景。
- 什么时候应该清楚的确定目标并在行动前仔细的分析,什么时候只要简单的干活,别多想,对付过去就行了?
- 什么时候需要全盘的考虑问题,什么时候需要聚焦一些细节思考?
很多人参加培训也好,或者读一些工具书也好,学到了很多模型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其运用的场景变化,矛盾点就在于这些场景变化是无法穷尽的。
而这也成为新手和高手的分界线。
学到模型中需要找到大量的场景应用,而除了现实以外,就是历史、影视、小说等等提供了海量的训练场景,可供思考训练,这样才能触摸到不同模型的适用边界在哪里,在实际应用中才能想到当下适合用什么样的模型。
总结:
小说、影视、历史的意义在哪里?
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模型模拟训练场。
就跟《黑客帝国》中,尼奥进入matrix进行功夫练习一样。
而这个训练场是没有人教的,也是无法教的。这个训练场越丰富,意味着对于各种模型的消化吸收能力越强,从而可以在实际中避免错误决策,大幅提升正确决策的可能性。
在具体应用上主要有三种方法,在实际上往往是交叉融合在一起的:
①模拟选择,带入到不同的角色中想象自己会怎么选?
②揣摩通透,你可以从多少种视角来选择?有几种不同的模型思路?
③实际运用,熟悉探索各种模型的边界,从而能在实际中调用。
没有训练的知识最终都会变成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