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笔记155】古典园林中的村居智慧,你知道吗

我们印象中的古典园林和村落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很多园林中的设计都源于农村。

农村绿化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这三个基本原则的指导之下,能使居住部分和自然环境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人工与天然相配合的绿化地带。

我们印象中园林的小桥流水,竹影粉墙都来自于江南的村居。

小桥流水

竹影粉墙

所以这篇文章我就总结一下陈从周先生讲述的古典园林中的村居智慧。

大体来说村居分山地和平地,山地的居民,居住的房子都是依山傍岩,住宅的四周都有树木环绕。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湘潭韶山冲故居就是一个好例子。

湘潭韶山冲故居

平原地区的村落大都建设在河流或者道路旁。大多也有树木环绕。尤其是西北方向,用来抵御烈日防风。

宅前必留出一块广场,用以晒农作物之用,广场之前又植树一行,划分出空间的边界。

住宅的北面一般种植高树,江南则栽竹子,既可以遮阴又能迎风。

鸡喜欢居竹林,因为根部多小虫可食,且竹林之根要松,经过鸡的活动,有助竹的生长,两全其美。

住宅之外的通道,皆芳树垂荫,春柳拂水,都是极妙的画面。而这些绿化也不仅仅用来观赏。它们都有自己的功能。

比如:栗树、乌桕、楝树,这些树不仅果实可以食用,其木材也可以利用。

硬木如檀树,石楠。

佳材如银杏,黄杨。

以上品种每年修枝与抽伐所得的木材可以用来制造农具与家具

华北的杨树,槐树;浙江以南的樟树;福建以南的榕树都是当地的特色,待树长大则翠盖若棚。

村落建筑常利用矮树作为绿篱,绕屋代墙。

宅旁的竹林与果树,在生产上也起作用。

池塘中种植芦苇,布菱荷。如嘉兴的南湖,南塘的莲塘。

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造园。所以我们今天在园林中见到的“柳荫路曲”、“梧竹幽居”、“荷风四面”等都是从农村的生活中提炼得来的。

明 沈周 青园图

夏圭 梧竹溪堂图

清 程邃 深竹幽居图

所以山水画中的园林都是一派村落风光。除了这些园林中还有一些有趣的设计也和村居智慧密不可分,比如古代园林中的桥常用一面阑干,这从很多山水画中都能看到,其实也是仿自农村。

元 罗稚川 溪桥策杖图局部

明 仇英 独乐园 局部

清 上睿 携琴访友图 局部

我们在农村见到的各种小桥大多没有栏杆,或者只有一面阑干。

这是因为农民经常要挑担过桥,如果两面用阑干,妨碍担行,如牵牛经过,更加难行。

所以农村的桥,无阑干则可,有栏则多一面,后来的造园人不明此理,小桥两边都加阑干,像个狭窄的弄堂,这未免“数典忘祖”了。

小流架板桥,清溪点步石,稍阔之河,曲桥几折,委婉多姿,尤其在山映斜阳,天连芳草,渔舟唱晚之际,人行桥上,极为动人。

水边之亭,缀以小径,其西北必植高树,作遮阳之用,而高低掩映,倒影参差,所谓“水边安亭”“径欲曲”者,于此得之。

说完桥,我们来聊聊水系的驳岸,在明末造园家张南垣的理念中,无论是池塘还是沟渠都应该做成曲折迂回的沙岸,这就是所谓的“曲岸回沙”。陈从周先生认为曲岸回沙,野塘小坡都是从村居中总结出来的造园范本,别具野趣。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之前讲过明朝时候的拙政园,那时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处处透露出田园风光。其中对于拙政园水岸的描绘意远台、钓䂬、志清处都能表达曲岸回沙的特点。

意远台

钓䂬

志清处

但今日则尽砌石岸,顿异前观。

今天拙政园驳岸的局部处理

陈从周认为造园家不熟悉农村景物,必导致伧俗如暴发户。今更有以“马赛克”贴池间者,无异于游泳池了。

宝墨园

宝墨园

农村的建筑妙在地形有高低,景物有疏密,建筑有层次,树木有远近,色彩有深浅,黑白有对比等,千万村居无一处相似雷同。

舟行也好,车行也好,十分亲切,观之不尽,有了建筑必有生活,有生活必有人,人与景联系起来,所谓情景交融。

我国古代园林大部分模拟自农村景物,而又不是纯模仿大自然,所以建筑物占主要地位。

网师园的建筑占据了大部分面积

在古代造园工人又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有体会,便可形成可留,可游,可看,可听,可想别具一格的中国园林。它紧紧和人结合了起来。

农村多幽竹嘉林,鸣禽自得,春江水暖,鹅鸭成群,来往自若,不避人们,因此在园林中建造“来禽馆”,也是寓意在此,可惜今日在设计动物园时,多数给禽鸟饱受铁窗风味,入园如探牢,这也是较原始的设计方法,没有生活,没有感情,不免有些粗暴吧~

今余荫山房的孔雀

看完这期,你会发现我们今天看到的古典园林,从空间格局到植物选择,从桥梁到驳岸,从建筑到动物……可以说方方面面都是村居智慧。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传统村落的景观,小蚂哥给大家推荐一本彭一刚先生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相信你看完一定会对村落景观更加通透,对古典园林理解更加深刻。

这期就到这里吧,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