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高度重视 小麦丰产后的收购工作
时下,全国“三夏”小麦跨区域机收已基本结束,从已有的收成来看,小麦丰产已成定局。然而,近来的小麦收购市场尚存一些隐患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目的只有一个,要让小麦产区的广大农民实现既丰产又丰收的目标。
此前,部分主流媒体就当前小麦丰产后的收购状况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一方面,今年小麦丰产了,产区农民包括各级干部无不欢欣鼓舞;另一方面,小麦收购价格虽高位开秤,但由于部分粮食收购机构的资金不足,粮库观望,农民惜售,小麦收购进展缓慢。
对于农民来说,能够将自己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多卖几个钱,总是好事情。按照目前开秤的行情来看,一些地方粮食贩子给出的新麦收购价在每市斤1.06元,比集镇收购点还低1至2分钱。看到这种公私之间的差异,农民选择惜售是无可厚非的。
其实,在丰产时期,一定规模的粮食存放在农民的储仓里,既可帮国家缓解储备压力,又可帮收购企业缓解资金集中支付压力,农民自身也可落个“有粮不慌”的踏实心境。问题是,我国已经是连续8个年头的小麦大丰产,很多农民年年留存余粮,也需要推陈存新,指望将丰产后的小麦大规模存储于农民家中,恐怕并不现实。
再者,国家储备粮食都是一年接茬一年地不断补充粮库,如果不将新粮及时收购入库,对于正常的国家储备也是一个冲击;还有,很多粮食初加工、深加工企业也是“等米下锅”,都在盼着新粮进厂。
如果粮食收购市场不能良性运转,自然影响这些粮食需求各方的正常要求。时间拖得越久,粮食市场就会更为紊乱,粮食价格将会波动更大。因此说,解决当前粮食收购中存在的些个问题,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情,马虎不得,松懈不得。
当前,我们有关部门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好收购市场的管理,既要防止粮贱伤农,又要防止有机构操纵市场哄抬粮价,制造新的通胀因素。防止粮贱伤农,就要严格按照《2011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精神做好准备工作;防止哄抬粮价,就要加强市场运营管理,对于扰乱市场秩序者予以严厉打击。
二是要做好主流粮食收购企业的帮扶工作。据报道称,由于受宏观环境以及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影响,以及农发行专项贷款的定向性质,目前粮食收购资金不足,粮库收购的积极性也明显不高,多重因素导致“有价无市”的局面形成。因此,有关各方应该加强行情预警和资金调度,做到“有钱可收,有粮能收”。
在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通过防洪、抗旱、灭虫等多种斗争,好不容易获得小麦丰产的喜悦之后,切不可因为收购环节的问题,使产区农民利益受损,使国家储备利益受损,使来年种粮积极性受损。只要思想重视,相信有关各方是有能力处理好这一难题的。
(刊发于2011年7月1日《中国产经新闻》)