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顶得上5个师,他能抵10个师,但却因飞机失事英年早逝

美国人评价钱学森,说:“钱学森一个人能顶得上五个师。”

钱学森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若我顶得上五个师,郭永怀就顶得上十个师!”

郭永怀是谁?在我国两弹一星的23位元勋功臣当中,他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方面,全部都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他是唯一一位,获得了三方面全部荣誉的科学家。

在中国科技金字塔当中,郭永怀是站在最顶峰的耀眼明星之一,他生于1909年4月4日的山东省、容城县、郭家村。

郭永怀出生在农民家庭,因为从小就聪明伶俐才智过人,所以1919年的时候,去了本家叔叔所开设的学堂,从此开始了他的学生时代。

1926年,17岁的郭永怀,以拔尖儿的成绩,考入了青岛大学附中,成为镇里第一位公费学生。

三年后,郭永怀又考取了南开大学的预科理工班,后来读本科的时候,他选择了物理学专业,那时候就经常和同学一起探讨科技救国的道路。  

因为郭永怀成绩优异,所以在多位教授的推荐下,进入了北大的物理系学习。

当时国内最顶尖的多位物理学教授,很快就注意到了郭永怀过人的天赋,于是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为郭永怀夯实了专业的物理学基础。

原本,郭永怀毕业之后,能留在北大学校当中,在担任助教的同时,还可以继续为科学研究做贡献。

可是,因为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1937年的7月份,因为受战争的影响,郭永怀这位未来的科技巨擎,只能离开北京大学,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战争的岁月当中,郭永怀做了一位老师,在今天的威海二中执教,当时学校里有一口铁钟,是当年甲午战争的时候,用日本的炮弹皮制作而成。

每当钟声敲响的时候,郭永怀的内心就深受震撼,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如今的日本侵华战争,我泱泱华夏遭倭寇侵略,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1938年,郭永怀的双眼,看到日本人的飞机,轰炸我国城镇的时候,心中深感中国航空工业的薄弱。

无数人都在说,日本的飞机多厉害多厉害,中国空军多不行多不行之类的……

郭永怀没有抱怨,而是下定决心,要学会航空工程技术,用自己制造的飞机,升空之后守卫中华大地,去和侵略者殊死一战。

在大时代的影响下,郭永怀那颗报国之心越来越火热,祖国备受侵凌,我辈定要科技报国。

从此之后这颗爱国之心,便伴随了他的一生,也大大影响了他的一生。

1938年的夏,要举行留学生的招生考试,其中力学专业只招收一位留学生,但参与考试的却有三千多名学生。

当考试结束,成绩出来的时候,郭永怀和钱伟长,二人分数相同并列第一。

国内的多位教授出面,在他们的大力争取下,郭永怀和钱伟长双双录取。

(钱伟长,中国伟大的科学家)

郭永怀本以为,能顺利登船去往加拿大深造,可谁知1939年12月登船之后,却看到自己这位中国人的中国护照,居然是日本政府签发。

国难当头之下,郭永怀的内心非常愤怒,堂堂中国留学生,为何要日本政府签发护照?这算是哪门子道理?

于是连同大家纷纷提出抗议,强烈要求护照更改,由日本政府签发的护照,必须要改为中国政府签发的护照。

于是负责此事的那些人,开始威胁中国留学生,胆敢再抗议的话,就取消你们的留学资格。

这时候,一些留学生暗暗想着,就此妥协算了,胳膊拧不过大腿。

但是郭永怀站了出来,他虽然不怎么爱说话,但此时却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脸色严肃地说:“我是中国人,如果使用日本政府签发的护照,我宁愿不出国留学!”

于是乎,郭永怀放弃了这次出国留学的机会,这本该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资格,出国的轮船即将开动,但他却带着行李下船……

因为此事,所以郭永怀他们这批中国留学生,历经两年的波折,于1940年的8月,才进入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

(左一郭永怀)

第二年,郭永怀为了研究空气动力学,所以去了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

那时候的世界航空大师名叫冯卡门,他的研究所里有两位中国高材生,一位是郭永怀,一位是钱学森。

接下来的几年当中,郭永怀发表了的论文,大大影响了人类航空工业的发展,所以获得了教授学位。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飞机能否突破音障?也就是说,能否突破音速飞行?

人类虽然实现了飞向蓝天的梦想,但却始终无法突破音速,这时候郭永怀和钱学森,他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之后,是世界上首先提出“上临界马赫数”这一科学概念,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实验证实。

在人类“超音速飞行”这个世界难题之下,郭永怀和钱学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震惊世界的科学家。

后来康奈尔大学的航天工程研究院,邀请郭永怀担任“三个著名攻关课题”的主持人之一。  

此时的郭永怀,已经是航空科技的顶尖人才,以他所获得的科学成果来说,完全可以在美国过上优越的生活。

(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五虎将)

美国一家又一家的高精尖科研单位,向郭永怀抛出了橄榄枝,都看出这位年轻人,未来肯定会成为航空科技的巨擘。

然而,美国的相关部门提出:“你为什么要来到美国?”

郭永怀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十分坦率地回答:“是为了将来,能够回去报效祖国。”

美国得到这样的答案,自然不允许郭永怀进入到国防科技的实验室当中,其实即使美国允许进入,郭永怀也肯定是拒绝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郭永怀故意回避那些“军事敏感”的美国相关部门,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谁要是获得了美国的军事机密,谁就很难再离开北美洲。  

郭永怀在接下来的研究当中,于1949年的时候,为了解决跨音速的难题,于是开创了“奇异摄动理论”这让他再一次驰名科学界。

这一理论提出之后,美国数不清的科研院所,再一次找到郭永怀,各种优厚的条件尽管提,只希望郭永怀能留下,为美国科学界做出贡献。 

但是,郭永怀想回去报效祖国,所以拒绝了无数尖端科研机构的邀请。

同时,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内部,他们这些留学生,早就组成“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相聚一堂,不仅仅讨论科学研究,更想着该如何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当中,关于回国的途径和时机,自然是协会的机密。

时间来到了1949年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战火和屈辱,巨龙再一次傲立于世界的东方。

远在美国的郭永怀得知此事之后,这一消息撞击着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想当初为何留学?不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吗。想当初为何拒绝美国的优厚待遇?不就是为了实现当初的梦想吗……回国!一定要回国!

郭永怀发表文章,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我想立刻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当中,帝国主义已经被逐出了中国大陆,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抬起了头。我们作为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河山……

然而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阵营,在我志愿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

郭永怀的回国之路历尽波折,一直到1953年7月,朝鲜半岛的交战方,签署了停战协定之后,中美两国的外交大使,在日内瓦开始会谈。

郭永怀这才有了离开美国的机会,一颗滚烫滚烫的爱国之心,好似岩浆一般熊熊燃烧,开始寻找各种归国的路径。

这时候,许多朋友来劝,也就是那些加入了美国国籍的华人,说什么:

“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已经很不错了,为何要回国呢?”

“想想你的孩子吧,以后在美国能够得到顶尖的教育……”

“当今的中国,是贫穷的国度,你为何非要回去呢?”

郭永怀当面回击:“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郭永怀清楚的知道,自己这一路肯定不会顺利,于是将自己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那些还没有发表过的书稿,全部丢在了火堆当中。

夫人李佩教授,看到这一幕之后只感觉阵阵心疼,因为被烧掉的书稿当中,有很多都是能改变“人类航空历史”的高精尖研究成果。

(郭永怀和李佩,夫妻教授)

篝火旁边,还有许多的同学,大家都来阻拦郭永怀,因为这些科研成果都烧掉,是航空工业的所谓巨大“损失”

然而郭永怀将一本又一本的书稿丢入火中,他说:“这些东西,都装在了我的脑子里了,属于我自己的知识,美方是无法扣下的。”

在当时,中国留学生获得了科技成就之后,如果想要离开美国的话,那非常非常困难的,郭永怀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奈何北美方面始终不肯放人。

在郭永怀众多的朋友当做,最了解他的人,那肯定是钱学森,多年的挚友伙伴。

当时,钱学森在国内,担任的是“力学研究所”的所长,他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急切盼望郭永怀回国,心情跃然纸上。

(钱学森年轻时)

1956年6月,钱学森发往美国的信很长,中心思想便是:在我们的学院管理处,我已经为你挂了号;你回国之后,自然要到力学研究所来,快来快来,要多带几个人回来……

关于郭永怀的回国之路,他这位谈吐风度翩翩的大科学家,气愤之下将美国称之为“黑暗的美国”我肯定能熬到回国的日子。

1956年9月,郭永怀教授和李佩教授,一大早就登上了“克里夫兰总统号”游轮。

这条船上,郭永怀和别的学者,都有共同的理想和志向;然而就在大家畅谈科技报国的时候,美国移民局的人,凶神恶煞地便登上了这艘船。

紧接着便是各种盘查,到这时候夫人李佩,才知道丈夫郭永怀,为何要烧掉那些珍贵的书稿。

美国移民局盘查郭永怀的时候,找不到任何泄露“美国国家机密”的证据。

9月30日,当郭永怀夫妇二人,来到了罗湖边防站的时候,第一步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心中无限感慨。边防战士的身边,便是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多位科学家和学者,前来迎接郭永怀的归国,而且他们捎来了钱学森的一封信,

钱学森在信里的大概意思,是:虽然我们现在是统一分配,可是老兄你填写志愿书的时候,一定要填写我们这里,大家会拼命欢迎你的……

钱学森的意思,无非是大力挖人,他知道郭永怀的科学研究,会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郭永怀一家人,来到北京的时候,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科学界的热烈欢迎,毛主席亲自接见,随后安排郭永怀,和钱学森一起工作。

当时的中国力学研究所刚刚组建,郭永怀担任副所长,和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投身于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

钱伟长便是前文说过的那位,在招生考试的时候,和郭永怀并列第一。

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郭永怀的时候,问郭永怀回国之后,有什么要求呢?

(国防科技元勋)

郭永怀急切的说:“我想尽快投入工作。”

关于郭永怀的工作,便是笔者这样的凡人,毕生都无法了解的高超空气动力学、爆炸力学、电磁流体力学、飞行力学、固体力学……

关于以上的科学研究,不知道有多少人和笔者一样,直接就给看懵了。

下面的内容,主要讲一讲郭永怀的事迹:

一颗科技报国之心,从1938年到1956年,整整十八载的岁月,郭永怀从青年学生,已经成长为一代科学巨匠。

在工作中,郭永怀很少休息,即使节假日都呆在实验室当中,研究和指导科研团队的工作。

郭永怀以前喜欢听音乐、喜欢收集邮票;而当他开始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而奋斗之后,将自己收集的音乐,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自己收集的邮票,从清朝到新时代、各种国内外的邮票、送给了国家邮政总局。

郭永怀认为,身为华夏儿女,而且又是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像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要尽快实现国家现代化。

郭永怀梦想里的中国,自然是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献身,早日实现中国科技,屹立于世界之巅。

在当时,两弹一星是中国最高机密,而郭永怀便投身其中,担任重要工作。

钱学森之所以说,郭永怀顶得上十个师,便是因为这段艰苦岁月当中,郭老的巨大贡献,和无私的付出。

核弹、导弹、卫星三大领域,郭永怀三项精通。

每一位参加这项机密工作的科研人员,都知道前些年抗美援朝的时候,美国数次威胁中国,甚至说:要使用核武器,对中国进行所谓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而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在决战朝鲜的时候,打败了那所谓的“联合国军”战场上一直构筑防核工事,时刻紧盯美国人的原子弹。

这等屈辱之下,中国人定当奋起直追,郭永怀这一代伟大的科学家,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大好年华。

研究原子弹的时候,郭永怀是中国核武器、在研制之初的三大支柱之一。

郭永怀所在的九院,一没有图纸二没有资料,但是他们很快就掌握了原子弹的构造原理,成立了4个技术委员会,每一位成员都是精挑细选的高精尖技术人才。

除了原子弹方面的卓越贡献之外,郭永怀还负责反潜核武器、潜射导弹、火箭发动机、反导系统……

郭永怀这样的顶尖科学家,为中国两弹一星的贡献,是完全可以想象的;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1963年的时候,郭永怀的身体一直不好,在环境极其恶劣的青海基地,虽然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美国,但他却做出一个又一个的巨大贡献。

(昨日的中国原子城,今日已经绿草如茵)

在两弹一星的各个关键领域,郭永怀对于关键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决定性的巨大作用。

研究所位于青藏高原,海拔3800多米的地方,环境残酷冬天的时候冷风透骨寒。

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40摄氏度,全年大半的时间都要穿棉衣,可这些祖国的伟大科学家,从未说过半句怨言。

目标只有一个,为祖国强大而奋斗!

郭永怀因为高原缺氧,所以总是出现头晕、胸闷、心悸、厌食等等症状,还有就是营养跟不上,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1963年7月25日,外国的拥核国家,一起制定了“禁止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

所谓的条约,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不允许中国的核试验,妄想阻止我国成为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所以我们的核武器试验,一定要在1964年之内完成,科研人员于是加倍努力,直接将试验场当战场。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时刻,而1964年10月16日下午3:00,这一天也注定会载入青史,因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炸响了!

郭永怀和战友们,在试验场欢呼雀跃,成功了成功了,我们中国人成功了!

当时,成功炸响过原子弹的国家,只有区区六个,分别是美国、苏联、法国、英国、中国、日本……

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同样能做到!

这颗原子弹成功试爆之后,在军事和政治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

1965年5月30日,参加过两次核武器试验的功臣,来到中国人民大会堂,受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拥有原子弹仅仅是个开始,中国的科技之路任重道远,郭永怀他们深感自己肩头的责任之重大!所以离开北京之后,投入到新一轮的战斗当中。

然而两年后,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郭永怀在紧张的工作中,并不知道自己,即将遇到一场空难……

关于郭永怀这位伟大科学家的遇难经过,起初是1968年10月3日,他来到了试验基地,任务是: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

也就是说有核武器之后,还要有运载装备;否则就会陷入“有弓无箭”的局面,我们不仅要有导弹,更要有陆海空全方位的核安全保障。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青海的科研基地,呆了整整六十多天,他实验当中有了,突然非常重要的科研发现。

郭永怀急切的想要回到北京,于是迅速联系飞机启程,于是从青海来到了兰州,在等待下一班飞机的时候,还在和课题组的工作人员探讨。

夜里,郭永怀疲惫不堪,登上了飞机赶往北京……第二天的凌晨,飞机来到了首都机场的上空。

然而距离地面四百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控,一头扎进了机场附近的农田当中。

经调查之后,是飞机零件出了问题,导致了这一起惨剧的发生。

当工作人员,找到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虽然俩人的遗体已经被烧焦,但是工作人员费尽力气,分开了郭永怀和警卫员之后,才知道二人保护着绝密的两弹一星资料,公文包完好无损。

也就是说,在飞机失事的刹那,郭永怀紧紧抱住了警卫员,保护祖国的科研成果。

郭永怀遇难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国务院,周总理得知此事之后,眼角滚出了两行热泪,沉默许久没有说话。

周恩来自然清楚的知道,郭永怀遭遇空难,对于国家来说是重大的损失;一位科学家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一头扎进了戈壁沙漠高原当中,在寸草不生的地方奋斗。

此时的郭永怀,年仅59岁,在他离开人世的二十二天之后,我国第一枚热核导弹试验成功。

要知道,运载工具不仅仅能装核弹头,也能将卫星和航天员送往太空,属于是我中国最高精尖的航天技术。

郭永怀离开了我们,是参加两弹一星的元勋当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倘若郭永怀能长命百岁的话,肯定会热泪盈眶,今日之中国不负众望,已然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通往繁荣富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